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骚传统:梳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诗骚传统:梳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07: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诗骚传统:梳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选必下册第一单元中国古典诗歌联读
诗骚传统影响深远,联读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从体式、风格两个角度,简要梳理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
通过诗歌诵读、讨论探究、诗歌改写等活动自主探究,感受诗歌体式的演变,品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初步体会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特征。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认为历代诗赋“源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风”,即《国风》,指《诗经》;“骚”指《离骚》。《诗经》和《离骚》并称为“诗骚”或“风骚”,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诗骚(风骚)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活动一】小试牛刀:下面是入选本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一组诗歌,请将它们按照年代重新排序。
《氓》《孔雀东南飞》《离骚(节选)》《扬州慢(淮左名都)》《望海潮(东南形胜)》《蜀相》《蜀道难》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活动二】诵读体悟:自由诵读本单元诗句,指出其在诗歌体式(字句、押韵、对仗、平仄等)上的不同。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梳理探究:填写表格,初步梳理诗歌体式发展的大致脉络。
诗歌 体式
《氓》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
《蜀道难》
《蜀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四言诗
骚体诗
乐府五言诗
杂言诗
近体诗(七言律诗)
词(长调)
词(长调)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体式演变1】
四言诗——骚体诗——乐府五言诗——杂言诗——七言律诗。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严羽《沧浪诗话》)
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诗歌句式不断丰富,不仅扩大了结构,也增加了容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体式演变2】
古体诗——近体诗。
“两汉而后,自魏晋以至南北朝,则是我国诗歌由古体至律体的一个转变时期。因为中国文字最明显的特色可以说有两点:其一是单形体,其二是单音节。因为是单形体,所以宜于讲对偶;因为是单音节,所以宜于讲声律。……所谓律诗一方面须讲求四声的谐调,一方面须讲求对偶的工整,其
相对之二联必须音节相等,顿挫相同,而且须平仄相反,词性相称,这种格律体式实在是中国文字的特色所能表现的美的极致。”
——叶嘉莹《中国诗体之演进》
任务一 朗读体悟,梳理诗歌体式脉络
【体式演变2】古体诗一近体诗。
从《诗经》四言诗、《离骚》骚体诗、乐府五言诗、杂言诗等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发展到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近体诗,也发展出了一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诗的别体——词(又称“诗余”)。
诗歌体式的演变正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古人思想的
日益成熟复杂、文学语言形式的日渐完善和精美。
任务二 模拟改写,探讨不同体式的表达效果
【活动】在下列三项中任选一项完成“模拟改写”,探讨不同诗歌体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1)将《氓》片段改写为骚体诗。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将《离骚》片段改写为《诗经》四言诗。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将上述《离骚》片段改为乐府五言诗。
任务二 模拟改写,探讨不同体式的表达效果
【示例】(1)将《氓》片段改写为骚体诗。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我与尔偕老兮,而老使我怨。淇水则有岸兮,隰水则有泮。想总角之宴兮,言笑之晏晏。女信誓旦旦兮,而不思其反。女反是不思兮,则亦已焉哉!
【示例】(2)将《离骚》片段改写为《诗经》四言诗。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草木零落,美人迟暮。抚壮弃秽,何不改度?骐骥驰骋,吾道先路!
【示例】(3)将上述《离骚》片段改为乐府五言诗。
日月忽不淹,春秋其代序。惟草木零落,恐美人迟暮。不抚壮弃秽,何不改此度?乘骐骥驰骋,来吾道先路!
任务二 模拟改写,探讨不同体式的表达效果
【小结】《诗经》四言诗比较整齐,适于表现典重敦厚的现实主义风格。
《氓》四言诗改作骚体诗哀怨意味浓,诗中女子被弃之后由哀怨到决绝的形象表现不足,也体现不了《诗经》“哀而不伤”、温柔敦厚的风格。
骚体诗句式长短不一,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楚地方言“兮”表达感叹抒愤的语气,契合屈原汹涌澎湃的激情。
乐府五言诗虽然比四言只多一个节拍,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扩大了诗歌的容量,有利于反映现实。
任务三 追根溯源,探究诗歌风格流变
《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真率地抒发内心情志,形成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独具真朴之美,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
屈原的《离骚》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
世界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塑造形象,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直接源头。
任务三 追根溯源,探究诗歌风格流变
【活动】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判断下列诗歌的风格类型。
诗歌 风格
《氓》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
《蜀道难》
《蜀相》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合作探讨】同一风格的作品之间有何联系?
任务三 追根溯源,探究诗歌风格流变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以歌颂爱情忠贞、揭露封建礼教、控诉宗法制度为主题,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其实质是表现现实人生,抒发真情实感,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蜀道难》沿用“乐府古题”,但李白大胆创新和发展了乐府诗,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受。李白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唐人殷璠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
《蜀相》凭吊丞相祠堂,感怀现实;同时咏叹丞相才德,深情缅怀先贤,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期盼,是现实主义作品。
李白和杜甫继承《诗经》和《离骚》的诗骚传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的两座高峰。
【课后作业】
1.从诗歌体式和风格上比较《蜀道难》和《蜀相》的不同。
2.思考《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这两首词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诗骚传统的?
从体式上看,《蜀道难》是古体诗。“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古体诗的语言形式较为自由,表现在这首诗中,主要是:虚词连用,口语入诗,句式错落。《蜀相》是七言律诗,属近体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从风格上看,《蜀道难》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一方面是语言形式上的,除了上述特色外,还大量运用了夸张、反复、拟人、比喻、用典、衬托、想象等手法;另一方面是思想内容上的,蜀道险阻鬼斧神工,神话传说意境离奇,情感充沛气势酣畅耐畅,均体现出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浓烈饱满的激情。《蜀相》则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老成稳健、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蜀相》作于杜甫寓居成都拜谒武侯祠之时,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借诗作表达了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的无限仰慕之情。
1.从诗歌体式和风格上比较《蜀道难》和《蜀相》的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