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专项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湘潭五大桥全长大约是4.2km,小明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0km/h,要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是( )
A.6min B.4.2min C.36min D.3.6min
2、下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你认为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是( )
A.600km B.600m C.600cm D.600mm
3、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
C.地球 D.载人飞船
4、位于P、Q两点的甲、乙两小车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5秒甲、乙两小车正好相遇,则( )
A.P、Q两点距离一定是15米
B.P、Q两点距离可能是20米
C.继续行驶2秒,两车还能相遇
D.继续行驶2秒,甲、乙两车可能相距10米
5、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边的站牌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经过的路面 B.路边的花坛 C.所坐的汽车 D.远处的房屋
6、一名标准身材中学生的手上最接近6厘米的是( )
A.手掌长 B.手掌宽
C.大拇指长 D.手指宽
7、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河一号”核心舱完成对接后,若认为“天河一号”核心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神州十三号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家门闻到香喷喷的菜香 B.看到烟雾在空中飞舞
C.墨水在水中扩散 D.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9、如图是我国产运-20改装而成的空中加油机可同时为三架战斗机加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员各自观察对方是运动的
B.飞行员看到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C.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各架飞机运动不同
D.四架飞机的运动快慢不一致
10、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无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数据记录分别是15.26cm、15.2cm、15.26cm、15.27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cm。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所用时间之比是1︰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如图,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0.8s,AB间的距离为______cm,则小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为______。
3、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
(2)通过10米路程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秒。
4、如图所示,此时该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秒。
5、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相同路程的条件下比较______的方法。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有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全程96m,前一半路程用时24s,后一半路程用时16s,则:
(1)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如图所示是小林乘坐的出租车的发票,求:
(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求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
3、一列火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1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火车的长度。
4、北京到南京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南京的一列动车时刻表。
站名 北京 济南 南京
到站时刻 -- 9:41 12:15
发车时刻 08:15 9:45 12:22
求:
(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在动车行驶途中,高空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动车。动车的车身长度为300m,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驶入一隧道,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
(3)从北京到南京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5、某快速公交“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34km,全程平均速度为4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小时?
(2)“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36km/h的速度运行100s,停车30s,再以54km/h的速度运行120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以下问题。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 s﹣1)
s1=80.00 t1=3.0 v平=_____
s2=40.00 t2=2.0 v2=_____
s3=s1-s2=40.00 t3=1.0 v3=_____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
(2)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还要用 _____测量时间;
(3)有同学设计了如上表格,请你完成空白处的填写;(保留一位小数)
v平=_____; v2=_____ ;v3=_____;
(4)通过比较v2、v3可以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 _____;
(5)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_____。
2、小明同学观察到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是他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情况。他选用体积相同的不同质量的小球在实验室做起了实验,每次小球都是由静止释放,图(a)(b)(c)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即图中显示的小球相邻位置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由题意可知,大桥的全长为s=4.2km,车的速度为v=70km/h,故由可得,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广州塔的高度比十层楼要高,一层楼的高度大概3m,故广州塔一定大于30m,并且其高度绝对小于两个市区的距离,故只有600m符合实际,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以舱内行走的宇航员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宇航员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4、D
【详解】
由甲、乙两图可知甲、乙的速度
经过5秒甲、乙两小车正好相遇,则由可得甲、乙两小车经过5秒行驶了
AB.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故AB不符合题意;
C.做直线运动,不管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都不可能再次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两小车运动方向相同,继续行驶2秒,由可得此时相距
若两小车运动方向相反,继续行驶2秒,由可得此时相距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站牌向后运动,则站牌与选择的参照物的位置要发生变化。站牌与经过的路面、路边的花坛 及远处的房屋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而站牌与所坐的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则选的参照物是所坐的汽车。
