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确立依据 单元课标摘录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现代文,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作者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潜藏在了文章的深处。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驿路梨花》 一文,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形成回环递进的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大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市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 对国对民的责任感。《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两篇文章。《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爱莲说》为末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其中有对世间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发,又运用拟人手法,赋子莲花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借花喻人,自况自励。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学会“选材”。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如何写一篇好文章。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次活动旨在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孝”,怎样做才是“孝”,从中感受“孝,的可贵,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
教材 分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作者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潜藏在了文章的深处。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驿路梨花》 一文,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形成回环递进的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大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市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 对国对民的责任感。《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两篇文章。《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爱莲说》为末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其中有对世间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发,又运用拟人手法,赋子莲花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借花喻人,自况自励。
课 题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主备人
内容出处
学习目标 体会分析“孝”为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3.提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
评估任务 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2、提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估要点
环节一: 导入 教师语言:请大家课前搜集古往今来关于孝的名言和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在课上进行交流分享。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播放中文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听着这动人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会想起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就是孟郊的《游子吟》。中华民族有“孝”亲敬老的美德,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板书课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出示【课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请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孝?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班级内交流。 明确: 尽孝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应是内心自然且自觉的意愿,重在内心的诚敬。与此相适应,表现在外表方面,对父母应和颜悦色、恭敬亲切,这是子女对父母挚爱的体现,也是孝道的第一要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分享资料,加深理解 教师语言:大家的发言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原来“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那么简单,那么古往今来又有哪些关于孝的名言和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也触动了你心底对父母的感恩之前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筛选的资料,课上交流分享。
环节二: 1.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 (1)百善孝为先。 (2)子孝父心宽。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5)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6)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8)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环节三: 2. 孝亲敬老小故事 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子路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环节四: 3. 孝亲敬老公益广告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 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尊老爱幼是美德。 天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环节五: 堂清作业,巩固所学。 演讲比赛 教师语言:同学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们长大,可谓呵护备至,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私,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可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呢?让我们来听听大家的答案。“孝亲敬老”主题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展示,其他组同学进行评分。
板书设计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 孝亲敬老小故事。 孝亲敬老公益广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