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她写诗,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在平凡中受难,
在不平凡中抗争的女子
声声叹息,声声慢;
字字珠玑,字字愁。
——《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是因为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出身名门
不知死于何时何处。
李清照
1101
1127
1129
1132
1151—1155
1084
18
岁
嫁
于琴
赵瑟
明和
诚鸣
46岁赵明诚亡
,
丧夫
。
49
岁
身
染
重
疾
。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
44
岁
北
宋破灭
,
随
夫
南
渡
。
44
岁
北
宋破灭
随
夫
南
渡
46岁赵明诚亡
,
丧夫
49
岁
身
染
重
疾
。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婚变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
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南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欢乐自由的少女生活
颠沛流离的孀居生活
平静悠闲的少妇生活
1127年,靖康之乱 南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画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写作背景: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也病逝,避难的过程中作者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于是作者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诵读课文
研读文本:
找“词眼”——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
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雁过也,正伤心。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找出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请根据提供资料、你阅读过的李清照的诗歌、其他资料探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背后的层次、情思、深意。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孤独 沉痛寂寥
1、形式上:① 音乐美、音韵美,② 增强感情。
2、内容上: 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3、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我”在寻觅什么?
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逝去的美好生活......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我”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用在开头,还奠定全文哀婉凄凉基调。
国破、家亡、夫死、流离、再婚、离婚、孀居、无子、年老,这是李清照目前的处境。而她经历过年轻时最活泼的少女时光,享受过婚后最甜美的爱情,叫板过传统的妇道节操,目睹过国破家亡,呐喊过积极救国,奔走于抢救金石……幸福与颠沛的分割真是两级分化,天上人间。
那些应该成为亲切怀念的,如今成了无法言说的沉痛、哀愁、悲戚,十四字里,岂止是三层深意,是作者一生所有酸甜苦辣辛五味的融合掺杂,而今尝尽愁滋味已不知其味了;是人生的多个维度都坍塌倾覆而来,沉重、沉痛到令人无法呼吸视听,于是作者几乎是呐喊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方法指导:
抓意象
析手法
细描述
谈效果
全词景景含愁,字字写愁。
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间接抒发愁情?
小组合作交流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抓意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过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
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梧桐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夜雨》
细雨:哀伤﹑愁思的象征
雨滴梧桐,
敲碎人心。
细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旧雁:物是人非
沦落之愁
丧夫之痛
故国之思
淡酒:愁浓
急风:渲染凄凉
人生风雨
命途坎坷
黄花:年华之哀
漂泊之苦
孤独之凄
细雨:愁情绵密
独居之哀凄
梧桐:牵愁惹恨
亡夫之痛
赏意象
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窗: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反衬
托物寄情
借景抒情
双关
借代
以动衬静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风急”还写出“我”晚年的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托物寄情: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双关: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憔悴损”, 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窗,借代家乡、家室。写出“我”孀居之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动衬静: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听得到的点滴雨声衬托出独居的孤清寂静。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愁深
直抒胸臆收束全词
以愁情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愁: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年华之哀、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作者陷入一个“愁”的世界!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业
1、背诵《声声慢》。
2、完成《固学任务单》相应作业。
3、推荐阅读李清照人物传记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