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该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村落的产生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地面筑屋
史料阅读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周易·系辞下》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历史纵横
耶莫遗址
耶莫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前5800年,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有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遗址中发现大量石制、骨制工具,装饰品和塑像。
耶莫遗址中的房屋示意图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意义
集镇的出现
集镇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聚落
集市
集镇
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这种集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兴盛。
广东省佛山镇
河南省朱仙镇
历史纵横
汉口镇的兴起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紧紧相连的荒滩,人迹罕至。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在此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市场开始出现。
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镇的兴起使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口镇的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也日趋繁细,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食店、永兴和粮行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
《武昌汉口鸟瞰图》。长159厘米,宽90厘米,彩绘。图中所绘黄鹤楼于光绪十年(1884)毁于火灾,由此推测图当绘于此年以前。
此图以东为上。上部绘有武昌城,中部会有长江和汉阳城,下部绘有汉水和汉口城。此图系用立体的形式绘制,图中标注重要地物的名称。现藏于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清四大名镇:河南省朱仙镇、湖北省汉口镇、广东省佛山镇、江西省景德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闻名;湖北汉口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号称“瓷都”。
城市的产生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城市职能
这幅刻在泥版上的城市平面图,大约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布局。在这幅地图的残片上,绘有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平面图
石家河城遗址
历史纵横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城市遗址。20世纪50——90年代,在长江中游发掘了位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城遗址群。石家河城宏伟高大,城内高地有多处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城外发现了密集分布的50余处村落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的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城内发现宫殿建筑基址多处,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
学思之窗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上述材料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周王都的规模方九里,平面呈方正的形态,城的四方各开三座城门;城市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九分,按方位主次分别规划不同的功能区,王城干道宽九轨;宫城是全城规划的重心,位于城内;王宫内前有外朝,后有内朝,即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宗庙和社稷对称分别置于外朝左右两侧;宫城的南北一线为城市中轴线,中心线前有王宫,后有市。
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卫城
下城
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古罗马城市平面示意图
历史纵横
古罗马城镇的管道系统
古罗马大多数城镇的供水来自于水井。一些东部城镇也用石砌的蓄水池蓄水。有的城镇通过渡槽从附近水源取水,供给城中的公共浴池,同时也供应饮用水与私人浴室用水。渡槽一般铺设在地面或埋设在地表以下。排水系统则通常用石头建造,一般建在街道下方,带走各地排出的污水。排水道内部空间较大,便于人们进入其中清理与维修。街上的水道或沟渠可以疏泄路面积水,也可以作为露天排水道。城镇的排水系统会将污水排入低洼地或附近的河流中。
▲古罗马的地下排水道地或附近的河流中。
世界各地的民居
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人们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古埃及民居平面示意图
中国远古的人们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巢居
干栏式
穴居
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理念
学思之窗
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王溥《唐会要·舆服上》
你如何理解唐朝房屋建造的规定
唐朝对房屋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用法令的形式对居住的房屋建筑规格作出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中的体现。这也是先秦以后民居设计遵循的理念。
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北方的窑洞
四合院
徽派民居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湘西的吊脚楼
在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古罗马后期的建筑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更多房间和列柱庭院。
遗存的古代罗马建筑主要是石材建造。通过古罗马住宅复原图可以看到,进入房屋后有一个天井,有中庭性质的客厅,还有寝室和谈话室,主要是主人工作、办事和会客的地方。
为了采光,把屋顶建成挑高的模样。廊柱庭院围绕着内部空间,有喷水池和花坛装饰。这是当时的理想高档住宅
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拱券
希腊柱式
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与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近4.6万栋民居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这种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料阅读
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
——《拉丁铭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在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希腊、罗马
古印第安
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转块
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有前庭、前室、主室
庭院、院落有柱廊
泥和木材、椰子叶
砖木结构
木、石、砖、混凝土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圆锥形帐篷、圆形公共居所
野牛皮、木头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的产生
世界各地
的民居
原因:农业的产生
发展: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
意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
典型代表
集镇的出现
城市的产生
时间: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
功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典型代表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过程:聚落 集市 集镇
中国古代集镇
课堂小结
人类对水源、食物的追求贯穿始终。村落一般选择更易于取得水和食物的地方。御寒、取暖、遮阳、避雨、散热、通风、防潮等方面的因素也直接影响村落选址和建筑物平面布局、街道、院落等的风格。
民居系列邮票上的建筑集中显示了地方民居的特色。例如,陕北窑洞,建筑在黄土高原上,在山崖上挖洞居住;云南傣族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以木或竹支撑楼宅,屋顶为双斜面,以适应雨林气候;山西大院,是北方四合院制式的民居,在建筑史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产生和发展与晋商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知名度很高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这些传统建筑的结构、建筑材料等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各地一直在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创造着理想的栖息居住环境。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居在建筑材料、样式和风格上也千差万别。
1986年4月—1991年4月,我国先后发行了21枚“民居”系列普通邮票,展示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选择其中一枚邮票,说说该邮票中所绘的民居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