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基础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基础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6: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基础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句意,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 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 历史人物。
(3)清晨,我漫步在桃花湖畔,听到阵阵 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表现得 。
A.追求 评判 清脆 淋漓尽致
B.追赶 判断 清冽 惟妙惟肖
C.追赶 评判 清脆 惟妙惟肖
D.追求 判断 清冽 淋漓尽致
2.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3.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________得多了。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________地转过身子。
(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________压根儿就没想到这点。
A.精致 滞笨 大概
B.精致 笨拙 或许
C.精巧 笨拙 大概
D.精巧 滞笨 或许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破败)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蠢笨得动不了)
C.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明令取消或禁止)
D.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二、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为期10天的藁城区常安镇第七届红梨梨花节将于4月2日开幕。②届时,将举行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各项文艺体育。③组织游客品尝农家兔肉火锅、大锅菜,观看扭秧歌□聆听耿村故事,同时配合“红梨采摘节”,春节期间的“战鼓擂春”,节庆旅游三套马车一齐趋动,为实现常安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复兴牵线搭桥。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画线的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中方框处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请依次写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 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0.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2.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二)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三)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四)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3.请分别概括四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文段 雨的特点
(一) ①
(二) ②
(三) ③
(四) ④
14.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15.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16.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中(二)(三)文段中因雨而蕴含的情感。
文段 蕴含的情感
(一) 对安静而和平的春雨农耕夜的喜爱
(二) ①
(三) ②
(四) 对祥子在暴雨袭击中艰难讨生的深切同情
17.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B.文段(二)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侧面烘托出春雨的特点。
C.文段(三)反复写雨势之大,属于环境描写,渲染烘托出母爱的主题。
D.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之景,完全切合文段(四)所描绘的雨景。
五、填空题
1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 ( )( )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 )( )( )
(3)但微颔之( )( )( )
(4)无他,但手熟尔( )( )( )( )
(5)尔安敢轻吾射( )( )( )
(6)以我酌油知之( )( )
(7)徐以杓酌油沥之( )( )
19.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号________,晚号________。北宋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____之一。
20.《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我们初中阶段曾经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D
6.C
7.(1)在句末加上“活动” (2)趋   驱 (3)逗号
8.自矜(自傲骄横)—忿然(愤怒)—笑而遣之(心服口服)
9.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10.表现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我”接到书时的惊喜,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11.“我”对阿长的轻视,为下文阿长赠书埋下了伏笔,突出了“我”拿到书时的震惊与感激。
12.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既交代了重点人物、重点事件,还暗示了阿长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祝福之情。
13.①细密、轻盈、朦胧②清新、纯净、娇媚、香甜③雨势大、雨点繁密④来势凶猛、铺天盖地、雨量大(各说两点即可)
14.(1)娇媚:这里指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15.(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拟作人,又将“萌发的叶子”比喻为“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经过春雨洗淋后树的柔美情态和色彩,侧面烘托了春雨的清新、柔和、滋润万物、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2)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直的雨道”、“扯天扯地”、“万千条瀑布”等句夸张地写出了暴雨来势凶猛、铺天盖地、雨量大、声响大的情形和特点;将暴雨落地溅起的水线比喻为“射起了无数的箭头”,形象地写出了暴雨落下时冲势猛、力量大的特点。这样的描写衬托出了祥子在暴雨袭击中的艰辛和痛苦,表现了作者对祥子遭遇的同情。
16.①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②对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的感动,对母爱的感动。
17.D
18.(1)曾经 家里(射箭的)园子 (2)放下 斜着眼睛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长 离开 (3)只 点头 对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 (4)别的奥妙 只是 熟练 同“耳”,相当于“罢了” (5)怎么 轻视 射箭的本领 (6)凭,靠 舀取,这里是倒入 (7)慢慢地 注入
19.醉翁 六一居士 政治 文学 史学 诗人 唐宋八大家
20.老舍 《草原》(《北京的春节》《济南的冬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