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1: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醉翁亭 ②岳阳楼 ③鹳雀楼 ④蓬莱阁
B.①兰 亭 ②黄鹤楼 ③鹳雀楼 ④滕王阁
C.①醉翁亭 ②黄鹤楼 ③天一阁 ④滕王阁
D.①兰 亭 ②岳阳楼 ③天一阁 ④蓬莱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有古为今用、________的传统吃法。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_______。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舌尖,便仿佛拥有了“________”的魔力。
A.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B.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C.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D.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②③⑥④
C.②①④⑤③⑥ D.②③④①⑤⑥
5.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_____的人生理想。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眼里,刘志丹_____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他又是那么质朴无华,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_____,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A.忠贞不渝 诚然 谈笑自若
B.矢志不渝 诚然 谈笑风生
C.矢志不渝 俨然 谈笑风生
D.忠贞不渝 俨然 谈笑自若
7.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①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
③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
④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
⑤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
⑥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分
A.⑥②①⑤③④ B.⑥②⑤①④③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④⑥②⑤①
9.下列古诗词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②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④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⑤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④①②⑤③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夫,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①⑤②⑥③
11.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口,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餐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1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3.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互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
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于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 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
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 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
14.对右图关于两条金鱼的漫画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B.人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环境优于自己
C.我们现实中面对面却不知相距多远
D.有对比才有差别,有比较才能鉴别
15.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
A.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B.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C.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D.斗酒纵观廿一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16.对下列图表数据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8年1﹣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趋势图
A.2018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每月均超过190亿美元。
B.2018年以2月为参照,3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增长。
C.2018年1月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起伏较大。
D.2018年4月和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去年有所降低。
17.下面对“学习金字塔”中所反映的规律,归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各不相同。
B.学习者参与度越高,主动性越强,平均学习保持率越高。
C.因为阅读的学习保持率低,所以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学习保持率。
D.老师不宜采用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多给学生讨论、演练、实践的机会。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在人类物质进步的发展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算社会历史的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基本原因
②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
③事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进步
④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
⑤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⑥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
A.⑥②①⑤④③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③⑤⑥②① D.⑥⑤④②①③
