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顶层设计的策略(课件 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顶层设计的策略(课件 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24 08: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顶层设计”的策略
2010——2020
时间的尺度
1018
109
100
10-9
宇宙 人 秒 介子
一、“顶层设计”的意义
1.提高质量
2.智慧教学
3.提高效率
4.用教材教
5.增加兴趣
二、“顶层设计”的策略与途径
1.“五点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2.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五度”设计
3.科学教学中 “五线谱”的运用
4.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平衡”
5.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精”设计
一、基准点是课的开端
二、生长点是课的发展
三、分化点是课的转折
四、兴奋点是课的高潮
五、制高点是课的窗户
五点法
1.“五点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新、奇、趣(方程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实践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自身的观念。”
(一)基准点是课的开端
个案1:如《显微镜使用》一节的教学,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小的“字”,下面学生开始议论说:“什么也看不见。”你们借助工具也可以的。坐在前排的两位同学看到了讲台上的放大镜,就大胆地拿去了。接着,就叫他们回忆放大镜的使用,并上来看这个“字”。这时他们都看得很清楚的。再追问:“如果这个字更小呢?”
(二)生长点是课的发展
个案:电流为何串入电路中的教学。
方法①: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时,必须使流过灯泡的电流全部流过电流表才行……
方法②有位老师用类比的方法讲得更精彩:“我们在吊瓶时,怎么知道药液已经进入人体了?”……
这种学习不是受控的,也不是机械的,更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
(三)分化点是课的转折
个案: 如《氧气和氧化》一节的教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这里采用分小步探究:首先给学生一根光亮的绕成螺旋状的细铁丝,叫他试着做燃烧的实验。无论他将加热的铁丝移动得多么快,实验都没有成功。抓住这个契机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个学生回答说:“要是铁丝还红着就好了。”于是我把一端带有火柴的铁丝给这位同学,叫这个学生继续实验。他将铁丝(一端燃着的火柴)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时大家都看到有白光发出,这个同学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四)兴奋点是课的高潮
个案:如《空气》一节教学,我问:“你们猜空气里有哪些成分?”学生答:“可能有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否真的存在?学生答不上来了,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或已经是太遥远。于是拿出澄清的石灰水,告诉同学这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现在,谁提供二氧化碳?学生笑了(以为老师在开玩笑)。此时我拿出一支干净的玻璃管放在嘴边,马上有同学明白了。接着就叫同学做了向盛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吹二氧化碳,一会儿澄清的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追问:你用刚才的方法能否证明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当然可以。然后继续叫同学做,他们用大针筒向试管里注入空气,一次、二次、三次……就当这个同学快失去信心时,前面的同学看到了澄清的石灰水有点变浑浊的现象。
(五)制高点是课的窗户
问题一:学生容易猜到电热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问题二:怎么验证猜想呢?
个案:如《电热的计算》的教学
制高点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我们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检查我们有没有把学生带到目的地。
问题1:
电流通过导体产热其中所产生的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测量呢?
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科学量
既看得见也能测量的科学量
让电流产生的热量被水吸收,通过观察一定质量的水升温变化来判定产热多少。
长时间才能测出的定量科学量
短时间也可作出定性判定的科学量
水短时间内升温慢,可观察一定体积的水吸热升温膨胀情况。
那么是否有比水还要膨胀的快的物质呢?
煤油
空气
从测水温变化到观察水的热膨胀(小导管中的液面高度变化)
放大
转换
问题2: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既是同伴,又是引导者,师生间的情感融洽也到了极点,所以也是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脑科学证实,脑细胞一旦被激活,学习各方面的效率是惊人的!
1.角度
2.梯度
3.深度
4.广度
5.效度
一种做法——管一下子
一种理念——管一阵子
一种思想——管一辈子
请看、请做、请听
设计3个小问题
挖重难点
找联系(重力)
热闹
2.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五度”设计
实验
1.情景线
2.问题线
3.实验线(情感线)
4.方法线
5.能力线
(摩擦力118)
(开车)
3.科学教学中“五线谱”的运用
1.摩擦力
2.七“请”七纵解浮力七惑?
方法二:二“请”二纵PK“称重法”与“公式法”之优
根据上述情况,下沉的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就是弹簧秤减小的读数,也就可以计算出浮力的大小,F浮=G-F1(F1表示物体在水中的读数)。而漂浮着的物体呢,当然可以用二力平衡来解决,只要测量其重力,即可得出浮力大小。这时,又一个疑点产生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呢?
方法六:六“请”六纵明辨V排与V物之别
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后,好象所有的疑点都解决了似的。其实,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还是分不清V排与V物的区别。
方法五:五“请”五纵解开称量V排重力之谜
当排除了干扰因素,得出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时,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方法七:七“请”七纵验浮力比水总重还大
方法一:一“请”一纵解下沉物体有浮力之惑
众所周知,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是因为受浮力作用。那下沉的石块呢?若有浮力,它为何还会下沉呢?请设计方案来证明。
方法三:三“请”三纵猜想浮力影响的因素
浮力大小会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三请”装置图1(b),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方法四:四“请”四纵排除影响浮力的因素
上面排除了液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密度两因素,还剩下了深度。让我们“四请”装置图1(b)的实验,用手托住杯子,缓慢地向上抬起,仔细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弹簧秤读数是不断减小。
老师与知识
知识与知识
学生与知识
学生和学生
学生和老师
老师和老师
构建:全校、全科、全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平衡
4.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平衡”
5.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精”设计
精心准备
精巧切换
精选问题
精到讲解
精准施策
三、“顶层设计”的反思
1.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乘数效应只是理想
3.如何挑一策略实施
4.不能只 有空中楼阁
5.根据学生反馈情况
因材施教
因材时教
复习课?
基本框架
6.0版:1+1+X
紧迫性
意义
重要性
谢谢大家!
教学究竟是什么??
用杜威的话说,教学即问题解决。
用皮亚杰的话说,教学即智慧操作。
用弗莱雷的话说,教学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和“反思性实践”。
用达克沃斯的话说,教学即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教学”是什么?
霍勒斯 曼曾说过,
试图进行教学,却不用学习的渴望来激励学生,就是在做无用功。
教育是通向平等的通道。
云课堂
云资源
云教师
云计算
超市式学习
微课
优课
晒课
浙江微课网
网络工作室
电子类书包
随堂练习
难度分级
自动批改
本校教师
校外教师
特级教师
如滑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与其相关的问题(a.影响因素多个怎么办?b.电阻线太长了怎么办?c.密绕产生短路怎么办?d.涂漆电流不进怎么办?e.显示不出有效长度怎么办?f.接线柱三个、四个不样怎么办?g.它在电路中作用是什么?h.它需要保护自己吗?i.它的阻值改变真的连续吗?j.改变长度真的是最方便的吗?);第k问:当初的改变长度是为了方便,是真的吗?其实,声敏和光敏等远比滑动变阻器改变长度来得方便,为何当初说是方便而采用呢 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从实验室带回生活,于是引出其他变阻器(力敏、光敏、气敏、磁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