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情感。
C.你参加了《翰愚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面有关《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从农村来北平谋生的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
B.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C.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后来他在茶馆中遇到了拉车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似乎把祥子这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D.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同时还要干杂活。更可恨的是,曹先生、曹太太不把仆人当人看,食宿很差,所以祥子怒辞曹宅。
4.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骆驼祥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二、综合性学习
5.下面是某校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
查统计扇形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1)研究图中的有关数据,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6.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往往通过语言向外界传达。请你根据下面的对话,发挥想象,揣摩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让大家欣赏。
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无他,但手熟尔。”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解释下列加点字。
(1)睨之 睨:________
(2)忿然 忿: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 沥:________
(4)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9.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树。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莱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莱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哪嘟的真像狗尾巴。
虽然祖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有删改)
10.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如此喜爱大花园?
11.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2.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①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 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 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②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③“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④“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⑤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⑥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⑦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 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⑧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⑨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⑩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 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3.作者在第⑤段和第 段中,两次说到阿长有“伟大的神力”,请结合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认为阿长具有“伟大的神力” 原因 “我”对她的态度 “我”的态度变化
第一次 ① 有了特别的敬意,觉得她“实在深不可测”。 ②
第二次 为“我”买来了《山海经》 ③ ④
14.作者是怎样描述“我”对《山海经》这本书的渴望的?
15.结合节选的内容,说说阿长是怎样一个人。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填空题
1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 )
(2)公亦以此自矜( )
(3)以钱覆其口( )
(4)唯手熟尔( )
(5)康肃笑而遣之( )
(6)康肃忿然曰( )
17.根据提示填空。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的称号。他还写过其他的作品,请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____(职业)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_______(人物)的女儿。
(3)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__(人物)给洗劫了。
(4)“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________(人物)的感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1)现在的初中生的“追星”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以偶像派影视歌星为主(1分,意思对即可),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演艺人员以及对人类社会有过杰出贡献的中外名人却遭受冷落(1分,意思对即可)。 (2)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误入歧途。(1分,意思对即可)
6.(示例):陈:“你这老头太不知趣了,懂得什么!居然这样轻视我射箭!”
翁:“小伙子,你的射技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
7.(1)斜着眼睛看 (2)生气 (3)下滴 (4)盖
8.(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
(2)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9.D
10.童年的“我”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我”之所以如此喜欢大花园,是因为:①大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充满了乐趣;②小时候跟着祖父一起在后花园里劳作,发生了许多趣事。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蜜蜂比作小毛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蜜蜂的可爱、顽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喜爱之情。
12.①从祖父允许“我”在大花园里面瞎闹,从不加以责备和约束,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和蔼慈爱、宽容的人;②从祖父教“我”辨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有耐心、懂得循循善诱的人。
13.①亲身经历过太平天国事件。②因为谋害隐鼠事件,这种敬意完全消失。③发生新的敬意了。④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4.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知道了《山海经》,于是就渴慕着;又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想用压岁钱去买,有没有好机会;念念不忘,一坐下,就只“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答出两点即可)
15.阿长是一个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又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人。最后两段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思念和祝福的感情。
16.(1)擅长 (2)夸耀 (3)盖 (4)只是 (5)打发 (6)气愤的样子
17.老舍 舒庆春 “人民艺术家” 《济南的冬天》 《四世同堂》《龙须沟》 拉黄包车 刘四爷 孙侦探 老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