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明确多则材料作文的三种主要类型
2、在练习中尝试提高多则材料的审题能力,力争审出精当的立意 。
学习重点:
辨析材料的关联点
明确: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示例一:2009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背景 怎么做 事件及影响
材料1 道尔顿把红袜子当做蓝袜子送给了妈妈 道尔顿进行了两年的研究 道尔顿发现了色盲的病症,填补了医学上的一个空白
材料2 安藤百福看到人们排队购买拉面 安藤百福于是购买了油和面,经过一年的艰苦研究 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创造了一个产业
材料3 乔利把灯油弄到了客人的衣服上 乔利不得不用自己一年的劳动进行补偿(经过艰苦的思考研究) 乔利发明了干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洗衣方法
作文立意 1.机遇与创新(创造)
2. 观察和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1.艰苦的研究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2.创新要付出长久的努力 1.创造(创新)
2.创造(创新)是进步的动力,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一、相同类: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方法:抓核心词句法,求同法
巩固练习一:
1、中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这个现象传达出汉字文化传承的紧迫感,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初中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9.2%的受访者赞同在全社会倡导汉字书写文化。“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顺应这种需求。
2、据介绍,北京市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中高考英语将由150分减为100分……连日来,多地相继推出高考改革新政,降低英语分数成为一种趋向。
种种关于高考英语考试的变化,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高考要改变考查方式,把“英语热”降下来。
3、日前,台湾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首次进入大陆30所中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记者的了解,这套教材是由中华书局引进,今秋在全国包括郑州五中、复旦附中等30 所中学试点推广。
据了解《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是台湾地区使用了近60年的传统文化教材。从1954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属于必修科目。
上面给出的三个方面的材料,都是近期的热点话题,从中提取出关联信息,并以此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思路引擎:
1、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第一则:重点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对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传播和传承汉语文化都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第二则:重点在谈高考要改变考查方式,把英语热降下来,意在有利于淡化盲目学习英语,关注国学教育。
第三则:重点在谈台湾国学教材进入大陆中学试点的事。有利于两岸传统文化教材交流,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2、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联系点,这个联系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共同点:传承文化传统)
立意提示:1、传承中华文化2、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文化3、弘扬民族文化4、文化的传承与交流5、文化的交流与沟通6、文化交流的重要性7、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与对话8、扬传统,兴国学
示例二: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援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援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
1、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2、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立意提示: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
二、相对类: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
方法:辨析关系,综合法: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巩固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鸡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思路引擎:
1、分析类型
表面上看两个材料是观点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其实只不过是两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2、概括每则材料内涵
前者强调是在有了很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他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能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就会终止,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笃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
3、立意:不能脱离材料内涵
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立意有:1、重复(模仿)与创新2、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3、重复是创新的前提4、可耻的重复5、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
示例三:
2012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活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的说过,她宁可生活得晚些,生活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
1、对两段材料的内涵进行理解与把握
材料两段分别为:1 汤因比曾希望生活在公元一世纪中国的新疆;2 居里夫人的名言: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我们都能过上好的生活。
2、正反切入皆可立意
根据第一个材料,可以给出这样的立意:1、生活需要选择。2、选择生活活出精彩。3、多元的文化让生活更精彩等。
第二则材料可以这样立意:1、抓住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2、用心去生活。3、人不能选择时代,有趣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浇灌。4、把握时代活出精彩。
三、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方法:求异法
巩固练习三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立意:方法:求异法
1、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
2、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总结
多则材料类型
1、相同型
2、相对型
3、相反型
立意方法
1、求同法: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综合法: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 反, 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 性。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
3、求异法: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步骤
逐则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练习
阅读下面三篇材料,先判别类型再分别立意。
一、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二、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三、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很多。
巩固练习 ,判断类别并立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对型:辩证分析:综合法)
审题指导
1、两者都很有道理,都可以立意作文。
2、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样就既全面又合理: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相同型:求同法)
审题立意提示
1.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2.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
(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
(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很多。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审题分析:
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相异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关联点:谈品质。
主旨提示: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