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学考班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C A B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D B A B B A D
21 22 23 24 25
D C A C B
26.(15分)
(1)特点:多数公民掌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唯才用人,重视个人才能和贡献。(3分)
历史学家:“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政治史传统奠基人”修昔底德。(2分)
表现: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希腊;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古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重要因素: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分)
(3)特征:明显的多元。(1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2分)
27.(20分)
(1)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4分,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途径:政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斗争。 (2分,每点1分,答出2 点即可)
(2)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每点1分)
影响:英国、法国、荷兰等商业强国崛起;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4分,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
圈地运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福利国家”(4分,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北仑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学考班使用)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古印度的某宗教宣传“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一宗教是( )
A.印度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婆罗门教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下列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罗马商人经陆路与海路到达洛阳 ④中国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
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
①封君封臣制 ②庄园与农奴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面临世界变局,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禁止日本人的海外往来,禁止基督教的传入,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明朝政策 B.维护封建统治 C.抵御西方侵略 D.保护传统文化
西班牙国王曾在麦哲伦环球航行前与之订立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为了给你们以最大的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这说明( )
A.麦哲伦航行具有人文主义的探险精神
B.麦哲伦航行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
C.麦哲伦航行的直接动力是对财富的渴求
D.麦哲伦航行是以封建王权的强化为助力
长达三百年的“三角贸易”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三角贸易”属于( )
A.大西洋贸易 B.太平洋贸易 C.印度洋贸易 D.北冰洋贸易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
C.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他“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 )
但丁 B.莎士比亚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按此原则,美国联邦政府设立的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机构是( )
①总统 ②国会 ③国王 ④最高法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了解决国内战争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用“文明”指某个区域或人群、时代,大多因为它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观感上有显著的一贯性,与以外的区域、人群、时代不相同。下列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文明 实行制度 文明成就
① 君主专制制度 楔形文字
② 法老 象形文字
③ 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④ 城邦制度 神话、喜剧、悲剧
A.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印度文明 ④古希腊文明
B.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希腊文明 ④古印度文明
C.①古巴比伦文明 ②古埃及文明 ③古印度文明 ④古希腊文明
D.①古巴比伦文明 ②古埃及文明 ③古希腊文明 ④古印度文明
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 )
A.奉行了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 D.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
A.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C.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英国议会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规定以后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教徒外,还包括从国王那里领薪金的大臣不得成为下院议员,以及未经两院奏请、国王不得罢免法官等内容。该法案的颁布( )
A.导致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B.使国家司法权依附于封建王权
C.开创了“王权有限”的传统 D.进一步确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下表是1761—183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
年份 粮食总产量(指数) 粮食净进口(指数)
1761 124 -4
1781 136 0
1801 159 5
1831 226 12
根据表格可知英国( )
A.农业生产逐渐萎缩 B.工业生产逐步扩大
C.轻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丧失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中描述的动力带来的影响包括( )
A.人类开始进入到“蒸汽时代” B.英国掀起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C.英国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 D.伦敦证券交易所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在世界历史上①-④四个地点发生的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下图并结合所学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地—爆发了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B.②地—兴起了文艺复兴的新思潮
C.③地—建立了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D.④地—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资源,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垄断资本家争夺的资源主要有( )
①商品市场 ②原料产地 ③投资场所 ④廉价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萨拉热窝位于下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B.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和大国作用
21.1930年,斯大林加快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的步伐,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但并不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39年,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经济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革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22.下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 )
年份 事件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9年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 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
1941年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
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以瑞典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完善各种保险制度,建成了“福利国家”。这一政策( )
A.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B.消除了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C.解决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 D.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4.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
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
25.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是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由此可见( )
A.人类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 B.考古成果丰富了历史认识
C.文献史料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新材料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20分,共35分)
26.古代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的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西方被称为“史学之父”和“政治史传统奠基人”的历史学家分别是谁。(5分)
材料二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支绚烂多彩的奇葩,它成果辉煌,影响深远,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但是,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希腊文化汲取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据此概括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7分)
材料三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明呈现这一特征的原因。(3分)
27.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方式。(7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变革?(2分)“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对欧洲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兴起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人,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到1950年人口达到1170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4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哪些新变化推动二战后人口增长。(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