故选C。
【点睛】
6、C
【详解】
由常识可知,一名标准身材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m,手掌的长度约为20cm,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大拇指的长度约为6cm,手指的宽度约为1cm,故可知最接近6厘米的是大拇指的长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以地球为参照物,天河一号核心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随时发生变化,天河一号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太阳为参照物,天河一号核心舱相对于太阳的位置随时发生变化,天河一号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月球为参照物,天河一号核心舱相对于月球的位置随时发生变化,天河一号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神州十三号为参照物,天河一号核心舱相对于神州十三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天河一号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A.走进家门闻到香喷喷的菜香,这是扩散现象,是有香味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烟是固体小颗粒,看到烟雾在空中,是烟雾做机械运动的结果,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符合题意;
C.墨水在水中扩散,是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是扩散现象,是糖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BC.空中加油机同时为三架战斗机加油,四架飞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相对是静止的,飞行员各自观察对方是静止的,飞行员看到其他飞机也是静止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各架飞机运动相同,故AC错误,B正确;
D.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在相同时间内,四架飞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运动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于乌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并不是以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它们旁边也有一个老鹰以相同速度飞行,它们相对于这个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这个老鹰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即并不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5.26 6︰1 30.0 0.375
【详解】
[1]根据题意,15.26cm、15.26cm、15.27cm的分度值为0.1cm,而15.2cm分度值为1cm,属于读数错误,应去掉,故物体的长度为
[2]由题意,,,由速度计算公式可得
即它们的速度之比为6︰1。
[3][4]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每1大格表示10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即分度值为1cm,A点的读数为10.0cm,B点读数为40.0cm,故AB间的距离为
根据题意,,由速度计算公式可得小车平均速度为
2、2.3cm
【详解】
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应,所以长度为2.3cm。
3、2.5m/s 4
【详解】
[1][2]由图像知,运动4s,通过的路程为10m,则物体的速度
4、2 41.6
【详解】
[1][2]观察该秒表,小刻度盘分度值为0.5min,它的指针指在刻度2与3之间,偏向于刻度3,说明该表的分钟数为2分钟,秒钟数为30秒与60秒之间,再观察大刻度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在刻度41与42之间的第6个刻度,读数为41.6s,那么此时该表的读数为2min41.6s。
5、甲 时间
【详解】
[1]由表中信息可知,三人跑过的距离相同,而甲所用的时间最短,故由可知,跑得最快的是甲同学。
[2]因三人跑过的距离相同而所用的时间不同,故可知是通过在相同路程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
三、计算题
1、(1)2m/s;(2)3m/s;(3)2.4m/s
【详解】
解:(1)已知全程96m,则前一半路程为
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2)由题意可知,后一半路程为48m,后一半用时16s,所以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3)由题知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t1+t2=24s+16s=40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2)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
(3)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2、(1)42km/h;(2)21km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出租车的运行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出租车的速度为
(2)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答:(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3、400m
【详解】
解:火车的速度
v=108km/h=30m/s
火车运行距离
s总=vt=30m/s×50s=1500m
火车的长度
答:火车的长度是400m。
4、(1)300;(2)2100;(3)0.5h
【详解】
解:(1)由时刻表可知,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时间为
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列车完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为3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
该隧道的长度为
(3)由图可知,指示牌处到达南京的距离为300km,限速为,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的时间
答:(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0km/h;
(2)该隧道的长度是2100m;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2.5h。
5、(1)0.85h;(2)11.2m/s
【详解】
解:(1)由速度公式可知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为
(2)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为
平均速度为
答:(1)“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0.85h。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1.2m/s。
四、实验探究
1、 秒表 26.7 20.0 40.0 越来越快 C
【详解】
(1)[1]该实验目的是测速度,故实验原理是。
(2)[2]由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测量路程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
(3)[3][4][5]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4)[6]由上述可知v2(5)[7]已知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加。
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增加,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见详解 见详解
【详解】
(1)[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不同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下落得越来越快。
(2)[2]由图可知,不同的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说明不同的小球由静止释放,下落得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