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Isoline
等值线
考点梳理
概念
特征及判读方法
常见考查角度
概念及类型
等值线的描述
数值
真题重做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5、16题。
15.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16.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D
B
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项。
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
真题重做
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D
C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向南降低,所以a位于北方,c位于南方,②④符合条件;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为暖流,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在南半球由北向南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马达加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可以扩大污染的范围,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海轮的航速变化要考虑航向;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能形成渔场。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数值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中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差为定值或零。
4.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
5.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6.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7.等值线的走向、弯曲形状、疏密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变化。
(一)等值线分布基本特征及应用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及周边多年极值风速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秒),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南京的风速最可能是
A.26.5 B.28
C.28.5 D.29.5
2.下列关于本区域极值风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长江河谷风速逐渐增大
B.P地风速受夏季风影响最大
C.沿海地区的风速比内陆大
D.海岸带风速的变率比内陆大
D
南京附近地势较高,风力较大,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南京的风速最有可能大于29,小于30。
B
沿长江河谷风速先增大后缩小;P地位于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风速受夏季风影响最大;有些沿海地区的风速会比内陆小;有些海岸带风速的变率比内陆小。故B正确。
(一)等值线分布基本特征及应用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是
A.沟壑纵横 B.山地崎岖 C.起伏较小 D.山高谷深
4.渭源县城
A.位于宽阔的山谷之中,起伏平缓
B.处于背阴坡,夏季温度不高
C.河流的出山口,海拔超过2 100米
D.向阳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
从图可知,该区域海拔较高,但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相对高度较小,地表起伏不大,C正确。从图的信息可知,这是黄土高原的边缘区,没有沟壑纵横地表特征,A错误。从等高线的高差看,相对平缓,BD错误。故选C。
D
从图可知,县城所在地海拔介于2100-2200米之间,县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地势判断,所在位置不是山谷,A错误。县城由于西南高,东北低,向阳坡,白天光照强,气温高,由于海拔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正确,B错误。由于西南高,西北低,在县城位置并没有形成河流,C错误。故选D。
(一)等值线分布基本特征及应用
读等值线图,完成5、6题.
5.若a、b、c、d、e为等时线(汽车从甲点出发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则
A.朝①方向的车速最快 B.朝④方向的车速最快
C.朝③方向的车速最快 D.朝②方向的车速最快
6.若a、b、c、d、e为一咸水湖等盐度线,且a>b>c>d>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的盐度最高 B.甲处有一泉水(淡水)涌出
C.③处有一大河注入 D.①处有大量冰雪融水汇入
A
若为等时线,则车速越快,等时速线分布越稀疏;车速越慢,则等时速线分布越密集,故选A项。
A
根据图中等盐度线a>b>c>d>e,甲处的盐度最低,考虑是有淡水注入,可能有一处泉水涌出,A正确,B错误,③处盐度空间变化最大,C错误,D错误。故选A。
(一)等值线分布基本特征及应用
中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下图为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a为11℃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10℃ B.9℃ C.7℃ D.4℃
8.若m、n两条纬线相距55千米,不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则甲、乙、丙、丁四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
图中显示等高线向数值较低处弯曲,说明是山脊,依据等温线随高度变化规律可判断图中a大于b,则在500米和1000米海拔上,山脊的北侧气温低于南侧,即山地的南坡气温高于北坡,而题中又提示该地位于中纬度,所以可以判读出该地位于北半球,同时甲、丙位于南坡且为向阳坡而气温较高;ab之间相差500米,气温相差约为3 C,若a为11 C,则b为8 C,乙气温稍低于b,则可能为7 C,故C正确。
A
等温线a>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丁海拔相同,但是丙>a,丁
(二)局部等值线特征及原因分析:
读长江口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太阳辐射 D.入海径流量
10.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陆地最近的月份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D
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附近海区盐度低,由河流入海口向海洋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长江口有大量河流淡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进而使得入海口附近盐度低。
A
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较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附近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
(二)局部等值线特征及原因分析:
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南邻某区域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该区域有一较大河流发育,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
A.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
B.②③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
C.③地有泉自流喷出
D.较大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12.此季节图示地区
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垂直
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
D.附近海滨浴场游客如织
A.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从高指向低作出地表水的流向,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西北,故A选项错误;
B.②海拔763~764米,③为闭合的等高线,763与相邻数值大的相同,根据大于大的原则,海拔为763~764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故B选项正确;
C.③地海拔为763~764米,潜水水位为为761~762米,潜水位较低,没有泉自流喷出,故C选项错误;
