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11:04:17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D2.B3.A4.A5.D6.C7.A8.A9.C10.A11.A12.B13.A14.A15.D
16.(1)状况:奴隶制城邦国家不断发展;苏美尔人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苏美尔人重视史学传承、文学的发
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背景:《吉尔伽美什》:两河流域奴隶城邦国家的出现:楔形文字的发展;神话传说的流行;早期宗教的发
展,人本思想的萌发。(4分,答出两点即可)
《摩诃婆罗多》:印度河、恒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列国纷争;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发展;神话传说和寓
言故事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共同之处:奴隶制时代的史诗;内容丰富;以文学的形式描述历史的发展;神话色彩浓厚;成为文学名著;
对亚洲文学及西亚、南亚先民意识形态影响深远。(3分,答出三点即可)
17.(1)相同点:以维护皇权统治为目的:注重监察官员的选拔;监察官的地位较高:重视对地方的监察。(4分,
答出两点即可)
不同点:早期拜占庭帝国:执事官不专职监察官员,监察体系相对松散:北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员,
体系比较完善;早期拜占庭帝国:监察活动秘密进行:北魏:公开纠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启示:建立完善的监察组织机构;健全监察法律法规体系;严格选拔监察官员,大力提高监察官员素质;
扩大监督渠道,完善反馈体系。(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8.(1)变化:从掠夺经济到有组织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4分)
原因:掠夺经济不持续;美洲劳动力的损失:世界贸易利润的驱使;扩大殖民统治的需要。(4分,答出两点
即可)
(2)影响: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大了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全球人口迁移
和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改变了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4分,答出两点即可)
给美洲带来了灾滩性的后果;导致疾病向世界尤其是美洲地区扩散。(2分,答出一点即可)
19.示例
论题: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2分)
阐述: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享受和现世
的幸福,否定以神为中心,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打破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这个观点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文艺复兴的影响。(8分)》
总之,这个观点正确阐述了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认识历史。(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2-03-402A·4.下表所示为古代波斯帝国统治者的远征活动(部分)。这些远征活动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重庆市高一历史试卷
公元前545年,居鲁士亲举大军一路向东,征服了伊朗高原东部一直到巴克特里亚地区,又渡过乌
B推动了庄园制逐步形成
浒河(今阿姆河)进人常挤底亚那,在药杀水(今锡尔河)附近建立马拉下达城(今微马尔罕
C.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促使武士集团的地位提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于公元前525年开始远征,历经三年时间,被斯人攻破了埃及国都孟菲斯
9.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这是因为整个遗址是由儿十万块花岗石筑成的。城中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雪在答题卡上
俘房了埃及法老,征服了埃及。这为丝绸之路西段的端点继绩向西由地中海地区延仲到北非地区
建筑风格独特、等级分明、极具特点。这里有科学的排水系统、完整的防御工程,以及神庙、城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
奠定了基酬
郭,走廊、巷道等多种极具功能和观赏价值的建筑。这说明大津巴布韦
黑,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同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A.城市规划领先世界
B.是非洲的贸易中心
答题卡上。写在木试卷上无效。
公元前518年,大流七世带兵远征印度。
一,年后,他征服印度西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第
C.城市筑水平高超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个行省,成功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纳入器土范围
D.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10.为了解决三大地区(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产品的交换和国民的求,印加帝国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9课。
A客观上促进了亚非地区文明的传
建立了物资调配制度,尽量将剩余产品由国家学握,以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把剩余产品按地区
B.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隔离状态
的不同需求进行分配。这一做法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C.意在构建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
A.强化了国家的管控能力
B.服务丁帝国对外扩张
合题目要求的。
D.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C,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D,抑制了各地经济交流
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书中认为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是从公元前1000年的“后
5,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742一814)颁布的《庄园救令》显示,庄同生产以农业为主,兼倾林、牧、
期吠陀时代”开始的。哈拉帕的文明(约兴起于公元前2300年)被发现后,有学者认为古印度
11.下表为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新航路的开醉
副、渔业生产,还涉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造等手工业生产,只有极少数庄园不能
文明是两河流城的苏美尔人创造的,也有学者认为该文明来自伊朗地区的雅利安人。随着研

航海家
航海成果
生产的必篇品是从外面购买的。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庄同
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学者一般认为该文明是印度本土文明而非外来文明。据此可知,关于古
1487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
到达非洲东海岸
A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B.生产模式十分先进
印度文明起源的认识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
发现美湖
C.耕作制度尤为发达
D.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1号年
英国人卡伯特父子
发现纽芬兰岛
6.8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统治者通过翻译运动,在世界其他文明中寻找知识、思想、技术、工具
B.年代越久远的遗迹其文明程度越高
1497-1498年
荷萄牙人达·伽马
等既有的人类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当代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5191522年
葡萄牙人右哲伦
A,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需求
第一次环球航行
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更加明确
16世纪
法国人卡蒂埃
到法拉布拉客半岛
B.继承并融合了先进文化
2.某学者研究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雅典)一个政治领袖只称得上是他本人的领导,在公
16世纪
C.旨在适应帝国版图扩张的需岁
荷兰人巴伦支
三次航行到北冰洋地区
民大会上是没有正式身份的。要验证他是否具有领导这一身份,简单得很,只要看民众在公
17世纪
).传播了本国伊斯兰文明
英国人哈德逊
探素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
民大会上是否依服他的意愿,建议进行投票表决。”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7.奥斯曼帝国认为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只要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宣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唐,就
1578年
英国人德莆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A政治领袖没有实权
可以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管理原来的领地。在奥斯曼征服其他地区的过程
1642~1643年
荷兰人斯塔曼
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B,主权在民理念得到践行
中,无论是军事精英还是宗教精英,通常都会不带歧视地被纳人奥斯曼人的管理体制中。这
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建立了全球各地之间的直接联系
C,权力机关互相制衡
反映出奥斯曼帝国
C打通了各大洲之问的全部航线
D.伴随大肆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
D.领袖与民众矛盾尖锐
A政治体制极具包容性
1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执政者既然和我们受同样的洗礼,而且有同样的信
3.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亚述开始推行一种易地安置的新政策,即将当地绝大多数居民迁往其他
B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仰和福音,我们必须承认他就是神甫和主教,俗世的权力应在整个基督教徒中自由行使它的
被征服地区分散安置,同时尽可能地将米白不同地区和不同出身的人安置在一起。这一举措
C,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
职务.”见,马丁·路德
A.利于防范民众的反抗斗争
D.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A认为教权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
B.保证了亚述帝国的王权永固
8.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华新诏书,规定实行公地公民制,全部土地和民众都将成为国家的
B.肯定世俗王权的合理性
C,导致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诏书还规定官吏皆由国家任命,废除官职世袭制。据此可知,
C.主张摆脱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束缚
D.旨在推动偏远地区社会发展
“大化改新”
D.认为王权应凌驾于教权之上
【高一历史第1贞(共6页)】
·22-03-402A
【高一历第2页(共6页)】
·22-03-402A
【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
·2203-402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