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2022·福建三明·一模)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称赞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答案】C
【详解】
明朝中期以后,戚继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故“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C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郑成功是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南宋抗元的文臣,排除ABD。故选C项。
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在东南亚国家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中不能得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A.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家 B.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D.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沿岸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体现了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排除BCD三项;材料是显示郑和对他到达过的地方的影响,而不是说,郑和是世界航海家,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3.(2022·河南新乡·一模)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C.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D.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答案】B
【详解】
根据“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可得出这是明代朝贡贸易政策,因此郑和下西洋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换取海外奇珍,排除A项;朝贡贸易并没有获得大量的利润,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积极开拓海外航线,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安徽合肥·一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目的是扬国威,不以发展本国经济为目的,船队规模大,带去的中国特产都送给了沿路居民,促进了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在陆上,排除A项;鉴真东渡没有舰队,不符合题干中“舰队这么强大”,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不符合题干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山西·一模)九年级(1)班同学们开展“诗言志·悟情怀”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晋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家军纪律严明精忠报国的精神 B.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
C.郑成功抗击殖民维护统一的决心 D.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侵略的斗志
【答案】B
【详解】
根据《凯歌》中的关键信息“ 杀尽倭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体现了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倭寇过程中,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岳家军对抗的金国,不是倭寇,排除A项;郑成功对抗的是荷兰,收复了台湾,排除C项;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的是英国的鸦片输入,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河南信阳·一模)“(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下列关于“他”的这一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加强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体现了明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发生在明朝后期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可知,他是郑和。1405年一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欧洲,排除B项;1368年明朝建立,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前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 B.加深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
C.加强了中华文明与亚非大陆的联系 D.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未能持续
【答案】B
【详解】
郑和下西洋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而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知识也为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为后来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提供了条件,加深了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B项正确;“直接导致”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据题意可知应该是加强了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不是与亚非大陆,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没有涉及,排除。故选B项。
8.(2022·广东茂名·一模)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提高国家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D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是唐朝时期的事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2022·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一模)“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材料评价的是
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明朝时郑和下西洋,选项B正确;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5世纪末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根据“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可知当时是明朝,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不符合,选项A排除;迪亚士船队和麦哲伦船队并非“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选项CD排除。故选B。
10.(2022·山东济宁·一模)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也打击了海盗,调节了纠纷,说明郑和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故选A;B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摘编自《戚继光评传》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成为了“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并据材料指出,在这一过程中郑和最远到达哪里?
(2)据材料二,概括戚家军屡败倭寇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答案】(1)郑和下西洋;东非
(2)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戚继光的正确领导;战略战术正确。
(3)由友好交往到抗击外来侵略;明朝国力衰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可归纳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
(2)根据材料二“……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可归纳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根据“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可归纳出戚继光的正确领导;根据“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可归纳出战略战术正确。
(3)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由友好交往到抗击外来侵略。结合上述材料“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可知,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明朝国力衰落。(共24张PPT)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穿越时空,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堂导入
七年级下册精品
明朝的对外关系
2022
背讲考
七年级下册第15课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评价目标
背讲考-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壹
贰
叁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概况。
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认识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的地位和性质。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其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 洋
西洋在哪里?
东 洋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郑和下西洋
1.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换取海外奇珍
3.人物:
明成祖派郑和
4.时间:
1405—1433(7下“西洋”)
5.范围: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意义:
①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1、目的
思考:明朝前期经济繁荣之后,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 示中国富强 ”。
(2)用中国的货物去交换海外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2、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明成祖的鼓励与支持
(3)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指南针的应用。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时候的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交换物品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
长
多
大
多
广
早
多
3、概况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七下西洋
4、路线
郑和与西方航海家比较 航海家 时间 次数 首航人数 到达范围
郑和 1405-1433 7 27000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 4 90 美洲大陆
达伽马 1497 3 160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早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地位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局限性: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5.影响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上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
——(法)弗郎索瓦 德勃雷《海外华人》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政府越来越保守,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到明中后期,中国对外交往变为主要以冲突为主。
倭寇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二
戚继光抗倭
1.背景:
“倭寇”与“倭患”
2.人物 :
3.措施:
4.过程:
5.结果:
6.评价:
明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整顿军队,组建“戚家军”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台州九战九捷
进入福建、广东与其他将领抗倭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1.背景
何为“倭患”
思考:画中双方兵刃相见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2.人物
思考:为平息倭患,戚继光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大力整顿军队,招募新兵训练,组成“戚家军”
创制“鸳鸯阵”
3.经过
戚家军
组建“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
(一)、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
(二)、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抗倭成就:
4.结果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倭变事略》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5.胜利原因
思考:戚继光能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戚继光个人军事著作
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当地军民支持
军纪严明,作战英勇
戚继光个人军事才能
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
品德值得学习?
