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0: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02
03
划重点
刷素养
模块
导航
语言文字运用;信息类阅读
01
看头条
作者专栏、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考点解读,考法突破,典题例解
04
集要点
主题解读,特色总结,重点难点,对比分析
晒清单
字音,词语,词义辨析
07
05
戳考点
06
09
08
人物志
《人民日报》评屠呦呦
故事汇
【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好奇心】国学大师饶宗颐
【好奇心】好奇心催发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兴趣、坚持】镜头背后的故事
影像流
生命是场永不放弃的奔跑:《阿甘正传》 关于霍金的最美电影:《万物理论》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素养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令人________。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的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________。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他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________。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________,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二空:“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根据原文“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可知,此处应是赞叹细胞内部物质结构的丰富和协调机制的有序,应选“叹为观止”,据此排除C、D两项。再看第四空:“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此处是说“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条理分明,应使用“井井有条”,据此排除B项。故选A。
A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文中说“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其中“化身”的主语蒙后省,此处应是假设人化身其间,故排除A、B两项;C项,句中用“这”指代上文的内容,与上文紧密关联,而D项说“如此壮阔”,这说明前面的内容应是说“壮阔”,与语境不合。故选C。
C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B.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即便……但……”应改为“尽管……但……”,排除B、C两项;二是“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不合语境,且“精细的限制”搭配不当,从语段来看,应是说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受到“精细的调控”,排除A项。故选D。
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近百年来,中医药一直饱受“疗效难量化”“毒性未可知”甚至“伪科学”等质疑与否定。而在疫情阻击战中,____①____。从防治实践来看,中医药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的康复速度。同时,中药成本较低且相对易得,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及时用药,____②____。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医药已尽善尽美。因今人研究利用不足而弃之一边固然是大谬,____③____。回看抗疫历程,不只是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都曾被一抢而空。即便专业人士屡屡提醒,“有效只是阶段性研究成果”“药不能乱吃”,仍无法缓解“宁可信其有”的群体非理性。而一旦无立竿见影之效甚至“吃出了副作用”,盲目追捧又反噬信任,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种莫大伤害。这种现象,也无疑给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前文先写近百年来,中医药一直饱受质疑与否定,之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再结合后文所写的中医药对治疗新冠肺炎的良好效果,可见这里强调在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受人瞩目。故此处可填“中医药的作用一直备受瞩目”。②处,结合“同时,中药成本较低且相对易得”可知,此处可填“还显著节约了医保费用支出”。③处,结合前文“固然”可知,这里所填内容应与对中医药“弃之一边”的行为相反,故此处可填“但社会上的‘神药’情绪也需控制”。
①中医药的作用一直备受瞩目  ②还显著节约了医保费用支出 ③但社会上的 “神药”情绪也需控制
5.文中最后指出,“这种现象,也无疑给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你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针对不同对象,各拟一条不同的建议。
①针对_________________,我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_________________,我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依据“因今人研究利用不足而弃之一边固然是大谬……”“即便专业人士屡屡提醒……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种莫大伤害”可知,作为研究人员,应该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让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效果有充分的认识;而广大民众也应该具有学习意识、理性思考意识,正确了解中医药,对医学要相信而不是迷信。当然,中医药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媒体客观、准确的宣传,以及对民众疑惑、虚假消息的及时回应;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比如加强信息监管与舆论引导等。
学者(研究人员)
广大民众
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引发的认知偏差与过度反应,要做足科普工作
要理性甄别信息,避免听风就是雨,对医学要相信而不是迷信
信息类阅读
材料一:
2017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新华网《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家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的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须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学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流传甚广。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在一段时期内甚至面临被取缔、被消灭的境地。从历史环境中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丧失了自己的本体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延续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文化研究既肩负着推动医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任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本来,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越来越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都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也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供人学习。
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不失为一种研究途径,应该承认其研究价值。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而实际上,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体,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作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作生命的过程序列和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中医比现代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作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作一种生命文化。因此,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张其成《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升文化软实力》)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B.屠呦呦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提取的“醚中干”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挽救全球儿童的生命有赖于此。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形象地交代了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说明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错,屠呦呦的三个“第一”是她的特别之处,与他人不能形成比较。B项,“挽救全球儿童的生命有赖于此”错,青蒿素可以挽救患疟疾的儿童,但其他疾患还需要其他药物。C项,“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负责。故选D。
D
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是我国最具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B.“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项目中的首选项,可见国家对中医药非常重视。
C.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融合了文、史、哲等多学科知识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注定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D.中医较其他医学文化属性更为浓厚,因有些人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所以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因有些人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所以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手段”错,还有整个社会的原因,即中医“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
D
8.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医药能调节人体免疫力,激发机体防御能力,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病毒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B.中医文化研究既肩负着推动医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任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C.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具有传承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D.多年来,人们对中医药存在着疗效缓慢、只能养生不能治病等偏见,很多中医药方逐渐失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此句阐述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不能证明材料三“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的观点。
C
9.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报道,最后一段对这则新闻报道起到哪些作用?请结合新闻体裁特征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突出表现了屠呦呦的医学成就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使新闻报道主题更鲜明。②列举一系列数据,增强新闻报道语言的准确性。③列举具体事例,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具体而言,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材料一最后一段,主要介绍屠呦呦的医学成就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用数据说话,增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用事例说明,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10.面对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请你结合材料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国家要重视中医药,积极“申遗”,加大保护力度,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②中医药执业人员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促进中医理论及中医药的持续发展。③中医药高等院校要重视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医学课程。④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相关内容,依据材料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须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内容,可概括出国家要重视中医药。依据材料三第3段“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延续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可概括出中医药执业人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依据材料三第4段“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可概括出中医药高等院校要重视相关课程。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可概括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