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4 21: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试卷(2022.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共43分,第II卷共57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答题前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选择题时,将题号下的答案选项字母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能量的散失趋于逐渐减少
C.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用“黄板”诱捕喜好黄色的蚜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
3.以下是某水域DDT的污染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表中数据表明DDT具有生物富集现象
表中所列消费者中乌體的营养级最高
DDT在生物群落各营养级间循环往复
鲫鱼摄入的DDT有部分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4.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数量越多的地方,生物多样性就越高
B. 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持基因多样性的保证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 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下列关于泡菜、面包、酸奶等发酵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坛内的白色菌膜与果酒表面的菌膜中所含菌种相同
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
C.若出现泡菜发酸、面包长霉、酸奶胀袋等情况,则都不能再食用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7.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B.在该操作过程中需要灼烧接种环4次
C.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D.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8.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了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原生质体活力=(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数/原生质体总数)×100%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壁后可分离得到原生质体
B.随酶解时间延长两种原生质体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C.适宜两植物细胞的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10h和12h
D.原生质体活力可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进行验证
9.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它的细胞提取物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红豆杉可通过播种的方法进行繁殖,但其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因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大规模培养的途径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可用于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
B.红豆杉不同部位的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C.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外植体需要用50%乙醇、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
D.培养过程中采用的MS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均可先配制成一定倍数的母液,用时稀释,而大量元素不需要配制母液
10.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前,精子需要用ATP培养进行获能处理
B.卵母细胞只有在精子入卵后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胚胎干细胞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
11.如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培养基中原代培养
C.丙和丁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
D.丁过程是传代培养的细胞,细胞都能进行无限增殖
12.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核移植 B.细胞A常用减数分裂II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C.过程②表示脱分化过程 D.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特性
13.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使家兔的红细胞涨破以获取富含DNA的滤液
B.常温下香蕉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C.DNA溶于2 mol/L氯化钠溶液也能溶于蒸馏水
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后会变蓝
1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及伦理性有关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A.设计试管婴儿的实质是选择性移植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
B.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自自然界的生物,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C.防治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只要平时多消毒就行
D.大量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B.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16.很多生物工程技术都需要进行“筛选”,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筛选,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
B.体细胞诱变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诱变处理后的植株,以获得新品种
C.动物细胞融合后要进行筛选,选择出杂种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D.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第一次筛选,要选择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7.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I~IV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器材①②
B. 图2中II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不敏感
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IV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18.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只要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④→⑤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9. 利用胚胎工程培育高产荷斯坦奶牛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需要用相同的激素处理
B.胚胎移植或分割一般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
C.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会发生透明带反应和细胞质膜反应,阻止多精入卵
D.饲喂促性腺激素有助于供体母牛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次级卵母细胞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7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10分)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某草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请回答问题。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 ▲ 关系,植物的“气味”为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属于 ▲ 信息。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图1。据图1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影响是 ▲ (2分)。
(3)绵羊喜食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 ▲ 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一定的 ▲ 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上较好生长。