D.根据“凸高为低”的判断规律可知,凸高为低,②附近为山谷,由高处流向低处,较大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故D选项错误。
B
D
A.南半球夏季日落于西南,塔影朝向东北,与溪流方向一致,故A选项错误;
B.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方向从高指向低做出地下水的流向,由此可知地下水补给河水,故B选项错误;
C.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地下水补给河水,此时为枯水期,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大,故C选项错误;
D.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地下水补给河水,此时为枯水期,为夏季,夏季附近海滨浴场游客如织,故D选项正确。
(二)局部等值线特征及原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是沙尘暴频发的省区之一,其沙尘暴高发区沙源来自临近地区输送或就地起沙。下图示意200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年沙尘暴次数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影响A处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地形 C.冬季风 D.人类活动
14..甲地为沙尘暴多发区,其沙源形成主要是
A.临近区多大风 B.临近区植被少
C.当地多沙丘 D.就地土地沙化
B
D
A处等值线位于阴山附近,受阴山阻挡,A处以南沙尘较少,影响A处等值线走向与阴山的走向一致。
甲地年沙尘暴次数呈环形分布,临近区位于内蒙古草原,植被较多,沙漠分布少,少沙丘,B、C错误;大风的影响不会使其呈环形分布,A错误;最有可能是就地土地沙化,使周边地区成为沙尘暴多发区,D正确。
(二)局部等值线特征及原因分析:
读下面某沿海城市附近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回答15、16题。
15.海平面上升后,图示a、b、c、d四处中最有可能形成海蚀崖地貌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若考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A
B
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1.0米至2.0米期间,等值线在a处出现重叠,说明图中a点附近地势陡峻,海平面上升后可能受海水侵蚀而形成海蚀崖,所以A正确。
购房时如果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沿海地区房源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0.5米时,地已被海水淹没,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②处,所以B正确。
(三)其他等值线: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某科研团队在安徽黄山地区某流域进行了等流时线测定,将测定结果绘制径流等流时线图(如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流域内6小时和9小时等流时线重合处的地貌是
A.河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
18.调查发现甲地植被长势明显不如乙地,可能是因为甲地
A.降水稀少 B.光照不足 C.土层较薄 D.气温太低
B
C
流域内9小时和6小时等流时线重合,说明此处的降雨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流域出口,有的流程长,有的流程短,且由图也能看出,重合处两侧分别发育了河流,故重合处为分水岭,当地地貌是山脊,B正确。
甲、乙两地均位于黄山地区,相距较近,气候条件差异较小,A、D错误;两地光照条件差异不大,B错误;甲地植被长势明显不如乙地的原因最可能是土层较薄,C正确。
(三)其他等值线: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流域部分地区地层分布图,图中实线为地层分界线,虚线为等地下水位线。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面四幅地层剖面图能正确反映沿甲、乙线地层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20.图示区域内地下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
A.东岸河流补给给地下水
B.河流补给给两岸地下水
C.两岸地下水均补给给河流
D.西岸补给给河流,东岸河流补给给地下水
A
C
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从甲到乙,地层逐渐变新,且向同侧倾斜,应为背斜的右翼,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故选:A。
读图可知,河流的东西两岸都有支流汇入,说明东西两侧的地势比较高,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两岸地下水均补给给河流,C项正确。
(三)其他等值线: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有机土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湖泊沼泽地
A.有机土厚度变化中部快于四周
B.有机土厚度甲地小于乙地
C.有机土厚度甲乙两地可能相同
D.有机土厚度中部低四周高
22.影响有机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①气温②湿度③成土母质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A
A:中部等值线较稀疏,单位距离内有机土厚度变化慢;B:甲地比2.5小(小于小的);C:乙地有机士厚度的数值大于2.5;D:中部高,四周低。
“长期积水和滞水”交代了湿度条件;有机质分解与气温高低相关。
(四)等值线的转换: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等值线在①处明显向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山地地形 C.平原地形 D.洋流
A
B
从潜水的分布规律看,海拔高处,潜水位高,潜水的流向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流向低处。从图甲的潜水位等值线分布看(注意指向标的存在),该处地势西高东低,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为从西南到东北,A对。
等值线在①处明显向南弯曲,说明积雪融化时间较晚,气温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是海拔较高,山地地形,故B项正确。
(四)等值线的转换:
25.图甲表示潜水位等值线,图中①地当地地表径流方向是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从北向南
A
从潜水的分布规律看,海拔高处,潜水位高,潜水的流向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流向低处。从图甲的潜水位等值线分布看(注意指向标的存在),该处地势西高东低,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为从西南到东北,A对。
(四)等值线的转换:
26.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造成M、N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②纬度位置 ③水流速度 ④海拔高低
①③
读图,M处封冻日数比N处多。图中M、N纬度相同,因此纬度位置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②错;排除BD;结合经纬度和河流分布可知,M位于三江平原,海拔低,N地处大兴安岭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海拔高低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④错;N处受西侧山地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较小,封冻日数少;M处位于平原,冬季风的影响强度大,封冻日数多;N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封冻日数少,M处流速慢,封冻日数多,①③正确。
(五)等值线的描述
27.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描述图示等雪期线的分布特征。(3分)
(2)根据MN一线的等雪期线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
地形分布特点。(3分)
自南向北递增,中部向北凸出,西北部出现最高值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五)等值线的描述
27.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3)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
因。(4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
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
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