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2022中考历史三轮 热点15 逢“五”周年热点一遍过-世界近代史【精品课件+模拟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2022中考历史三轮 热点15 逢“五”周年热点一遍过-世界近代史【精品课件+模拟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4 14:50:3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中考
复习
逢“五”周年热点一遍过-世界近代史
2022
背讲考
热点15:中考热点复习
世界近代史
热点话题

逢“五”周年热点-世界近代史
1497年 525 达·伽马航海,到达印度 开辟了欧洲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1787年 235 美国宪法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57年 165 印度民族大起义 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
1867年 155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考向预测
01 达·伽马航海,到达印度525周年
02 美国宪法235周年
03 印度民族大起义165周年
04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155周年
考点链接01
达·伽马航海,到达印度525周年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 条件 航线 向东
向西
意义 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根本原因)②精神动力:文艺复兴倡导的开拓冒险精神,通过海外扩张对外传播基督教;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直接原因)
①客观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说”的流行,地理知识的丰富等;
②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等。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葡萄牙的支持: ①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西班牙的支持: ③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第一次环球航行
考点链接
航海家 国籍 支持者 航海时间 航海路线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年
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葡萄牙
1492年
1497年—1498年
1519年—1522年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开辟通往印度和东方的新商路
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考点链接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
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卖着轮船(麦哲伦船队)环球走。
文艺复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考点链接
迪亚士是功败垂成的悲情英雄
——最终怯于好望角狂风怒号中
哥伦布是毁誉参半的独门侠客
——敢往大西洋腹地深入前进
达·伽马是修成正果的无畏勇士
——最先开辟了欧非亚航线
麦哲伦是无坚不摧的异乡孤魂
——环球航行死于菲律宾群岛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考点链接
(2022·广西贵港·模拟预测)2022年是哥伦布首次航行的530周年,某校某班的同学想排练一部历史剧《哥伦布远航》,以此礼赞那个大航海的时代。下面是他们剧本中的几句台词,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哥伦布坚信地圆说 B.哥伦布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C.哥伦布穿越的是大西洋 D.哥伦布西航给西班牙带来了预想中的财富
(2022·广东茂名·一模)达·伽马这次航行与以往探险不同的是: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B.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早期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D.殖民扩张促进亚非地区经济发展
D
C
模拟预测
考点链接02
美国宪法235周年
1787年美国宪法 背景
制定
内容
影响
局限
《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与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①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链接
1787年美国宪法
(2022·河南信阳·一模)(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表明当时美国制定宪法是为了( )
A.确立权力制衡 B.强化中央权力 C.实现祖国统一 D.强调民主平等
(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B
B
模拟预测
考点链接03
印度民族大起义165周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背景
主要经过
影响
①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①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问题,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宗教士兵的感情;
②1857年,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成功夺取了德里;
③英军攻陷德里,进攻章西,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率军转战外地,直到壮烈牺牲;
④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最终失败。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链接
章西女王(1828——1858)
印度民族大起义
考点链接
(2022·甘肃武威·一模)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都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D.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2022·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一模)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D
D
模拟预测
考点链接04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155周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
特点
主要成就
影响
19世纪60、70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等;“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戴姆勒—汽油内燃机、狄塞尔—柴油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使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13年,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化学工业和材料:1867年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海厄特—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开辟纺织品新领域。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④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链接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a.19世纪60~80年代,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
b.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c.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璐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d.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考点链接
(2022·安徽亳州·模拟预测)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022·四川成都·一模)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追溯历史,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于1924年在法国举办。这一时期可能才出现的场景是
A.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 B.代表团乘坐蒸汽火车参赛
C.运动员用电脑分享荣誉 D.观众用3D技术收看比赛
B
A
模拟预测热点15 逢“五”周年热点一遍过-世界近代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安徽阜阳·模拟预测)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传播了人文主义
C.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的发现是指欧洲的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均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均不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广西贵港·模拟预测)2022年是哥伦布首次航行的530周年,某校某班的同学想排练一部历史剧《哥伦布远航》,以此礼赞那个大航海的时代。下面是他们剧本中的几句台词,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哥伦布坚信地圆说 B.哥伦布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C.哥伦布穿越的是大西洋 D.哥伦布西航给西班牙带来了预想中的财富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船队开始了远航,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但它始终认为到达的是印度,且哥伦布的西航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2·江西·一模)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可知,材料完全强调的是殖民者对美洲发展的贡献,而未强调殖民者对美洲的破坏和灾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与美洲的关系,未涉及亚洲,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洲作物的传播,单纯的强调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发展的贡献,排除C项;材料单纯强调的欧洲殖民者将文明带入美洲,未涉及美洲文明的向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广东茂名·一模)达·伽马这次航行与以往探险不同的是: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B.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早期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D.殖民扩张促进亚非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可知达·伽马探险既有交换物品,也有武器,说明早期的殖民时代的扩张体现贸易和掠夺的相结合的特征,即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C项正确;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并没有在材料中直接体现,无法体现,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加速西欧社会转型,仅从船队配置方面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排除B项;殖民扩张促进亚非地区经济发展仅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此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陕西渭南·模拟预测)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探寻新航路》一课的知识卡片局部,①处应补充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欧洲出现关注东方热潮
C.欧洲水手掌握罗盘技术 D.欧洲造船技术取得突破
【答案】A
