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页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发现与掌握求特殊关系(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8和20 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
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8和20的公因数的?
师小结:先分别列举出8和20的因数,再找出8和20的最大公因数。或者现列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8的因数,然后在8的因数中找较大数20的最大因数。
师: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求出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师介绍短除法和记录方法并板书。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第4题)
6和9 10和6 20和30 13和5
师生共同点评:用2、3、5倍数的特征寻找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可直接写不用短除法;注意规范的书写。
二、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男女生分组完成第5题,方法可以短除法,也可以是列举法。
2、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5,15)=5 (3,5)=1
(21,7)=7 (8,9)=1
(11,33)=11 (4,15)=1
(60,12)=12 (12,1)=1
3、指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
师问:看一看第一组中每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征?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板书: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独立完成后知名交流
5、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第6题
6、判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出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第7题)
三、解决生活中问题:练习五第8题。
1、理解题意:抓住没有剩余你想到了什么?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先解决哪个问题?
(边长既要是20的因数,也要是12的因数,因此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试着画一画、算一算。
3、汇报交流,关注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15,9)=3
15÷3=5(沿着长的方向可以画5个)
9÷3=3(沿着宽的方向可以画3个)
3×5=15(一共可以裁15个)
答: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一共可以裁15个。
4、边长是整厘米数,最短是多少厘米呢?
四、补充提高练习“?”处应该填什么数?
(14,?)=14
(14,?)=7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课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