不为名利
以国家和民族
安危为己任的
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民族英雄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戚继光《过文登营》
评价任务三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背景:
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时间 :
3.结果: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相关史事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被我国军民赶走。
1553 年, 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登岸晾晒货物。
1573年,向明朝政府上交五百两白银,获得了在澳门的租界居住权。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与祖国分离446年。
(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郑和下西洋
A.为明朝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B.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D.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2021·广西·中考真题)“号令明分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A
B
中考演练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
下西洋
条件:
目的
和
平
侵略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宣扬国威
交换货物
最远
到达地点:
地位意义
世界航海史壮举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增进中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倭患危害严重
评价: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
台州九捷、福建、广东
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友好交往
反侵略
戚继光抗倭
背景:
获胜概况:
创新思维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②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4.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形式:载丝、瓷、茶、漆器等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特点和地位: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形式多、地域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8.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⑤统治者的支持。⑥郑和本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1.(2021·广西柳州·九年级期中)“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郑和
【答案】D
【详解】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形式多、地域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D项正确;ABC项人物并没有七下西洋,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C.戚继光抗倭 D.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A符合题意;吴国船队到达夷洲是在三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B排除;戚继光抗倭是在明朝,材料没有涉及,C排除;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A。
3.(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中)“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近洋航海……之所以名垂育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郑和下西洋
A.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推动明朝社会的发展
C.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推动明朝造船业发展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近洋航海……之所以名垂育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是和平交往的表现,故C正确;郑和下西洋实行朝贡贸易,不计贸易成本,不会增加明王朝的财政收入,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对中外交往起到重大作用,并未体现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故B错误;推动明朝造船业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错误。综上故选C。
4.(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期中)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所率领的船队,每到一地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并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船队的交往活动
A.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 B.开辟了欧、亚之间的航路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郑和率领的船队,每到一地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并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这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故A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欧、亚之间的航路,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1·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据下图所示现象推知,郑和下西洋
A.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 B.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
C.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D
【详解】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题干现象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D符合题意;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与郑和下西洋不符,排除ABC,故选D。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走私和抢劫,称为倭寇。
2.倭患严重原因:①明朝商贸发达,距倭国近;②明朝中期,日本国内动荡加剧;③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④明朝官僚、奸商以及海盗等与倭寇相互勾结。
3.抗倭: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6.(2021·广西钦州·九年级期中)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追溯历史,1553年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法国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553年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葡萄牙。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2021·山东·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的商人、武士和海盗统称为倭寇,他们不仅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而且还大举登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故应选A项。
8.(2021·西藏·江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末)明朝中期,倭寇之所以能在我国东南沿海肆虐的主要原因是( )
A.内患不断 B.海防松驰 C.倭寇强大 D.没有海军
【答案】B
【详解】
明朝时期,由于海防松弛,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B项正确;ACD项都是倭寇之所以能在我国东南沿海肆虐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在16世纪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C项正确;英国、法国、西班牙,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2021·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的功绩是( )
A.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率船队七下“西洋”
【答案】A
【详解】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意思是倭寇来了也不用紧张,我们有戚继光大人带兵抵抗,由此可知戚爷是指戚继光,戚继光抗倭,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A项正确;康熙帝打退了沙俄侵略军,排除B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C项;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排除D项。故选A项。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②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4.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形式:载丝、瓷、茶、漆器等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特点和地位: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形式多、地域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8.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⑤统治者的支持。⑥郑和本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1.(2021·广西柳州·九年级期中)“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郑和
2.(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C.戚继光抗倭 D.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3.(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中)“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近洋航海……之所以名垂育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郑和下西洋
A.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推动明朝社会的发展
C.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推动明朝造船业发展
4.(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期中)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所率领的船队,每到一地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并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船队的交往活动
A.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 B.开辟了欧、亚之间的航路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5.(2021·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据下图所示现象推知,郑和下西洋
A.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 B.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
C.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走私和抢劫,称为倭寇。
2.倭患严重原因:①明朝商贸发达,距倭国近;②明朝中期,日本国内动荡加剧;③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④明朝官僚、奸商以及海盗等与倭寇相互勾结。
3.抗倭: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6.(2021·广西钦州·九年级期中)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追溯历史,1553年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法国
7.(2021·山东·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8.(2021·西藏·江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末)明朝中期,倭寇之所以能在我国东南沿海肆虐的主要原因是( )
A.内患不断 B.海防松驰 C.倭寇强大 D.没有海军
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在16世纪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0.(2021·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的功绩是( )
A.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率船队七下“西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2022·福建三明·一模)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称赞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在东南亚国家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中不能得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A.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家 B.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D.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
3.(2022·河南新乡·一模)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C.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D.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4.(2022·安徽合肥·一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5.(2022·山西·一模)九年级(1)班同学们开展“诗言志·悟情怀”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晋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家军纪律严明精忠报国的精神 B.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
C.郑成功抗击殖民维护统一的决心 D.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侵略的斗志
6.(2022·河南信阳·一模)“(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下列关于“他”的这一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加强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体现了明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发生在明朝后期
7.(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 B.加深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
C.加强了中华文明与亚非大陆的联系 D.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未能持续
8.(2022·广东茂名·一模)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9.(2022·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一模)“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材料评价的是
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0.(2022·山东济宁·一模)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摘编自《戚继光评传》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成为了“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并据材料指出,在这一过程中郑和最远到达哪里?
(2)据材料二,概括戚家军屡败倭寇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