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读通鉴论》说:“___ (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____ ” 处应填写( )
A.汉 B.隋 C.唐 D.宋
2.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3. 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4.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5. 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
A.京都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6.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鸭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7.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8. 这一制度使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 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 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或小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10.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一.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1. 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在其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一书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C.开创了科举制 D.修建了万里长城
1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二、非选择题
13.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材料一中“此河” 是谁下令开凿的 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开通“此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皮日休对大运河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4)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14.“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下列材料和图片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节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2)“开皇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哪里爆发 隋朝最终是怎样灭亡的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4)谈谈上述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C 5.B 6.C 7.D 8.B 9.D 10.D 11.A 12.A
13.答案(1)隋炀帝;洛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肯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3)长城、都江堰。(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4)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4.答案(1)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山东地区.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4)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