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08 11: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历史教学案
课题
第2课贞观之治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备课组
成员
政史地组
主备
审核审批
教学目标
1、掌握李渊建立唐朝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评价唐太忠、武则天
重 点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难 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作出恰当评价
教法
学案导学 启发诱导 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课题导入 明确目标
用一、二、三、四、五概括大运河的要点。说一说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你能说出隋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吗?
隋朝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新的政权唐朝建立。
二、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一)唐朝的建立:
1、时间 年,建立者 都城在   。
2、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形成原因:吸取 的教训;
2、治国思想: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治国措施:
(1)唐太宗重视发展 减轻农民的 。
(2)注意“戒奢从简”
(3)下令合并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 (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的
4、结果: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 、 的政策;
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
三、合作探究 理解运用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从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策略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知识回放,梳理结构
六、达标训练,巩固提高
(同学们,本堂课掌握的怎么样了?测测你的记忆力吧,看看哪个同学做的最好!)
1、隋朝灭亡的原因(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凿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灾荒连年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
A重视人才 B、减轻刑罚 C、善于纳谏 D、戒奢从简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的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参赛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7、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有好关系 ④派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材料一(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