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水循环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14: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水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不透水面是指由沥青、水泥为原材料所填充成的房屋、公路以及广场等存在不透水特性的地表面下图示意1978—2018年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形 C.交通状况 D.河流水系
2.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最迅速的时期是( )
A.1995—2000年 B.2000—2005年 C.2005—2010年 D.2010—2015年
3.不透水面面积的增加,给厦门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地下水位上升
C.空气湿度增大 D.热岛效应增强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因其形状恰似牛轭,故被称为牛轭湖。尺八湖(又称老江河)原系长江荆江河段,属典型的牛轭湖,位于湖北省监利县,沿河进出水口共20余个,承雨面积138平方千米。下图为尺八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尺八湖与长江隔断后并没有干涸,其主要原因有( )
①汛期长江地下径流补给②周边工农业用水量需求少③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多④气候湿润,蒸发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与长江隔断后,尺八湖水环境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
A.水深逐渐变大 B.泥沙淤积加重 C.水质逐渐变好 D.湿地面积增加
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还能节约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读“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7.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减轻交通压力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0.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某无人干扰的绿洲边缘的土地,其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结合材料,该地土壤出现明显的“逆湿”现象的深度是( )
A.10cm B.20cm C.40cm D.80cm
12.图中逆湿现象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表温度高,蒸发强,水汽难凝结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来自绿洲的气流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D.来自绿洲的气流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下图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对面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 )
A.下渗 B.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
14.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 )
A.透水混凝土砖 B.草皮空心砖 C.普通混凝土砖 D.绿地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16.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③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但不规则 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由坚硬岩石组成
18.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某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读下表提供的该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相关数据(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量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量
市区 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11.5 267 96 171 377
19.城市建设导致( )A.市区蒸发量增加 B.市区地下径流减少
C.郊区径流总量减少 D.郊区降水量增加
20.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合理有效的是 ( )
①改造升级城区排水管网 ②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③在城市中心区开挖几处人工湖 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水循环的②、④和⑤环节 B.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C.水循环的①和⑥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25.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多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大
26.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二、填空题
27.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________。
28.补给关系: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图中A图是________(洪水、枯水)期,B图是_________(洪水、枯水)期。
29.图示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C_______ D_________E_____ H______ G_____
(2)A→C→D→E所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在前述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干预或控制的是______ (填字母)环节,试举一例:__________。
(3)不同类型水循环都必须经过的环节是________。(填文字)
三、综合题
30.下图为智利利马里河流域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利马里河的水系特征。
该流域年均降水量约为43毫米,农业区面积已超过62000公顷。
(2)列举图中农业区用水的主要来源,说出水源较丰富的季节及主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该区域在近年来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3)简述该区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圈、____圈、_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环节(用字母表示)
(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1.
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逐渐增加,说明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读图可知,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最迅速的时期是2005—2010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
城市不透水面实质就是改变地表下垫面性质。不透水面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不透水面面积的增加会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减少地面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加大城乡之间的温差,增强城市的热岛效应,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温度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城市硬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城市硬化对城市的水循环带来很大的影响,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同时减少地表蒸发,使地表温差增大,增强城市热岛效应等。
4.C
5.B
4.
尺八湖作为湖泊水体,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汛期河水水位及地下水位高,河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尺八湖,①正确。长江荆江段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②错误。该地地处南方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③正确。该地气候湿润,但纬度较低,蒸发相对旺盛,④错误。故选C。
5.
与长江隔断之后,尺八湖无法与长江进行地表水体交换,加上该地蒸发较大,水深将逐渐变浅,A错误。尺八湖无外流河流,无法通过径流进行排沙,泥沙淤积将逐渐加重,B正确。水体量减少,再加上泥沙淤积,导致水质将逐渐变差,湿地面积将逐渐减少,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相互补给的条件取决于二者的水位高低,当湖泊水高于河流时,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补给湖泊。
6.D
7.A
6.图中雨水利用系统将绿地、道路的雨水收集,通过笼式透水管道、雨水渗透井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故D正确;“雨水利用系统”没有直接利用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和降水,故ABC错误。
故选D
7.“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有效调节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故①正确;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故②正确;
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对交通没有影响,故③错误;
④雨水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绿地建设,减轻热岛效应,故④错误;
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8.A
9.C
10.A
本题考查水循环。
8.注意结合图示循环的因果关系。区内水体被利用之后,产生污水排放,收集起来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之后,回到区内水体,可继续被利用。所以选A。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故选C。
10.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选择A。
11.A
12.B
11.
由图可知,在1-6时左右,该地区10cm深度土壤湿度大于20cm深度土壤湿度,出现逆湿现象。所以本题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12.
