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在《人民报》
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
讲话
恩格斯
他们的友谊超过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感人的传说。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马克思 (1818—1883) 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PPT课件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
任务二:关注演讲词中的“听众意识”。
任务三:感受马克思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任务四:感受悼词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特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演讲对象 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出席马克思葬礼的亲友
演讲目的 鼓舞革命同道 致敬亲密战友
演讲主题 无产阶级必须迎来自身的解放 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主要内容 1. 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 2.社会革命的起源; 3.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衰颓的征兆 的社会矛盾; 4.新生的革命力量:工人 5.英国工人的先进性; 6.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1.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规律;
3.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经典名句
任务二:关注演讲词中的“听众意识”
演讲词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和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明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演讲词属于实用类文本。演讲绝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而
是必须对听众做分析,即听众意识。
马克思这次演讲的听众应该是参加创刊纪念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此时此地,这些人最想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呢?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马克思的演讲本可以有这样一些开头,比如:
1.回顾《人民报》创刊(1852.5.8)的种种艰辛和成就;
2.说说《人民报》创刊人厄·琼斯,他参与宪章运动失败后被捕入狱(1848.6),出狱后(1850.7)创办《人民报》,是英国宪章运动的著名领袖;
3.说说自己与《人民报》之间的故事和渊源。
历史背景
这时距离1848年那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革命已经过去了8年,新的革命浪潮尚未到来,整个无产阶级革命陷入了低谷,部分革命者甚至开始怀疑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亟需有一个人站出来,以鲜明铿锵的态度、清晰严谨的逻辑帮他们看清形势,理清思路,为革命事业加油鼓劲。
听众的身份、心理会影响演讲者,反过来说,演讲者通过对听众的猜测,确定演讲的选材和形式。
一、选材关照听众心理
二、语言关照听众心理
三、用典关照听众知识背景
四、构思关照听众接受心理
一生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任务三:感受马克思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参加革命斗争三十余年,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作为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马克思积累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包括关于人的科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
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马克思在大英博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教市中心,建于1753年,馆内所藏文物馆阅览室里看书时,因为年深日久,不断来回移动的双脚竟在地面上磨出了“马克思的脚印”。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马克思具有创新精神,
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都是思想理论界的权威,如果马克思迷信理论权威,把前辈看作神圣无误,没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气,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没有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的批判、重新探讨,他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
任务四:感受悼词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特点
悼词的语言要十分讲究,既要充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又要给以慰藉和鼓舞。评价时,要实事求是,赞而不媚,哀而不俗。
扣住悼词的语言特点,以1、2、3、8段来作赏析。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 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下午两点三刻”:
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伟人之死,非同寻常,将载入史册;
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
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
马克思个人语录:思考一切。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既表现了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讳 饰
也叫“讳忌”,“婉曲”。就是在与人提到某一件事时由于忌讳、悲痛等各种原因,不可以直接提出来,而用一种替代的隐语躲避明言,委婉而又含蓄地说出来,收到既不触犯禁忌,又能表达原意的效果。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既表现了敌人对马克思攻击的十分无力,又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气魄。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
“可能”“未必”,委婉而准确。“但”字一转,突出了马克思所有的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许多”“一个”,一
多一少,都是强调。
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保守势力排挤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他的孩子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三个小时以上的。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即长女珍妮·马克思,次女劳拉·马克思,三女儿艾琳娜·马克思)长大成人。
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无私追求和奉献。
文体特点
悼
词
(述其哀)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赞其功)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颂其德
(表其悼)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
从内容看:
全文结构的思维导图
理论贡献
两个“对于” ②
马克思逝世①
实践贡献
两个发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③
剩余价值的规律 ④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⑤
科学 革命 喜悦⑥
组织 :创立协会⑦
科学家
革命家
深远的影响⑧
敌人
战友
驱逐
诽谤
诅咒
尊敬
爱戴
悼念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⑨
宣传:编报著书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①人们( )必须吃、喝、住、穿,②(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 )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关联词运用
演讲词
称谓:顶格;注意听众
问候语:空两格;表荣幸
提出主旨;尽量引用;吸引人
排比论证;事例论证;鼓动人
重申主旨;尽量引用;号召人
致谢语:空两格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
正文
开头
主体
结尾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题目
书信
称谓:顶格;注意收信人
问候语:空两格
换行;空两格
XXX:
你好!
正文
开头
主体
结尾
此致
敬礼!
XXX(姓名)
X年X月X日
给“ ”的一封信
换行;顶格
写信人:换行;尾对齐
写信日期:换行;尾对齐
联系当下社会生活,思考一下历史又赋予我们什么使命,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