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学2021“感动中国”颁奖辞
学如何美化论证语言
语文
目录
一、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二、颁奖辞 知识储备
及组委会颁奖辞
三、《感动中国》精选时评
2021年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名单揭晓
国风
壹
从2002年到2022年
《感动中国》已穿越二十载
3月3日晚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
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
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白岩松说
《感动中国》是每年春天的一次播种
相信很多人会将感动变为行动
去温暖更多人
2021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灿若星河,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奥运赛场健儿们抢金夺银。《感动中国》精准定位、悉心挑选,以十位代表性最强的人物为蓝本,展现出“特殊”一年中,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
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颁奖辞:
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事迹: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一位思乡的游子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他就是已经誉满天下、功成名就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他也成为美国对华解禁后,申请归国的华裔科学家之第一人。杨振宁说,“我虽然在美国住了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讲的,杨振宁,你的血管里头所留的是你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事迹: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物理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杨振宁说,“希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只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慎重起见,邓稼先在请示了周总理后,次日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十分确定地告诉他,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拆开信后,杨振宁哭了。他说,“这是灵魂深处的一个震荡,当我知道邓稼先的回答后,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自己能够控制住的,”
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事迹:
杨振宁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他:“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宏恩。”这一等就是20年。然而,在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事迹:
尽管不断受到盘查和压力,杨振宁依然坚持每年回国一两次。他跟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问题,主张重视基础理论的发展,强调青少年加强软件教育,为新中国通往物理学的大门开辟了新的航向。他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研力量,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张顺东、李国秀:自强敏天行
颁奖辞: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二、张顺东、李国秀:自强敏天行
事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张顺东、李国秀:自强敏天行
事迹:
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张顺东说:“生活不是等出来的,是要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二、张顺东、李国秀:自强敏天行
事迹: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一双儿女渐渐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每天天不亮,村里人呢还在睡梦中,张顺东夫妇就开始忙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领补贴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
二、张顺东、李国秀:自强敏天行
事迹: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
2017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干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张顺东家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脱贫户。
三、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颁奖辞: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三、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事迹:
2020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9秒区代表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
三、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事迹:
苏炳添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练习起跑的样子,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跑得更完美。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又与博尔特站在了百米赛道上。这一次,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博尔特则以9秒96险胜第一,两人仅相差0.03秒。但那一年,苏炳添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
三、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事迹:
9秒987,9秒92,9秒91,作为年龄偏大的运动员,任何微小突破,苏炳添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2021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然而,在之前的2019年,苏炳添受腰伤困扰,接连推出亚锦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重要比赛。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上,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了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蜻蜓原创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四、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颁奖辞: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四、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事迹:
朱彦夫,中共党员,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事迹:
在朱彦夫的心里,从没忘记过曾经一起战斗、为国牺牲的战友,更是时常想起朝鲜长津湖那一仗指导语临终的嘱托:如果活着,一定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带回祖国。这个嘱托一直放在朱彦夫心上。年近六十,朱彦夫决定动笔了。他的写,是用嘴咬着必,用残臂夹着笔进行的。他一边刻苦阅读,一边构思创作,遇见不会写的字经常要查字典,就是靠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朱彦夫翻烂了四本字典。
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含着热血的生命之作捧给了世人。作品出版的那天,朱彦夫在扉页上写满长津湖牺牲的全连战士的名字。一个人关进房间,把一本书点燃。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他都抒写得如此精彩。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2019年,86岁的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五、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颁奖辞:
像静水深流,在静水底涌动,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五、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事迹:
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他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领导了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高性能远景飞机概念研究。
六、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颁奖辞: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天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六、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事迹:
陈贝儿在节目《无穷之路》中穿梭全国六个省份,包括四川、云南、宁夏、海南、广西及贵州,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十个贫困县,了解各地民生,分享成功脱贫的故事。口碑载道的《无穷之路》除了在香港本地取得理想收视成绩之外,海外观众亦好评如潮。
七、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颁奖辞: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七、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事迹:
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而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成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而60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入进广袤的青藏高原。
八、江梦南:无声玉满堂
颁奖辞: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八、江梦南:无声玉满堂
事迹:
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八、江梦南:无声玉满堂
事迹:
这些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3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她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弱者。”
九、彭士禄:潜龙育神躯
颁奖辞: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九、彭士禄:潜龙育神躯
事迹:
彭士禄,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6年,彭士禄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58年回中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他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九、彭士禄:潜龙育神躯
事迹:
1983年,他担任第一座中外合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筹建初期总指挥时,爱算计是因为当时国家还很不富裕;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董事长时,彭士禄自己手写两大本被同事称为“天书”的经济和技术数据。四处算计成本,随时严控技术,是希望秦山二期这个中国首度自主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能够在技术、管理、经济上为未来的中国核电发展建立模板。如今,中国核电已经因造价、安全、技术方面的优势而被世界认可。
彭士禄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十、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
颁奖辞: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望,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十、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
事迹: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
颁奖辞
知识储备
国风
贰
何谓颁奖辞
国风
(一)
何谓颁奖辞?