19.下列诗句与节气,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②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③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④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A.①立夏 ②立冬 ③惊蛰 ④秋分
B.①秋分 ②立夏 ③立冬 ④惊蛰
C.①惊蛰 ②秋分 ③立冬 ④立夏
D.①立冬 ②惊蛰 ③立夏 ④秋分
2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传统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喜好,在园林营建中往往主张回归自然、____,力求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使观景者如同____于山水长卷之中,顿觉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____。
A.返璞归真 置身 相得益彰
B.返璞归真 栖身 交相辉映
C.叶落归根 栖身 相得益彰
D.叶落归根 置身 交相辉映
21.下列诗句中,与如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帘外缺月挂疏桐,漏断更深人初静。
B.齿颊清香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C.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D.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2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花就是那些人人__________的剪纸,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鸟兽花草的图案,每一个都携带着深远的历史传说和美好的__________愿望。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好的梦想__________地展示出来了。看一眼那些红艳艳、绿茵茵、紫溜溜的窗花,就让人心里甜蜜蜜的。
A.屡见不鲜 希冀 惟妙惟肖
B.司空见惯 祈求 惟妙惟肖
C.屡见不鲜 祈求 跃然纸上
D.司空见惯 希冀 跃然纸上
2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
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
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
D.①赛龙舟 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矗立在眼前的柏树高大肃穆,历经千年风霜。____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
①树干挺拔,直指苍穹。
②它虽饱经沧桑,却生机勃勃。
③底部扎向四面八方的根,如虬龙一般。
④枝叶繁茂,苍翠浓郁。
⑤有的水分充足,充满活力。
⑥有的虽显腐朽,却有力量。
A.①④③②⑥⑤ B.①④⑥②⑤③ C.②①④③⑥⑤ D.②③⑤⑥①④
2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泄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我母亲唤着我走过来,她的脸颊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着,像抹(m )了胭脂一样。
B.中国文章风格素重堂皇典雅,看起来如踩高硗行路,高则高矣,却与日常生活隔着一层;而两汉文章中王褒《僮约》那一类道琐屑家常的文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适宜于便笺(jiān)小简。
C.眼光敏锐,见微知著(zh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bǎi)阖,张弛有度,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D.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tà)地去发愤著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A.“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表明物理性的采集是收藏素材,而不是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理解正确;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故选:A。
2.【解答】结合“列坐流觞”“修禊”等分析,出自《兰亭集序》,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兰亭。排除A项、C项。湖北是古代的楚国,故有“三楚”之称。古人常用“白云黄鹤”指黄鹤楼,又有“黄鹤楼上吹玉笛”的诗句。黄鹤楼位于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故说“二水”。长江和汉水又各有无数支流,所以说“百川支派”。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排除D项。结合“杰阁”“此地高”等分析可知,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鹳雀楼。这是清李其宴题滕王阁的对联。上下联的前面一句为集句:上句出自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下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故选:B。
3.【解答】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老而弥坚:人虽己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排除CD.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排除A.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成金”。 故选:B。
4.【解答】本语段阐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语段以句号为界分为三个层次,空缺部分为第二个层次,具体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顺序,应该是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据此,可以把六句分为两个部分:①②③④为“实践决定意识”,⑤⑥为“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据此排除B、C.很明显①、⑤两句为两部分的总领句,第一句为①,紧承前文,③、④明显是对①的具体阐述,应该紧跟在①,而②是从内容上对③、④的总结概括。 故选:A。
5.【解答】图中的工人边砍树,边抽烟。啄木鸟在啄他的头,认为他的头里有害虫。那我们就要想:这个工人的什么想法是不对的。从图中可以看到他挥着斧子在砍伐树木,这破坏了生态环境。 故选:B。
6.【解答】①矢志不渝”指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忠贞不渝”指忠诚坚贞,永不改变。“矢志不渝”强调立誓的坚定,“忠贞不渝”强调忠诚,此处强调“刘志丹”立誓的坚定,用“矢志不渝”更准确。
②“俨然”,非常地像;“诚然”,确实如此。此处强调“刘志丹”和“侠盗罗宾汉”很像,用“俨然”更准确。
③“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此处强调“刘志丹”和“质朴”有亲和力,用“谈笑风生”更准确。 故选:C
7.【解答】A.表达得体。
B.“追寻油迹知晓”,容易让顾客觉得这款汽车费油或是漏油,不利于销售。
C.表达得体。
D.表达得体。 故选:B。
