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试卷
检测范围: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
1.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2.“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
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 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D.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3.“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描述的是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
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5.《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6.宋代134位宰相,123人科举出身,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这表明当时( )
A.进士科仍然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目 B.科举制度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 D.科举制度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
7.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元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8.《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
A.坊 B.市 C.瓦子 D.夜市
9.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元朝的相同点是( )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长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内容
A.体现了民族的交融交往 B.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C.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发展 D.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11、北宋前期,纸币产生的原因是( )
A .政府支持造纸业 B .地方割据混乱
C .商品贸易的繁荣 D .铜的开采量下降
12、元朝建立,国号取自《周易》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吉思汗率军灭金后,建立元朝
B .在元朝军队的进攻下,西夏灭亡
C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
D .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驿站,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13.《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菜,“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B .使北宋彻底脱了财政危机
C .造就了国富兵强的历史局面 D .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
14、元至元十八年(1281)置别失八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改立北庭都元帅府。治今吉木萨尔县西北。"据此推断,材料中的“吉木萨尔县”应该在( )
A .西域 B .西藏 C .陕西 D .东北地区
15、《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770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販,提篮挑担的小販,船夫,脚夫丝網、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打铁、制车等各种手工业者,生动再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该材料直接说明北宋时期( )
A .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B .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 .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 .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综合题(30分)
16.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5分)
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4分)
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分)
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6分)
由图三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17.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
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2分)
18、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措施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1分)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2)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三 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60年继承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3)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他主导建立的元朝“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1-5: C B D B A 6-10: A A C C A 11-15:C C A B B
二、综合题(30分)
16.(16分)
(1)宋太祖赵匡胤;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铁木真;成吉思汗。
(3)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7.(24分)
(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生产技术、北方的一些作物。
(2) 市舶司。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任意答一点即可得分)
(3)四川、商业
18、(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2)政策:重文轻武。(1分)表现: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分)
(3)措施: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等。(2分)“新”表现: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