颁奖辞是一种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事迹所作的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颁奖辞特点:
1.史诗性。叙说英雄事件,彰显历史厚重。弘扬社会正气,体现时代风貌。
2.简洁性。言简意赅,展现神韵;靓丽自然,诗画情意。
3.系列性。凡人奇事,闪亮名字。英雄谱系,感天动地。
颁奖辞能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
颁奖辞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是颁奖词还是颁奖辞?
国风
(二)
辞与词有什么区别?
词侧重是内容,而辞侧重是文体。
实际上,在一些合成词里词和辞是一样的......
但辞单独时还有另一个意思:优美的语言, 文辞,言辞,如辞藻、修辞。
因此,颁奖词应写成"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颁奖辞在作文中的作用
国风
(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辞凭借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凝练精美的语言、非凡的影响力成为绝佳的作文素材,如果能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得当,可使文章立意高格,内容丰富,深刻,语言有创新,有文采。
颁奖辞在作文中的作用:
一、言简意赅:
浓缩语言高度,概括事迹光辉,提炼细节感人
二、评价精准: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挖掘彰显获奖对象事迹、细节蕴含精神力量
三、饱含感情
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酣畅淋漓的抒发
四、富有文采
多种修辞,骈散、长短等句式,诗情画意,耳目一新
人物事迹颁奖辞因言简意赅(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概括获奖对象最光辉的事迹,提炼获奖对象最感人的细节),评价精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挖掘和彰显获奖对象光辉事迹、感人细节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饱含感情(以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将自己对获奖对象的崇敬、褒扬、肯定等情感进行酣畅淋漓的抒发),富有文采(使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要尽可能娴熟地安排骈散、长短等句式,要尽可能地运用活用、倒装等鲜活表达,营造诗情画意,让人耳目一新),备受师生欢迎。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颁奖辞不仅是大家的精神大餐,更是我们写作时的必备素材。
因此,发现颁奖辞特点,运用颁奖辞的方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美语言、闪光句子。
学会鉴赏颁奖辞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辞: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鉴赏颁奖辞
点评:
此段颁奖辞,高度概括人物事迹,高度赞扬其精神与价值,又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富有文采。
蜻蜓语文独家制作,涉及作者原创,不得私下转载与上传群发。
蜻蜓原创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颁奖辞:
钱学森: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辞: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鉴赏颁奖辞
点评:
此段颁奖辞,高度概括钱学森的事迹,有重与轻的对比,有先行与后来的对应,有具体有力的数据,有“是、是、是”的排比、递进和升华。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颁奖辞:
苏炳添: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
颁奖辞:屏住了呼吸,九秒八三,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鉴赏颁奖辞
点评:
此段颁奖辞,以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人民对获奖对象苏炳添的崇敬、褒扬、肯定等情感进行酣畅淋漓的抒发!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颁奖辞:
杨振宁: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
颁奖辞: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鉴赏颁奖辞
点评:
此段颁奖辞,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挖掘了和彰显获奖对象光辉事迹、感人细节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另外,呼应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
小结:如何鉴赏颁奖辞
1.言简意赅。
要尽量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概括获奖对象最光辉的事迹,提炼获奖对象最感人的细节。切忌平铺直叙,拖沓冗长。
2.评价精准。
要尽量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挖掘和彰显获奖对象光辉事迹、感人细节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切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
3.饱含感情。
要尽量以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将自己对获奖对象的崇敬、褒扬、肯定等情感进行酣畅淋漓的抒发。切忌躲躲闪闪,欲说还休。
4.富有文采。
要尽可能灵动地使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要尽可能娴熟地安排骈散、长短等句式,要尽可能地运用活用、倒装等鲜活表达,营造诗情画意,让人耳目一新。切忌老调重弹,套话连篇。
精选时评
运用实例
国风
叁
运用实例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2021年9月,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委托教育部同志前去探望贺寿。杨先生在致辞中再次提起,早已因核辐射的伤害而离世的邓稼先早年给他写过的一封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位百岁老人,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对着当年共同意气风发、许下报国志愿的儿时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运用实例
30年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走得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
①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升空,我国终于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30年间,几代北斗人坚守建设中国人自己导航卫星系统的初心使命,建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奔向新时代,北斗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斗力量。
运用实例
②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③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国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条印记。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
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州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运用实例
习总书记言,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过往,2021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运用实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 几十年来,无数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在大漠深处攻坚克难,默默奋斗。北斗团队、探月团队……发射,入轨,着陆,天问,祝融,嫦娥……九天探梦,一气呵成。寰宇之下,探月逐梦,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随堂练习
国风
肆
一、为你熟悉的一位名人写一段颁奖辞
一、为你熟悉的一位名人写一段颁奖辞
一、为你熟悉的一位名人写一段颁奖辞
二、为钟南山写一段颁奖辞
二、为钟南山写一段颁奖辞
三、为心中的偶像——“小人物”写一个颁奖辞
蜻蜓原创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三、为心中的偶像——“小人物”写一个颁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