《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掌握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习题练习、小组讨论、演示实验等,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最终建立蜀国。对于蜀国的建立,诸葛亮立下了 ,也可以说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国的大 。 物理学中的“功”取自“功效、成效”一意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汗马功劳” “功不可没” “功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二、 功 1、“功”定义建立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课件出示动画,说明叉车上砖块为什么向上移动了? 这个力产生了什么效果? 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力和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理做了功。 再举例:马拉车,利用动画。车会受到马对车的什么力?方向向哪儿?物体有什么变化? 总结 “功”的概念: 教师规范并出示功的概念。 再举例:起重机吊起重物 讨论功的两个比较因素 课件展示两张图片 课件展示扔铅球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铅球抛出去之后,手是否还对铅球做功? 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力是不做功的呢? 课件展示情景1、2、3 教师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限时4分钟,完成限时训练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受到了叉车给的支持力” “使物体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 学生思考理解 拉力F,水平向右,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总结。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不会,因为手对铅球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是否做功,并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景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让学生利用原有的力和运动的知识,慢慢体会物体做功,并构建功的定义,理解并通过实例加深印象。 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检验学生学习运用情况
三、功的计算 导入:情景演示,对比两种情况做功多少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并完成课件上的3个问题,限时3分钟 教师利用例题,讲解功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限时3分钟,完成限时训练 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做功多少 学生独自阅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师生互动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锻炼学生提取重点知识,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回答 总结回顾
五、达标检测 完成达标检测的题目,限时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 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学案:
第九章 第三节 功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掌握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新课讲授
(一)功
知识点1:功的定义、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F、力的方向上S)、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即时练习: A组
1.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将铅球掷出 B. 将书包背上楼 C. 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D. 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2.一位同学正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以下情境中,他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A. 将球从地面托起举过头顶 B. 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C. 拋出后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D. 手拿球静止在空中
3.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了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时,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4.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
C. 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 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
B组:1、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 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 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 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二)功的计算
知识点2:功的计算式(W=FS)、单位(J)、物理意义
即时练习: A组
1. 1 J的功就是( )
A.将重1 N的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
B.将质量为1 kg的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
C.在1 N的作用下,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
D.在1 N的作用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 m所做的功
2.用20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分别拉1 000 N、500 N重的两辆车匀速前进15 m,则( )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B组:
1.举高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之比为( ) A. 1:3 B. 3:4 C. 4:3 D. 2:1
三、课堂小结: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当堂检测
A组:1.水平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一段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 D.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2.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功为( )
A. 50000J B. 1500J C. 5000J D. 500J
3.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则这个小朋友对木箱做的功为____ 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J.
4.起重机将1 000 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 m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移动了5 m,在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____________J。
B组:
1、甲比乙高,如果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
A. 甲、乙做功相等 B. 乙 做功较多
C.甲做功较多 D. 无法确定
2、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的长吉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的牵引力为2×103N,求:
(1)汽车受到的平均阻力; (2)汽车5 s内行驶的路程;(3)汽车5 s内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