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之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策略
内容
一、何谓“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二、为何引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三、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何解?
四、如何操作《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
一、何谓“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纸媒视觉阅读
平面阅读
阅读 电媒视觉阅读
电子阅读
立体阅读:视听结合阅读
阅读,是人类借助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纸质阅读,指以捕捉书面文字材料信息为主体的阅读行为,包括阅读与文字信息配套的符号、公式、图表、照片等视觉信息,像读书、看报、阅信、翻杂志、览书籍等
电子阅读,指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广告屏、广告灯箱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所进行的阅读行为
我们把同时从多种媒介获取信息的阅读行为叫作“跨媒介阅读”,或者“多媒介阅读”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行为方式。交际双方或多方彼此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传达给对方,以实现信息交换、沟通互动,就是我们所说的“交流”。这里所说的“交流”,特指建立在跨媒介阅读基础上的信息互换和沟通互动,也可以说是在从事跨媒介阅读的过程中交际双方或多方所进行的咨询与回答、点评与回应、请求与回复、建议与讨论、批评与反驳等双向或多向活动。它指的,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是互动性的。
跨媒介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可以是熟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一人对多人的交流,可以是读者跟作者之间的纵向交流,也可以是读者跟读者之间的横向交流,可以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同时使用一种媒介过程中的交流,也可以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延时使用多种媒介进行的交流。
“跨媒介”的“跨”既强调“横跨”与“跨越”,更注重“关联”与“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可以围绕某一个专题的探讨来实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将之有机整合到语文课堂上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
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参与、自主性、多样化、快捷性、便利化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写作者、传播者、接受者和评价者。
“跨媒介阅读”是单向获取信息,“跨媒介交流”是双向或多向交换信息。
人们在跨媒介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丰富信息、学习崭新知识、认识多彩世界、形成独立思考、获得审美享受,在跨媒介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表达、学会交际互动、练就言语功夫、锻炼辩证思维、提升判断能力。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列为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之配套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也专设了《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任务群,并建议拿出9个课时来实施教学。这都表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然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为何引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跨媒介阅读是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呢?举例说明:
一国元首来访,某公民早上出门时听车载广播——下班回家看电视新闻联播——打开电脑仔细阅读——新闻链接里看评论——拿起手机看到许多新闻跟帖——第二天又看《参考消息》转载的他国媒体的相关报道与评论。该公民至少通过五种媒介阅读了相关信息,以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跨媒介阅读。他所做的这一系列阅读并不是在做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在调用多种媒介资源、获取多种媒介信息来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与评价。
如果他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可通过跨媒介阅读来搜集研究素材、确定研究角度、形成研究主张,甚至写出相应论文。如果他是新闻从业人员,可通过跨媒介阅读来品味报道用语、判断论者立场、借鉴报道技巧。如果他是一位中学生,可通过跨媒介阅读来增进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比较电子媒介跟纸质媒介的异同、权衡不同媒介报道同一事件时的表达方式和用语措辞的差异、积累一些新颖的语汇甚至学到写类似文章的本领。
跨媒介交流是否多余呢?举例说明:
某大学毕业生想找工作,在街上接到招聘广告传单,发现招聘信息中有自己心仪的职位,但又担心受骗上当,于是,马上登录用人单位的官网查阅核对了相关招聘信息,还百度出了几条关于用人单位的电视专题正面报道,确信用人单位发展不错而且招聘信息为真,然后决定在网络上向该用人单位官网投送应聘简历,并决定亲自前往用人单位现场考察与咨询应聘,经过当面交流终于成功受聘。
这个过程,他至少阅读了三种媒介的信息,而且每一种媒介的信息都为他作出应聘决定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他至少通过两种方式跟招聘单位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帮助自己最终成功应聘。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有益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时代,需要在语文教师的引领下,学会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领,以便为日后顺利地成功地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
2017年版《课标》阐述为:“本任务群旨在①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②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③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④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⑤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⑥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⑦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的要求。
“媒介素养”不是随波逐流的多种媒介的阅读与交流,也不是茫无目标的扫描式闲逛或浏览、起哄式点赞或吐槽,而是一种跨媒介多角度深层次探究专门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表达。
“媒介素养”是一种横跨多种媒介的阅读理解素养与表达交流素养,其中蕴含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成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传播科技意识与弘扬时代精神
它不是浮光掠影似的涉猎性阅读,而是围绕某个研究主题或者探究任务所进行的多媒介言语交际活动,相应的次要教学任务是落实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训练
第三个教学任务是设计具体的交际情境并给学生安排明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
三、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何解?
