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9.1 电荷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我国西汉时期也有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微小物体的记载.
一、电荷:
一个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这个物体带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16世纪,英国御医吉尔伯特提出了电荷的概念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电荷种类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
_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电性以及电荷量的多少的仪器。
验电器
摩擦后的橡胶棒和玻璃棒所带电荷是从哪里来的?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负电)
活动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微观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玻璃棒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丝绸 得到电子 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注意:两个互相摩擦的物体一定同时带上异种电荷,且电荷量相等
★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
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① C带正电,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② 把A、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何变化?
③ 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 验
+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 ,而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微观解释
+
+
+
+
+
+
+
+
+
+
+
静电感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属导体
近异
远 同
感应起电
2、感应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规律:
近端(靠近带电体端) 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远离带电体端) 感应同种电荷
即:近异远同
感应起电
+
+
A
B
如先移开带电球,再分开AB,A、B还能带电吗?
AB重新接触后,导体不带电了,说明A、B分开后带等量异种电荷. 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
–
–
–
–
–
–
–
+
+
+
+
+
+
+
+
–
+
3,接触起电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3)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等分总净电荷
三种起电方式总结
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现象
规律
实质
接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带电体时,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
电荷
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子的得失
电荷的转移
电荷的重新分布
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元电荷
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 库仑(SI制),简称库,符号C
2.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 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3. 元电荷 e = 1.60×10 -19C
4. 电子的比荷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是e的整数倍,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由密立根测得
C/kg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 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
C.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B
巩固训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可以接打移动电话
B. 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
C. 如果有人触电倒地,应该抱住他的腰部将他拖到安全的地方
D. 油罐车在车后增加一条接地的铁链,是为了把地上的电荷导入油罐增加油罐的带电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