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册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
难点名称 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分析文章深刻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流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作为高一学生,正处在打基础阶段,部分少数民族国语较薄弱,但对语文充满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字词入手,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耐心讲解,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品味杂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任务型、问答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分析文章深刻内涵。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品味杂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作于1934年5月30号,是纪念五卅惨案9周年而作,《拿来主义》,作于1934年6月4号,两者相差5天,为了揭露敌人的真面目,吹响战斗的号角。播放视频,了解当时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今天的新课。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句段分析: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上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是借代,指西方侵略用武力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碰了一串钉子”,是比喻,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丰富”、“大度”是对国民党统治者自我吹捧、自欺欺人之态的嘲讽。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摩登”是针对一味的“送去”而言的,“吝啬”是针对丰富和大度而言的,讽刺国民党卖国媚外和狂妄自大的行径。4.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鱼翅”是文化遗产的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东西。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送到药房里去,让只其有用的部分发挥作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进博物馆”指适当保留,以作反面教材,“姨太太”纯粹的糟粕,“走散”,表明毫无保留的抛弃。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正确态度是什么?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批判继承,具体分析。3.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小结 本文通过比喻来阐明实行“拿来主义”,破中有立,(1-2提出“拿来”,3-5提出“拿来主义”,6-7“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中有破(8-10“占有、挑选、创造”得出结论)。批判了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妥协政策和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剖析其错误本质,阐明了批判的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拿来主义”对构建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