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专门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是整套教材中唯一专门设置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是一个新型单元,编写方式跟以课文为主组成的传统单元有显著不同。它包含“单元导语”“学习活动”“学习资源”三个部分。
“单元导语”部分,总共只有两段文字,篇幅不到300字,主要用来介绍本单元的内容特征与学习目标,对师生具有介绍与导引功能。
它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多种媒介信息并存的时代,在每天面对各种媒介信息轰炸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传播媒介的影响。
对高中生来说,主动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的直接目标就是三个:①获取媒介信息,学会表达交流;②辨识媒介信息,形成独立判断;③应对海量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而间接目标,则是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发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习活动”部分,提供的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主要训练内容,但仅有两个版面,篇幅不到3000字,主要介绍了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和辨识媒介信息等三个基本问题。
“认识多媒介”部分,主要谈到了“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两层意思,然后举了一个通过不同媒介发布同一则招聘启事的表述差异的训练例子。
“善用多媒介”部分,用两行文字主要谈到高中生不仅需要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需要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在学会交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用十六行文字举了一个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班级的演出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方案的训练例子。
“辨识媒介信息”部分,主要谈到了“辨识信息真伪”和“区分信息良莠”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并用一半篇幅举了一组甄别真假信息的训练例子。
“学习资源”部分,选取了李宇明的《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陈力丹的《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和吴玉兰的《媒介素养的概念》等三篇论文,作为帮助师生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含义的补充材料,供师生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部分不是用来组织教学训练的,而只是让师生自发阅读的。语文教师不能也没必要把它们当做课文来教。然而,它们却占了教科书的7个版面,篇幅约为12000字,实际上成为了本单元教材内容的重头戏。这当然暴露了这类新型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究竟该如何来编写的问题。不过,这也给语文教师操作本单元的教学留下了自主拓展的空间。
四、如何操作《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
在教科书中,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直接关联的,只有《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个唯一的单元
如前所述,教材编写者给师生们提供的教材内容,就那么一点点材料,然而,按照《课标》的安排,却需要用9个课时来组织教学,而且要占0.5个学分的分量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科书里没有多少东西,语文教师拿什么来教?又带领学生怎么来学?提出一个“三‘下’教学法”供参考
所谓三“下”,是比喻的说法:一叫“闻香下马”,二叫“找米下锅”,三叫“就汤下面”
一位语文教师领着一群饥肠辘辘的学生,想找吃饭的地方,好容易看到了“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招牌,以为有好吃的,于是,“闻香下马”,都往饭店里涌
哪知这是家正准备开业的饭店,里面虽然锅灶桌椅已经齐全但还没有准备食材。来的都是客,热情的店主非常高兴地说:“其实,想吃的饭菜我家都有,就是要自己动手,鸡鸭要大家去捉,鱼要大家去抓,蔬菜要大家去摘,周边还有好多的野菜要大家去挖,饭也要大家来煮。”师生们满口答应。于是,在店主的引领和语文教师的指挥下,大家分头行动,兴高采烈地干起了“找米下锅”的工作
东西准备齐全后,店主说:“饭店的厨师也还没有到位,但是,底汤和佐料之类的东西倒是已经储备了一些,要不,大家还是自己动手来做吧。”于是,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来了个“就汤下面”,一起动手做出了一大桌从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
这个故事里的店主就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饭店就是教材里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个新型单元,而那些鸡、鸭、鱼、菜,包括那些野菜,就是教材里已经准备好和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
谁都看得出,故事里的语文教师是真正的主角,也是全班同学的主心骨。还有,大家能够吃上可口的饭菜,同学们的功劳也不可忽视
1.“闻香下马”,找准教学方向
“闻香下马”的“香”,本义指的是酒香和饭菜香,这里指新任务群的“鲜香”:
一是“新”,“新生事物”的“新”,教学形态新鲜,足以令人神往
二是“活”,“活蹦乱跳”的“活”,教学材料和内容鲜活,足以让人垂涎
三是“杂”,“和合混杂”的“杂”,教学方法有效、师生感觉鲜美,足以让人回味
2.“找米下锅”,找到训练内容
语文教师拿什么组织训练呢?教科书提供了根据不同媒介的特征来改写某校校报编辑部的《招聘启事》、为班级的校园戏剧节参演节目撰写跨媒介宣传方案和讲述他人或自己成功辨识虚假媒介信息的故事等三个训练内容
第一个训练内容,是要求学生考虑利用校园的不同媒介来撰写相应文案以发布校报编辑部的同一个招聘信息,这样的媒介至少可以包括校园公告张贴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微信群和QQ群等。语文教师需要假定在这几种媒介同时发布同一则《招聘启事》,然后引导学生各自根据这几种媒介的相应特征来修改这则《招聘启事》的内容与形式,并促使学生通过这次训练来认识各种媒介的表达特征
第二个训练内容,是要求学生考虑利用校园的不同媒介来撰写相应文案以宣传和介绍自己班级正在排练的戏剧节参演节目,这样的媒介至少可以包括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微信群和QQ群,甚至还包括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形式。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个人形式来撰写适应相应媒介的宣传文案,或者以小组合作形式来让学生分头撰写文案、负责录制与发布播出,并促使学生通过这次训练学会使用多种不同媒介来宣传同样的内容信息
