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语文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费先生【)的学术自觉归根到底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梳理和总结,是其生命自觉的表达,也
是他近年来倡导的“文化自觉”的亲身尝试。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尺度,一种参照,一种风范,
激发我们去进行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增强和提高学术使命感、贡任感,自觉抵制和克服种种不
良作法和风气。
对于一位献身学术事业的人而言,学术就是人生,学术自觉的首要目的是对人生责任的意识
和承担。费先生就是这样,他的学术自觉的落脚点是对自己“人生天平”的考量:“从‘实’当
中求到了‘知’之后,应当再回到人民当中去。从哪里得到的营养,应当让营养再回去发挥作用。
中国人讲‘知恩图报’,我图的‘报”就是志在富民。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人生的天平’,我们
从社会所得到的投入,和我们为社会所做的事情,是天平的两端。拿我来说,从小受到比较好的
教育,并不容易。我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人员,全家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我的母亲很节
俭,目的就是要让孩子都受到好教育。母亲去世后,姐姐供养我念书。清华毕业后,出国留学用
的是庚子赔款,是人民的血汗。这些都是社会花在我身上的投资。社会对我有这么多的投入,我
自己产出多少,这个问题不能不想。我觉得自己的产出远远不够,这不是虚话,是实情。”费先
生只争朝夕,老而弥坚,辛勤耕耘,心系国脉,“力求此生能对得住祖祖辈辈的培育和期待。”
人生的终极关怀,人生意义的最后依托,人生境界的开显,使得费先生的学术自觉辽阔而厚
重,洋溢着一种超越生死的不朽追求和神圣感。他将个人的生命与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将人类文化的未来视为自己立心立命的精神殿堂。他曾这样倾吐自己的肺腑之言,令人感慨万千,
回味无穷:在人生最后阶段,一个人“会想一个问题,即个体受到生物体的限制,不能再活下去
了。这是上帝决定的。中国人叫‘命’。天命如此。到这个时候,人会感觉到,有个东西在自己死
后还会继续延长下去,这就是人文世界。想到这一点,会产生一种感觉,想再做点事情,留点影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2022年4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第二段文意,对人生责任的意识和承担是学术自觉的首要目的,而非其根源。
2.B【解析】根据倒数第二段最后,学术腐败有外部环境原因,也有人的原因,学术研究者偏颇肤浅、急
功好利是人的原因中更深层次的实质性原因,但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3.D【解析】艾青亲近大堰河,不愿回到自己父母家不是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欣赏。
4.①首先概述费先生学术自觉的本质,并指出其学术自觉对于当代学术研究工作者的意义;(1分)
②接着逐层阐述费先生学术自觉的三个特点:对人生责任的意识和承担、超越生死的不朽追求和神圣
感、对社会演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分)
③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费先生学术自觉的尺度和范例作用。(1分)
5.①学术自觉就是通过反思和对话实现自我理解、自我批判,从而认清自己思想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的基
本脉络和运行逻辑,突出自己的文化使命。
②包含关系:文化自觉包含个人的文化自觉,而学者的个人文化自觉主要是学术自觉。
③学者的学术自觉对实现文化自觉中另外两个目标民族的文化自觉和人类的文化自觉具有不可替代的
先锋作用和集成作用。(共三点,每点 2分)
6.C【解析】从后文乐器行老板的问话看,父亲已经知道这把琴是赝品,他的轻松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忧、
伤心。
7.A【解析】琴被视为传家宝是因为它承载了“我们”一家相互关爱体贴的浓浓亲情,特别注意开篇“在
我一生中”这句的提示。
8.①使情节集中。围绕琴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紧凑。(1分)
②塑造人物。充分展示了舅舅、父亲、母亲、“我”的内心情感,简笔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1分)
③表现主题。通过两次卖琴,表达了对乐观、坚强、体贴等美好人性和亲人间温情的赞美。(2分)
9.①乐观积极,敢想敢做。想贷款开糕饼店,并努力付诸实施。
②勤劳踏实,有担当。辛勤劳动,为儿子攒学费,努力还贷款。
③心地善良,体贴家人。知道琴是赝品,但为了保护舅舅和母亲的感情,保守秘密。
(每点 2分,注意结合文本分析,未分析的扣 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D【解析】据文意可知。
11.A【解析】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12.D【解析】“因此惨烈战死”错,据原文“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可知。
13.(1)之前,建文帝为皇太孙的时候,诸王大多享受很多特权,个个手拥重兵,时间长了必为朝廷的
心腹大患。(得分点:“先是”、“尊属”“患”各 1分,语意连贯 1分)
(2)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
脱尽。(得分点:“购”、“墨白马”“走”各 1分,语意连贯 1分)
14.①善于判断形势,鼓舞士气。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来攻,朱棣清楚其弱点,并借以鼓舞士气,后来
果然取胜。②富于谋略,精准把握时机。识破建文帝的缓兵之计,不放松进军的节奏,为最终取胜
奠定基础。(答出一点给 1分,给出两点给 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B【解析】从本诗主题来看,并不是对朋友闲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而是期待重新得到重用。
16.①内容表达: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由上文记叙、议论结合转为描写景物,
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②情感抒发:由上文对眀友政绩及品德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
情与不舍,也蕴含对朋友未来再展宏图的美好祝福,情感变化自然,写得鲜活动人。(两点各 3分)
17.(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8.A【解析】包罗万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兼收并蓄:把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收容包罗进来,