【详解】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欧洲出现关注东方热潮,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当时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欧洲水手掌握罗盘技术,而且欧洲造船技术取得突破,这些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因此15世纪——17世纪欧洲人开始了一场持续200多年的海外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其中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所以①处应补充的信息最恰当的是A,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2022·河南焦作·二模)绘制时序坐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下面的时序坐标表现的主题是
A.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 B.欧洲国家民主独立的过程
C.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 D.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时序坐标”的信息可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1787 年美国宪法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执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因此该时序坐标的学习主题是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A项正确;欧洲国家民主独立的过程与美国1787年宪法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反映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过程,并没有涉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排除C项;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与题干中的文件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福建泉州·一模)《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部分内容,材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独立宣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
A.政治上的进步与局限 B.权利与义务无法界定
C.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 D.白人与黑人权利平等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表格分别展示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不足之处,体现了当时的美国政治上的进步与局限,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义务的问题,排除B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仅体现在1787年宪法中,且通过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说明中央与地方矛盾得到了协调,排除C项;从《独立宣言》到1787年宪法白人与黑人权利都是不平等的,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河南信阳·一模)(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表明当时美国制定宪法是为了( )
A.确立权力制衡 B.强化中央权力 C.实现祖国统一 D.强调民主平等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邦联条例》的实施导致“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各州各自为政,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说明制定美国宪法是为了强化中央权力,促进国内贸易发展,B项正确;权力制衡体现在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和相互制衡,排除A项;题干与国家分裂无关,实现祖国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不是强调《联邦条例》没有民主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B项正确;“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与题干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表述错误,总统与国会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江苏南京·一模)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小丽和小雷同学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制作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们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C.约克镇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1777年,发生萨拉托加大捷,这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导火索,第二届大陆会议任期内建立大陆军,约克镇战役是最后一场陆上大型战斗,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2·天津和平·一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上述规定体现了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联邦至上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D
【详解】
依据“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和所学知识,上述规定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D正确;美国并非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A排除;自由平等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不符合题意,B排除;联邦至上原则对应的是美国实行联邦制,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C排除。故选D。
12.(2019·山东济宁·中考模拟)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  )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③美国《1787年宪法》得半步标志着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制的政治制度,排除②④。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 步入近代 美国的诞生。
13.(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较,不相似的方面是( )
A.独立前都受到殖民统治
B.都通过武装斗争来寻求独立
C.结果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推动了独立运动的爆发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拉美独立运动推翻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相似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4.(2022·河北张家口·一模)伦敦《泰晤士报》曾报道:“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将被历史公认为是英国在亚洲杰出的成就”,能够反驳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将被历史公认为是英国在亚洲杰出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认为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卓有成效。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爆发了由章西女王领导的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B项正确。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斗争发生在拉丁美洲,排除A项;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北美,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东印度公司已经取消,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2·甘肃武威·一模)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都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D.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所以他们领导的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故选D;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章西女王没有领导印度实现国家独立,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不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BC。
16.(2022·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一模)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章西女王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是反映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印度的章西女王英勇牺牲,起义失败,故B不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没有牺牲,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2019·辽宁抚顺·中考模拟)“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
A.甘地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阿拉法特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的“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章西女王。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章西女王因其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而赢得印度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所以C是正确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大党领袖、现代印度的“国父”,被称为“圣雄甘地”。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尼赫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也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印度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不是印度人。所以A、B、D选项是错误的。故选择C。
18.(2022·安徽亳州·模拟预测)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详解】
根据“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电,通过电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技术,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开辟时期还没有出现电,排除A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此时电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2·四川成都·一模)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追溯历史,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于1924年在法国举办。这一时期可能才出现的场景是
A.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 B.代表团乘坐蒸汽火车参赛
C.运动员用电脑分享荣誉 D.观众用3D技术收看比赛
【答案】A