图2为典型草场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草 69.5 7.0 19.0 45.5
鼠 19.0 9.0 1.0
鹰 3.5 1.0 2.5 微量不计 无
①图2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
②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 ▲ %(此空保留1位小数)(2分)。
21.(12分)通过咽拭子取样进行RT-PCR技术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的常用方法,用于核酸检测的RT-PCR试剂盒的部分工作原理简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1)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 ▲ ,并对该产物进行PCR扩增的过程。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 ▲ 与 ▲ 的碱基配对。
(2)利用RT-PCR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时,除借助上述RT-PCR技术外,还需要有特异性探针。探针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的已知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核酸探针与目标核苷酸序列间的分子杂交遵循 ▲ (2分)
(3)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右图相关实验。下表为部分实验步骤,请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诱导小鼠产生能够分泌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① ▲
制成单细胞悬液 取小鼠脾脏剪碎,用② ▲ (2分)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细胞 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用试剂③ ▲ 处理后,将多种细胞在HAT培养基上中培养
筛选出④ ▲ (2分) 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进行二次筛选
使能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细胞大量⑤ ▲ 将二次筛选出的能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在体外培养
22.(13分)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问题。
(1)发酵装置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 ; ▲ 。
(2)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 ▲ ,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培养过程中宜采用 ▲ 法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以评估菌株增殖状况。若某次取样中,对菌液稀释了105倍后,在每个平板上涂布菌液的体积为0.1ml,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20个,则菌液中H菌的细胞数为 ▲ 个/ml。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 ▲ ,原因是 ▲ 。菌落数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 。
(3)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分析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培养基的盐浓度设为60g/L,杂菌 ▲ ;pH为10的条件导致杂菌 ▲ 。
(4)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 ▲ 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 ▲ 。
(5)菌株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 ▲ 。
23.(9分)2021年,中国科学家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研究人员选择了Lewis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降低两只鼠组合在一起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通过子宫移植和异种共生手术将一只被阉割的雄性大鼠和一只雌性大鼠连接在一起,使雄性大鼠能够通过血液交换获得一个雌性微环境,成功让得到子宫移植的雄性大鼠孕育胚胎并诞下幼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将选择 ▲ 时期的胚胎移植到两只共生鼠的子宫中。
(2)若要产生同卵双胎,需对囊胚的 ▲ 进行均等分割,做DNA鉴定则取 ▲ 细胞。
(3)该项研究中将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共生的目的是 ▲ 。(2分)
(4)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切除所得受精卵中的BMALI基因(生物节律核心基因),可培育出BMALI基因敲除的大鼠。基因编辑工具是经改造的CRISPR/Cas9系统。该系统由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由sgRNA引导Cas9蛋白在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来完成基因的编辑过程,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①图中Cas9-sgRNA复合体通常用 ▲ 技术注入受体细胞;基因编辑工具中对基因进行剪切的是 ▲ 。
②sgRNA能与靶DNA分子特异性识别、结合的原理是 ▲ 。
③若BMALI基因敲除成功,从个体水平鉴定,大鼠表现为 ▲ 。
24.(13分)血栓调节蛋白(TM)只能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合成,具有调节凝血的功能。为了解决异种器官移植时引起凝血紊乱的问题,科研人员研究制备了猪血管内皮特异性表达人血栓调节蛋白(hTM)的转基因猪。下图表示部分研究过程,请回答问题。
注:ori为复制原点,T为终止子,puro为嘌呤霉素抗性基因,pTM为猪血栓调节蛋白,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
限制酶 XhoI claI EcoRV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C↓TCGAG AT↓CGAT GAT↓ATC
(1)步骤①使用的限制酶是 ▲ ,质粒中插入pTM启动子的目的是 ▲ (2分)。
(2)步骤②中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以下引物。合成这些引物的原料是 ▲ ,引物设计的依据有 ▲ 、 ▲ 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引物1:ATCGATATGCTTGGGGTCCTGGTCCTTGGC
引物2:GATATCTCAGAGTCTCTCCGCCGTCCGCTC
(3)将步骤③获得的质粒经XhoI、 EcoRV酶切后电泳,结果如下图,据结果可判断目的基因 ▲ (2分)(填“成功插入”或“未插入”)质粒。
(4)质粒3经电转染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接种至培养皿中培养48h后经适宜的酶处理分散成单细胞,再按每孔一个细胞接种至96孔板中,加入 ▲ 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再提取抗性细胞的DNA进行PCR鉴定,将呈 ▲ (填阳或阴)性的细胞留存待用。
(5)取留存细胞的细胞核,显微注射到 ▲ 时期的 ▲ 中,再经过 ▲ 等技术获得能表达人血栓调节蛋白的转基因猪。
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C A D B D A A
11 12 13 14
D C A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16 17 18 19
ABC ABC AC ABC A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10分)(1)竞争 化学
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2分)
化感物质 促进
(4) ①太阳能、热能 ②7.15×108 18.4(2分)
21.(12分)(1)cDNA 引物 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分)
(3)①病毒A ②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2分) ③聚乙二醇(PEG)
④产生抗病毒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分) ⑤增殖
(13分)(1)增加培养液中的氧含量(或答增加溶解氧、或答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 使菌种和培养液混匀 (或答提高原料利用率)
唯一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 2.2×108 小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3)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酶变性失活
(4)氧气(O2或溶解氧) 发酵罐内发酵
(5)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写出两种)
23.(9分)(1)囊胚期(或写上桑椹胚)
(2)内细胞团 滋养层
(3)提供胚胎在雄性大鼠子宫中发育所需要的“妊娠血液”(2分)
(4)①显微注射 Cas9蛋白 ②碱基互补配对 ③生物节律紊乱
24.(13分) (1)XhoI、claI 使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能在猪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2分)
(2)4种脱氧核苷酸 hTM基因编码区两端的核苷酸序列 claI、EcoRV
(3)成功插入(2分)
(4)嘌呤霉素 阳
(5)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去核卵母细胞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