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登 高
杜 甫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七岁开始学诗,十五岁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他的生活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漫游时期(731-745)19岁至33岁。
杜甫进行两次漫游,第一次在江南(金陵、姑苏、浙江的剡溪直至天姥山等地),23岁时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第二次漫游在山东一带写了很多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如《望岳》。29岁时和夫人杨氏结婚,33岁在洛阳和李白相遇畅游一年多结下深厚友谊。次年秋,杜甫要去长安,李白要去江东,在山东兖州分手,此后再没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诗篇。
二、 长安时期(746-755)34岁至43岁。
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变化。目的本是求得一个官职,但都是求而不得,最后在长安的最后两年时只得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是安禄山叛乱的前夕。这期间杜甫写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不朽名篇。
三、任左拾遗与流亡时期(756-759)44岁至47岁
安禄山起兵后很快攻陷洛阳、长安。杜甫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太子李亨(唐肃宗)即位,于是杜甫从鄜(fū)州只身北上不幸被叛军抓住,送往长安半年后逃出长安,奔赴皇帝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这一时期的诗歌均为杰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8岁至59岁
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有著名的杜甫草堂。好朋友严武先后任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和剑南节度使,杜甫受到他的接济和帮助。杜甫54时,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和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在夔州呆了两年写诗四百多首,他的健康状况愈加败坏,疟疾、肺病、风痹和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最后两年居无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蘅州和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度过。59岁的冬季死在湘江的船上。这11年写诗1000多首,大部分是近体诗,名篇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客至》《旅夜抒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杜诗被称为“诗史”。用诗写历史,深刻反映现实。杜甫把诗看成是他终生的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他从七岁开始直到死前,没有停止过写诗。
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
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
解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代风俗中这节日要登高祈求长寿的。杜甫把登高祈寿和士大夫登高言志综合在一起,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功业无成的怅恨。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所作,写登高远望江峡秋色时的感慨。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唐朝出现)
律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八句
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四句
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对仗:指诗文词的对偶,字数相同,词性一致。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意象 :
仰望
俯视
景物惨淡,心境凄凉
“哀” 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给画面增添悲怆意味。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仰望
俯视
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和悲苦。
萧萧 、滚滚: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
无边落木: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漂泊到何时
不尽长江:江水依旧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照应上联的“无边”,“百年”照应上联的“不尽”
空间
时间
“常做客”指羁旅之愁,“独登台”写孤独感。
两联相合,意味着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像无边落叶和不尽江水一样排遣不尽,绵绵不绝。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上句:“苦恨”,非常悔恨。“苦”,非常,极度。“艰难苦恨”写出了潦倒的生活之苦和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
下句:“新停”,刚刚停止。因病无奈断酒,悲愁越发难排。而一人独自登高望远,无祈寿延年之欢,只能若愁添恨。
登台结果
惹愁添恨
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艺术特色:
全诗情感沉郁悲凉,境界雄浑开阔,联联对仗工整。情景交融 ,展示了沉郁顿挫的诗风。
「诗从肺腑出」
如果晚唐的诗坛是一抹晚霞,那么他为这晚霞涂抹上了最灿烂的一笔。 如果晚唐的诗坛是寥落星空,那么他就是星河中最璀璨明亮的一颗。 他的诗歌世界是用心铸就,那里有理想的追求,有失意的幻灭,有爱之欢乐,有悲之迷惘,有无奈的伤感,更有性灵的摇曳…… 他,就是晚唐最伟大的诗人 ——李商隐!
锦瑟无解,落拓成痴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子。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又与李党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排挤,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死在荥阳。他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社会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而这类诗最为读者喜爱。他的诗作构思精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
无 题
李商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以迷惘的感觉。
诗歌是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整体感知:
首联:年已半百,听一音一节,忆往昔美好时光,怅惘难言,百感交集(起兴、比喻)
颔联:曾处美梦中,如庄周化蝶,亦真亦幻;曾将爱心托杜鹃以传相思,迷离伤感(典故)
《锦瑟》赏析:
颈联:明月升于沧海时,我的泪水如沧海中鲛人的泪珠,往昔生活如蓝田玉山之上的玉烟,依稀可见又无法亲近。(典故)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和怅惘之情当时就有,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只不过追忆时犹怅惘,不堪回首,恍如隔世。(直抒胸臆)
每联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典故:
1、庄生梦蝶
2、杜鹃啼血
3、沧海珠泪
4、美玉生烟
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自伤身世(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