主语一般是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闻过则喜:形容虚心接受意见。立竿见影:比喻立即见
到功效。药到病除:形容医术高明,药效好。举足轻重:形容地位重要。举重若轻:形容担当重任或
处理难题不费力气,轻松自如,主语一般是人。
19.B【解析】原句结构混乱,一是主语模糊不清,二是逻辑先后顺序有误,只有 B 选项完全解决了原句
存在的问题。
20.不可删除。(1分)此处的引用起到了以下作用:①直观地呈现春联的形式和内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②在文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起呼应了上文对联内容丰富的表述,又自然引出下文关于对联形式、
情感、价值的分析;③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的文采。(答出两点给 4分)
21.A【解析】成就学问并不排斥发展兴趣,所以关联词应该用“不仅是……更是……”;用“对于他”这
种表达将主语独立出来,有强调意味;“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也有强调和充分揭示意义的作用)
22.(1)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2)多读而不求甚解 (3)把读书只当作消遣
23.(参照 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
命题意图:
立足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从社会现象中学会判断与思辨,树立正确的核
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审材料:
材料一 学生跳感恩舞,表达对抗疫医护工作者的感谢无可非议,但当你的温暖,只是想彰显自
己的时候,那只是一场自我感动。当你的善意,完全不在意别人能否承受,只会让人更加窘
迫。完全的漠视甚至是不配合固然令人不齿,但怀有目的而刻意的“表演”更令人愤怒。
材料二 当学雷锋成为了一种大张旗鼓的自我标榜,其实也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冷漠。你
的善意,若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那只是压力、难堪和负担。
材料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这种做法考虑到贫困学生的自尊与隐私,不公示,不宣扬,
真正高贵的,正是这样不露痕迹的慈悲。在伸出援手的时候,不揭伤疤,不戳穿他人的窘迫,
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心照不宣的沉默,是最温柔的体贴。真正的善良是无名可显,不愿张扬,
不为了刻意给谁看。
定立意:
本次写作拟定三则材料,以材料一的时事为主,后两则材料一正一反,通过补充,引导学生思
考这一社会现象不是独立的,个别的。我们要反思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正本清源,得到思想的净
化与升华。写作的关键词可以从“感恩”“善行”“善良”“爱”等角度考虑均为符合要求,但注
意要紧扣材料生发,如纯写“形式主义”而不扣材料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
善行无辙迹
让善行真正善良
别滥用“爱”的名义
感恩怎能作秀
附文言译文:
齐泰,溧水人,原名德。洪武十七年在应天进行乡试获得第一名。洪武十八年又中进士。后来任礼部、
兵部的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
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洪武二十八
年,齐泰从兵部郎中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曾经问过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一个不错地说了出来。
然后明太祖又询问各种图籍,齐泰拿出袖中的手册给明太祖,简要而详细地说出了各种图集,于是明太祖
很重视他,并且皇太孙朱允炆也素来很重视他。建文帝继位之后,命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政。很快齐
泰就被晋封为兵部尚书。当时明太祖遗诏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丧,各藩王所在的王
国无论官吏还是平民都要听朝廷的节制。诸王听了之后都说齐泰在矫诏,离间皇族骨肉亲情,都不高兴。
之前,建文帝为皇太孙之时,诸王大多都享受很多特权,个个手拥重兵,时间长了必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于是建文帝登基之后与齐泰他们秘密谋划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举兵,
指齐泰、黄子澄等人为奸臣。事情传到朝廷之后,齐泰请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属籍,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有人诘问齐泰,齐泰说:“公开指出朱棣是乱臣贼子,才可以攻克他。”于是定下计来大举伐燕,并且布告
天下。当时明太祖时期的开国功臣还健在的人非常少,于是建文帝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北
伐燕军,不料到了真定就被燕军所败。于是黄子澄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齐泰极力阻止,
认为不可。黄子澄不听,最终建文帝还是命李景隆为大将。
当时,建文帝派出五十万军队交给李景隆指挥,李景隆信誓旦旦地说燕军指日可灭。燕王朱棣(知道
之后)却很高兴地说:“昔日汉高祖那样的英才也只能率领十万兵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马正好足
够成为我的军资!”同年冬,李景隆果然被打败。建文帝非常惊惧,适逢燕王朱棣上书诋毁齐泰、黄子澄。
于是建文帝解除了齐泰的职务,但是背地里留他们在京师,仍参与密议。李景隆给燕王朱棣书信,说齐泰
和黄子澄已经被罢免了,请求朱棣息兵。燕王朱棣不听。建文二年,盛庸在东昌大捷,建文帝祭告祖庙,
命齐泰和黄子澄二人任职如故。到了夹河之战失败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二人的官职请求燕
王罢兵,燕王朱棣说:“这是建文帝的缓兵之计啊。”于是进攻更加激烈。
自从削藩的建议开始出现,建文帝听从了齐泰、黄子澄的进言,说以天下制约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
但是燕王起兵之后南军屡屡失败,建文帝非常后悔听从了齐泰等人的削藩之议,因此导致进退为难。等到
燕军步步紧逼之后,建文帝又将齐泰召回京师。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已经被燕军攻破了,齐泰逃到了
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
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宫。齐泰同黄子
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杀害。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
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