由于绿洲边缘的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1-6时地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B项正确,A项错;荒漠中的绿洲是绿洲边缘地区水汽的主要源地,绿洲风弱时,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出现概率会降低,故C错;在1-6时,绿洲边缘的荒漠地区比热容小,降温快,气温低于绿洲内部地区,该时段的气流由荒漠吹向绿洲,D项错。所以本题B项正确。
绿洲边缘的荒漠,来自绿洲的水汽较多,夜晚气温下降时,水汽凝结后下渗快,容易形成逆湿现象。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大,改善土壤条件。
13.A
14.D
13.绿地的入渗量最大,草皮空心砖其次,普通混凝土砖最小,发现入渗量与下渗量基本一致,图中的各种砖的入渗量不同,主要与砖的类型不同有关,地表的介质不同,下渗量就不同,图中并没有反应出来不同性质的地表与水汽输送有关,图中的信息与蒸发无关。据此分析选A。
14.绿地的入渗量最大,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据此选D正确。
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5.D
16.B
15.
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所以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D正确;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不影响降水环节, 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ABC错误。所以选D。
16.
根据材料可知,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正确;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误。所以选B。
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干预最多的是地表径流。
17.B
18.C
17.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③生物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对。①水圈的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错。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是大气圈②,C错。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④,D错。故选B。
18.
①水圈中的水进人②大气圈要通过蒸发环节。C对,ABD错。故选C。
这四大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19.B
20.D
19.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表面积增加,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从而使得市区蒸发量减少,A错误。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B正确。城市建设郊区径流总量和降水量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20.
由所学知识可知,要减轻城市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必须减少市区积水。通过改造升级城区排水管网,使得降雨时,市区地表水能够迅速通过排水设施排走,减少市区积水,从而减轻内涝,①正确;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减少市区积水作用不大,不是减轻内涝最合理有效的措施,②错误,AC错误。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开挖几处人工湖,不太现实,③错误,B错误。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湿地、绿地等吸收地表积水,从而减轻城市内涝,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21.D
【详解】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应大于出湖径流量。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在②、④段小于出湖径流量,在①、③段大于出湖径流量,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D
23.A
22.
“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有水圈参与。①符合;“融化后渗入地下”说明有岩石圈参与,②符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说明有生物圈参与。③符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有大气圈参与,④符合;综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3.
读图分析,①是海水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④是地表径流,⑤是地下径流,⑥是海洋上的降水。“云气西行”是指水汽输送,“水泉东流”是指地表径流,“上不竭,下不满是指地下径流。因此这段文字主要涉及②④⑤环节。A正确,C错误;水循环中水资源是动态的,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D错误,故选A。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5、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24.C
25.B
26.C
24.
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冰雪的融化,C正确;高海拔冰川地区无暴雨冲刷;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的影响,铺油布与大气逆辐射无关;遮挡冰川是保护现有冰川而不是人造冰川。选C正确。
25.
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少冰川的蒸发量,B正确;减少冰雪的融化,当地的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对当地降水量无影响。选B正确。
26.
冰川水是夏季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产生的,夏季可收集冰川水;冬季气温低,利于利用收集到的冰川水造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秋季气温转凉,冰川融化量减少,不利于收集冰川水;冬季冰川不融水,更不利于收集冰川水;秋季虽然气温降低,但还没有很冷,铺设人造雪易再次融化。选C正确。
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大减少。太阳加热地面,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7.动态平衡

28. 洪水 枯水

29.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 E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
【详解】
(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图中C、D、E、H、G分别表示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
(2)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最容易受到人类干预或控制的是地表径流即图中E环节,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均属人类活动对此环节的干预。
(3)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不同类型水循环都必须经过的环节是蒸发、降水、水汽输送等。
30.(1)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干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支流众多等。
(2)河流水、地下水;夏季;夏季气温高,上游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3)兴修水利设施,加强河流在上、中、下游农业用水的科学调配,发展节水农业等。
本题组主要考查水系特征、河流补给和水资源管理的有关知识。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详解】
(1)利马里河发源于东部,很快注入太平洋,流程短,集水区域面积小,干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支流众多等。
(2)当地的农业区用水主要依靠河流水、地下水;东部上游地区海拔高,有少量积雪,夏季气温高,上游冰雪融化,补给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3)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修复生态环境。加大兴修水利设施,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加强河流在上、中、下游农业用水的科学调配,发展滴管、喷灌等节水农业。
31.(1)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 海洋内 海陆间 海陆间
(3) 大气 水圈 岩石
(4)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
(5)B
(6)C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1)
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
(2)
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其中,海上内循环携带的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跨海洋和陆地,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所以,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
(3)
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
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和陆地上空之间,属于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最终流出海洋,所以,属于海陆间循环。
(5)
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图中B水汽输送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的东南风。
(6)
)水循环通过各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①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②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陆地水和海洋水保持动态平衡,③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