【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发明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材料中“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属于才发明的新式科技,A项正确;蒸汽机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排除B项;电脑和3D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的发明成果,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20.(2022·四川泸州·一模)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他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驾驶汽车欣赏城市的夜景 ②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③使用电话谈生意 ④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⑤使用现代炸药来开山架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B
【详解】
汽车、电灯、电话、现代炸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②③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1.(2022·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并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革命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存在的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崭新的尝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崭新的尝试”实践的途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答案】(1)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言之成理亦可)《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总统制,国家元首的选举,“三权分立”。(言之成理亦可)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3)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的健全完善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途径。(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关于原则:根据材料一“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得出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关于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得出是总统制,国家元首的选举,“三权分立”。关于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关于认识,围绕民主和法治方面展开分析即可,即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的健全完善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途径。
2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3、14世纪,資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作者讲述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材料一中提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哪一种观点?列举两名当时引领人们建立这种观念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的人生观,即“人文主义”思想。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均可。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所学可知是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材料一中提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人文主义,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的人生观。根据所学可从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列举两名当时引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2)根据材料二“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结合所学可知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可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等方面来回答。热点15 逢“五”周年热点一遍过-世界近代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安徽阜阳·模拟预测)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传播了人文主义
C.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2022·广西贵港·模拟预测)2022年是哥伦布首次航行的530周年,某校某班的同学想排练一部历史剧《哥伦布远航》,以此礼赞那个大航海的时代。下面是他们剧本中的几句台词,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哥伦布坚信地圆说 B.哥伦布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C.哥伦布穿越的是大西洋 D.哥伦布西航给西班牙带来了预想中的财富
3.(2022·江西·一模)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
4.(2022·广东茂名·一模)达·伽马这次航行与以往探险不同的是: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B.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早期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D.殖民扩张促进亚非地区经济发展
5.(2022·陕西渭南·模拟预测)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探寻新航路》一课的知识卡片局部,①处应补充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欧洲出现关注东方热潮
C.欧洲水手掌握罗盘技术 D.欧洲造船技术取得突破
6.(2022·河南焦作·二模)绘制时序坐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下面的时序坐标表现的主题是
A.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 B.欧洲国家民主独立的过程
C.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 D.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7.(2022·福建泉州·一模)《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部分内容,材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独立宣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
A.政治上的进步与局限 B.权利与义务无法界定
C.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 D.白人与黑人权利平等
8.(2022·河南信阳·一模)(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表明当时美国制定宪法是为了( )
A.确立权力制衡 B.强化中央权力 C.实现祖国统一 D.强调民主平等
9.(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10.(2022·江苏南京·一模)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小丽和小雷同学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制作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们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C.约克镇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11.(2022·天津和平·一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上述规定体现了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联邦至上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12.(2019·山东济宁·中考模拟)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  )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3.(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较,不相似的方面是( )
A.独立前都受到殖民统治
B.都通过武装斗争来寻求独立
C.结果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推动了独立运动的爆发
14.(2022·河北张家口·一模)伦敦《泰晤士报》曾报道:“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将被历史公认为是英国在亚洲杰出的成就”,能够反驳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5.(2022·甘肃武威·一模)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都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D.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16.(2022·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一模)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17.(2019·辽宁抚顺·中考模拟)“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
A.甘地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阿拉法特
18.(2022·安徽亳州·模拟预测)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信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9.(2022·四川成都·一模)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追溯历史,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于1924年在法国举办。这一时期可能才出现的场景是
A.运动员休息室电灯照明 B.代表团乘坐蒸汽火车参赛
C.运动员用电脑分享荣誉 D.观众用3D技术收看比赛
20.(2022·四川泸州·一模)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他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驾驶汽车欣赏城市的夜景 ②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③使用电话谈生意 ④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⑤使用现代炸药来开山架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1.(2022·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并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革命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存在的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崭新的尝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崭新的尝试”实践的途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3、14世纪,資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作者讲述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材料一中提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哪一种观点?列举两名当时引领人们建立这种观念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