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9.3声声慢 (课件 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9.3声声慢 (课件 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06: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她写诗,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在平凡中受难,
在不平凡中抗争的女子
声声叹息,声声慢;
字字珠玑,字字愁。
——《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是因为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出身名门
不知死于何时何处。
李清照
1101
1127
1129
1132
1151—1155
1084
18


于琴
赵瑟
明和
诚鸣
46岁赵明诚亡

丧夫

49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44


宋破灭






44


宋破灭




46岁赵明诚亡

丧夫
49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婚变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南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欢乐自由的少女生活
颠沛流离的孀居生活
平静悠闲的少妇生活
1127年,靖康之乱 南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画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写作背景: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也病逝,避难的过程中作者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于是作者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诵读课文
研读文本:
找“词眼”——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雁过也,正伤心。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找出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请根据提供资料、你阅读过的李清照的诗歌、其他资料探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背后的层次、情思、深意。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孤独 沉痛寂寥
1、形式上:① 音乐美、音韵美,② 增强感情。
2、内容上: 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3、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我”在寻觅什么?
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逝去的美好生活......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我”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用在开头,还奠定全文哀婉凄凉基调。
国破、家亡、夫死、流离、再婚、离婚、孀居、无子、年老,这是李清照目前的处境。而她经历过年轻时最活泼的少女时光,享受过婚后最甜美的爱情,叫板过传统的妇道节操,目睹过国破家亡,呐喊过积极救国,奔走于抢救金石……幸福与颠沛的分割真是两级分化,天上人间。
那些应该成为亲切怀念的,如今成了无法言说的沉痛、哀愁、悲戚,十四字里,岂止是三层深意,是作者一生所有酸甜苦辣辛五味的融合掺杂,而今尝尽愁滋味已不知其味了;是人生的多个维度都坍塌倾覆而来,沉重、沉痛到令人无法呼吸视听,于是作者几乎是呐喊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方法指导:
抓意象
析手法
细描述
谈效果
全词景景含愁,字字写愁。
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间接抒发愁情?
小组合作交流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抓意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过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
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梧桐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夜雨》
细雨:哀伤﹑愁思的象征
雨滴梧桐,
敲碎人心。
细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旧雁:物是人非
沦落之愁
丧夫之痛
故国之思
淡酒:愁浓
急风:渲染凄凉
人生风雨
命途坎坷
黄花:年华之哀
漂泊之苦
孤独之凄
细雨:愁情绵密
独居之哀凄
梧桐:牵愁惹恨
亡夫之痛
赏意象
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窗: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反衬
托物寄情
借景抒情
双关
借代
以动衬静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风急”还写出“我”晚年的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托物寄情: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双关: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憔悴损”, 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窗,借代家乡、家室。写出“我”孀居之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动衬静: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听得到的点滴雨声衬托出独居的孤清寂静。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愁深
直抒胸臆收束全词
以愁情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愁: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年华之哀、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作者陷入一个“愁”的世界!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业
1、背诵《声声慢》。
2、完成《固学任务单》相应作业。
3、推荐阅读李清照人物传记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