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2致大海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2致大海 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0: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致大海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情境导入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感受到这首诗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习目标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近900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高尔基称他为“俄国文学之祖”、“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絮语( ) 峭岩( ) 蔚蓝( )
魅惑( ) 徘徊( )召唤( )
束缚( ) 桂冠( ) 暴虐( )
怨诉( ) 覆亡( )

qiào
mèi
pái huái

guān
wèi
zhào
nüè
yuàn

暴虐:
喧腾:
束缚:
如愿以偿:
指凶恶残酷,凶恶残暴地对待。
喧闹沸腾,形容声音杂乱。
捆绑,指约束限制。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理清思路
文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诗人与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13节)诗人面对大海产生的联想;
第三部分(14-15节)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
1.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大海的感受具体有哪些?
自主探究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感情的抒发要借助于语言。本文中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找出他们并说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作特点
拟人:把大海当作自己的友人,称呼:你,比如:絮语、喧响等等。
反复:如“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哦,再见吧,大海!”还有“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增强语气,加深感情的渲染。
感情的抒发要借助于语言。本文中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找出他们并说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作特点
排比:
如:“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气势充沛,写出了作者坚定不移的情感。
我们今天欣赏了《致大海》,领略了普希金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渴望,对强权统治的蔑视。告诉我们作者是一个坚贞的勇士!最后让我们从侧面领略世人对普希金的评价。
课文小结
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
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英国人民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一位前苏联诗人曾说过:“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洋洋洒洒。”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对比阅读舒婷的诗歌《致大海》,体会其与本诗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
布置作业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