8.【解答】该段文字阐述作者对于“乐观与悲观”的认识。通读句子可知,⑥②都说“知识、见解、信仰”,其中②是对⑥的解释,所以⑥②排在一起。排除C选项。⑥中的“这其中”是对前面句子的解释,所以放在最前面。排除D选项。根据最后面的句子“悲观与乐观”,“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可知,应该先说“悲观”后说“乐观”。①⑤都是说“假如”,根据先说“悲观”后说“乐观”,所以⑤①排在一起。排除A选项。 故选:B。
9.【解答】①诗句大意是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据“月色灯山”分析,诗句所写应是元宵节。
②“盂兰”指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
③诗句出自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九日”指“重阳节”,诗句“菊花须插满头”对应就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④由“拜新年”可知,诗句写的是春节。
⑤诗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故选:B。
10.【解答】文段主要阐明: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智慧就存在于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⑥句中的“零”和“全”承②句意思;③句中的“这”指代②⑥的内容。
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⑤②⑥③ 故选:D。
11.【解答】段意:传统节日排序。
①根据“无烟火、为子推”,应是寒食节,即清明节;
②根据“运巧思、穿针”,应是乞巧节,即七夕;
③根据“艾符、蒲酒”,应是端午节;
④根据“紫萸黄菊”“插满头”,应是重阳节。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A。
12.【解答】A.烦恼太多,车子都装不下,把无形的“烦恼”变为有形,是化虚为实。
B.愁苦太多,恐怕船都装不下,把无形的“烦恼”变为有形,是化虚为实。
C.愁苦就像东流的春水,无穷无尽,把无形的“愁”变为有形,是化虚为实。
D.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使用的是比喻,是化实为虚手法。
故选:D。
13.【解答】①句表明时间是深夜,关键词是“千丝万缕”,丝缕萦系后可以织成布匹。所以活动是织布。
②句写越女采莲,关键词是“轻桡”、“短棹”,桡棹都是船桨,是指越女划着船去采莲,所以活动是划船。
③句的地点是水中,关键词是“数尺丝纶垂”、“银钩”,这个活动需要水、钓钩和丝线,所以活动是钓鱼。
④句的关键词是“百步”和“千年柘”,古人喜用柘木做弓箭,百步穿杨,所以活动是射箭。
故选:D。
14.【解答】画面的主体,有两个玻璃鱼缸紧靠在一起,两个鱼缸里各有一条金鱼面对面紧靠着,对视着。虽然看起来两者紧靠着,也望得见彼此,但相隔两层玻璃而不自知,也体现了生活中有些人虽然靠得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的现实。 故选:C。
15.【解答】A.这个是陆游写在自己书房里的,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他在书房里读书读得很认真很卖力,以至于窗外时光流逝都不察觉,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形容读书很用功。适合。
B.“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是清诗人袁枚题随园联,上联反映袁枚仿效宋代诗人林逋养鹤、种花的隐居生活,下联则表白袁枚欢迎人们任意来观赏自己的花园。所以本联不适合放在书房。
C.这是郑板桥自题书斋联。上联是说,作者的书画诗文作品是很丰富的,但命蹇时乖,平生不得志,下联是说,虽然须眉老了,但人老心犹壮。即使到了须眉皆白的程度,也仍然保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合。
D.这是史可法书房联。写了读不同书籍时不同的境界和情怀:读史要有豪情,斗酒张胆,纵横于历史长河;读经须练静功,一柱清香,万念俱灭。适合。 故选:B。
16.【解答】A.解说正确。
B.解说正确。
C.解说正确。
D.“进口金额比去年有所降低”解说错误。四月和七月的进口金额分别是24576.4百万美元和28472百万美元,其金额同比分别为18.4%和3.1%,这说明进口金额比去年同期有增长,只是相比其他几个月增长金额不大。 故选:D。
17.【解答】解答此类试题的整体解题思路为:读﹣思﹣写。1.读:图标组成要素。2.思:画面内容弄懂数据含义。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然后认真看各个选项是否正确。本题中,C项,“因为阅读的学习保持率低,所以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学习保持率”无中生有。 故选:C。
18.【解答】语段阐述的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根据前文语境“物质进步”,观察所给语句,应该说“精神”,总说的只有⑥,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理解文本语境,第⑤由总说,到说个人,所以必然与⑥衔接。最后是看文段空缺处的结尾句③,是对上面的总结。 故选:D。
19.【解答】①根据“奔雷”可知,是惊蛰。
②根据“金气”,“林叶拟辞条”可知,诗句说的是秋季,即“立秋”。
③根据“北风”,“疏木”可知,该句诗说的是“立冬”。
④根据“暑”,“万木荫”可知,该句诗说的事“立夏”。 故选:C。
20.【解答】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叶落归根: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结合语境“回归自然”,故选“返璞归真”。
置身: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栖身:寄生;暂住。
结合语境“于山水长卷之中”,故选“置身”。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结合语境“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故选“相得益彰”。 故选:A。
21.【解答】观察画面,画面中间是一张方桌,几把椅子;桌上有茶壶茶盏等物;一人独坐桌旁;一轮弯月悬挂天上。画面表现的是朋友聚会后曲终人散的场景。最符合情境的是B项。
A.“帘外”与画面角度不符;“梧桐”“漏断”画面中没有;
C.“江楼”地点与画面不符;“月光如水”与画面中“弯月”不符;
D.“人不寐”与画面内容不符。 故选:B
22.【解答】“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窗纸常见,用“司空见惯”恰当。
“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希冀”是希望得到。语境是表明愿望,用“祈求”恰当。“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这里是剪纸模仿,用“惟妙惟肖”恰当。
故选:B。
23.【解答】①“鼓声”“两龙”表明是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
②诗句的意思是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繁光”表明是观花灯习俗。
③“春社”表明时间,“箫鼓”“古风”都表明祭土神习俗。
④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扇”是比喻,表明月亮越来越圆。这表明是赏月习俗。 故选:D
24.【解答】该段文字描写柏树。根据开头“历经千年风霜”可知,说的是树木的整体,而题目所给的六个句子中,只有②是整体,所以应该放在开头。排除A、B两项。根据“底部”“树干”“枝叶”可知,应该是从树根写起,排除C选项。 故选:D。
25.【解答】A.“倾泄”中的“泄”应改作“泻”;
B.“踩高硗”中的“硗”应改作“跷”;
C.正确;
D.“死心塌地”中的“塌”应读作“tā”。 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