第三个训练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借助各种媒介来接触海量信息时能够学会辨识信息的真假与良莠,采取的形式是举行信息打假专题活动,让学生轮流讲述比较典型的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和介绍自己成功识破虚假信息的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请教、考验和刁难登台讲述的同学,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老师们当然可以利用这三个训练内容来组织教学。不过,也可以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地自创更鲜活的训练内容来组织教学,以实现真正的“找米下锅”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某次旅行经历来编写一个美篇,以介绍各自的老家、亲戚家或者某旅游点的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人文特点,顺便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然后,在班级微信群发布,供大家欣赏与评点,最后由全班师生投票,选出最佳美篇制品
再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学期的整本书阅读对象《红楼梦》的阅读与研讨,组织学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分头去查阅相关的红学研究资料、《红楼梦》影视视频和《红楼梦》评点网络资源,然后,每个人选择一个角度分别撰写一篇《我看<红楼梦>》千字文并发至班级QQ群共享,最后,由大家推选出《我看<红楼梦>》最佳千字文
又如,还可以让学生关注新近发生的某个国际国内新闻热点事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和自媒体等途径了解更多更深的关联信息,来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写成文稿,然后,让大家互相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辩论
3.“就汤下面”,找好操作方法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个唯一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虽然提供的训练内容不是很详细周全,但它们就像重庆火锅的老底汤,对即将出炉的火锅宴起着定海神针般的关键作用。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就着这锅老底汤来下师生共同寻找到的各种新鲜食材,实现真正的“就汤下面”
当然,师生共同调出来的火锅宴是否能够成为美味佳肴,就要看采取怎样的教学操作方法了
总体来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9个训练课时,可以以凸显语言文字运用特性与落实情境交流中的语用实践为目标先设计1个总的训练主题,再依照教科书中的“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和“辨识媒介信息”等三个部分的顺序来确定3个训练专题,每个专题对应组织1次训练活动,共组织3次训练活动,每次活动占用3个课时,每次活动都采用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促使全体师生参与,并借助多种媒介来实施本任务群的教学
教学操作方法,呈现七个特征:
①任务驱动。“任务群”概念的提出,把所有教学活动都变成了任务来看待。每个任务群,都给师生提出了一系列任务,也由这些任务来推动了教学活动。本任务群的教学操作,也是由这样的任务来驱动的。这表明,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任务驱动的意识
②多媒介入。本任务群的教学,跟其他任务群的最大不同是,它需要借助多种媒介,包括视觉媒介、听觉媒介和视听结合媒介。多种媒介的介入均是以语言文字的形态来落实的。多种媒介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单一纸质媒介介入的局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时代性。这表明,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多种媒介的特性并能够熟练驾驭这些媒介
③全员参与。本任务群的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师生交流格局,而且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学习形态,学生不能当南郭先生,必须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包括独自学习和合作交流,否则,就没有发言权,也会掉队。这表明,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④专题形式。本任务群的教学,只能也必须以专题形式来组织。有专题,才有话题;有话题,才有议题;有议题,才能交流;而要交流,则必须有事先的阅读做准备。每次任务群活动都以专题形式举行,只要专题定得合理恰当,确保人人都了解,人人都感兴趣,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想参与,便可使本任务群的学习活动有声有色、行之有效。这表明,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来选取合理恰当的专题内容
⑤活动方式。本任务群的教学,只能也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既要“跨媒介”,又要进行“阅读与交流”两种活动,还要全员参与来完成训练任务,不以集体活动方式来进行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有了活动,便有了情境交际,便有了语用实践,也便有了生气与活力,任务也才能够顺利完成。这表明,语文教师必须设计好恰当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使任务群活动生动有趣并富有吸引力
⑥语文特性。本任务群的教学活动,跟生活中其他类似活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务必突出语言文字的特性。任务群教学活动中,师生借助多种媒介获取、呈现和表达的信息,尽管有视频信息、画面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很多种,但重点关注的是其中的语言文字信息。这表明,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媒介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与形态,梳理和探究不同媒介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与规律,彰显本任务群的语文特性
⑦读写结合。所谓“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跨媒介”只是一种方式与手段,核心则是“阅读与交流”。阅读,是在多媒介中寻找和捕捉信息;交流,是在加工处理了自己所捕捉的信息之后所进行的表达。所以,阅读是前提和条件,交流是目的和结果。可见,“阅读与交流”之中,是以“交流”为核心的,“阅读”是为“交流”服务的,落脚点在“交流”上面。当然,运用语言文字来交流的话,既可以说,也可以写,或者说是说写配合。在本任务群教学活动中,本来应该说成是“读写说结合”,但是,为了简便起见,就说成了“读写结合”。这表明,语文教师需要以说写交流为核心来组织本任务群的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借助多媒介去大量查找和阅读相应的材料
总而言之
新形态,需要新理念
新任务,需要新视野
新活动,需要新教法
新媒介,需要新教师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