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14: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读四个海区表层海水年均温示意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为南半球海域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4.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深度 B.海水运动 C.太阳辐射 D.径流注入量
下图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密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D.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7.“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完成下题。
若商船12月从①出发,2个月到达④海域,海域①~④中船舶吃水最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形成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适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点,被巨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造成“海中断崖”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9.下列关于海水的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D.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下图是“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丁海区中,乙海区表层海水( )
A.盐度最低 B.盐度最高 C.密度最小 D.密度最大
11.甲、乙、丙、丁各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
A.赤道海区 B.副热带海区 C.极地海区 D.中纬度海区
13.关于图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小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相比,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低,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蒸发大 ②海水的流通性弱 ③多年平均降水量少 ④多条河流注人稀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与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深度浅 B.纬度高,气温低 C.径流汇人少 D.人类活动影响大
16.海冰适度处理可作为淡水资源,目前渤海海冰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时间长 B.开采技术成熟,开采成本低
C.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量大 D.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大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由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 )
A.温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B.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
C.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温度与密度变化趋势一致
18.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到海滨浴场游泳 B.到钱塘江观大潮 C.海轮顺洋流航行 D.开发沿海风能资源
19.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单位:℃)分布图。甲处海水温度低,主要原因是( )
A.淡水注入 B.海水上泛 C.受陆地影响大 D.天气复杂多变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1.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22.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25.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洋流 C.海区封闭程度 D.陆地淡水注入
海水受温度、盐度、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结冰期通常比陆地水域结冰期短。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其盐度大大降低,成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我国渤海每年冬季结冰期较长,潜在可利用淡水资源达1000亿立方米。下图为2019年2月渤海海冰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海冰最丰富的海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有人建议开发渤海海冰资源,理由可能是
A.开采海冰的成本较低 B.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
C.开采海冰的难度较小 D.海冰资源丰富且不易枯竭
28.大规模开发海冰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A.海水污染加重 B.海水盐度升高
C.海洋灾害加剧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可以描述为(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东向西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轮廓 B.降水 C.河流径流 D.蒸发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海冰对于环斑海豹在波罗的海的生存具有特别的意义。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下图示意波罗的海多年平均海冰分布状况。
简述波罗的海利于海冰形成的条件,并分析气候变暖对该地环斑海豹的威胁。
34.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1,海底地形一般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洋脊等类型。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2)读图2,与乙海域相比,说明甲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特点,并分析成因。
(3)盐度是衡量海水含盐量的指标,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水温、蒸发、陆地淡水注入等。读图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读图2.说明乙海域自身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夏季风力弱,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材料二 注入亚速海的河流主要有顿河和库班河。2018年世界杯举办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顿河河畔,是俄罗斯人口第十大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始建于1749年,西南距亚速海塔甘罗格湾46千米,是整个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018年世界杯的举办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试分析亚速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说明锡瓦什湾“夏季尤臭”的理由。
(3)顿河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城市建设对当地的水循环造成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1.
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该题选D。
2.
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D错误,所以该题选C。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3.A
4.C
3.
表层海水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半球,越往南,水温越低。读图可知,甲和丙两个海域水温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A项正确;乙和丁两个海域水温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故选A。
4.
海洋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不同纬度的海域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是造成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题意表明,四个海域的水温均为表层,因此海水深度不是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排除A;洋流等海水运动对海域表层水温有明显影响,但只是对局部水温影响较大,不是海域整体水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径流注入量对海水温度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5.A
6.C
5.
据图分析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即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A正确,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B、C、D均错误。故选A。
6.
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降水量大,盐度偏低,密度小。C正确。故选C。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赤道的原因:赤道附近温度高,蒸发旺盛,但是降水量也很大,因而盐度较副热带海区低。
7.C
【详解】
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船舶吃水越浅。海域③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盐度低于其他三个海域,船舶吃水深。C正确。故选C。
8.B
9.D
8.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A错误,B正确,C错误。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D错误。故选B。
9.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海水由密度小的流向密度大的海域,C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D正确。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海水密度的变化特点。海水密度与水温、压力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海洋水温存在明显的垂向(深度方向)分布差异,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海水的密度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10.B
11.A
本题以“大洋表面蒸发与降水差值随纬度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不同海区的表层海水性质差异、海洋区域大气的运动。
10.
读“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可知,乙海区位于20°N-30°N的副热带海区,蒸发(E)与降水(P)差值为正值,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合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趋势,故乙海区盐度最高,A错误;B正确;赤道附近温度高,海水密度小,随纬度升高密度减小,故乙海区的密度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C错误;D错误;故选B。
11.
甲海区位于赤道海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且蒸发(E)与降水(P)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大,而降水量大是大气对流运动旺盛的结果,故甲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A正确;乙丙丁海区纬度较甲高,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甲少,故大气对流运动不如甲旺盛,BCD错误,故选A。
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盐度从南北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赤道地区纬度低,温度高,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12.B
13.B
12.
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北纬30°附近,即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B正确、AC错误;中纬度为30-60度,盐度小于副热带海区,D错误。故选B。
13.
读图可知,甲海区位于60°S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纬度高,蒸发量小,A项错误;乙海区盐度最高,主要是因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B项正确;丙海区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该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C项错误;丁海区盐度最低,主要是因为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降水量不是最多,D项错误。故选B。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降水与蒸发(外海或大洋):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2)径流(近岸):河流注入淡水,使盐度降低。(3)洋流:同纬度暖流经过海区,盐度升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降低。(4)结冰与融冰(高纬):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5)海陆轮廓:封闭:受陆地影响大,盐度特别高或特别低;开放:受陆地影响小。
14.C
15.B
16.D
14.
由图可知,渤海周围地区有多条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②④正确,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小,①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少,③错误,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15.
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B正确。海水深度、汇入的地表径流以及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差异,ACD错误。故选B。
16.
从图中可以看到渤海纬度较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A错误。目前我国技术能力有限,开采海冰资源难度大且成本高,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政策支持,C错误。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D正确。故选D。
渤海冬季结冰的原因: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气温条件具备;海区半封闭,与其他海域热量交换少;地表径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降低,易结冰。
17.B
18.A
17.
由图可知,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误;30°左右即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B正确;低纬度地区密度较小,C错误;温度与密度变化趋势相反,D错误。故选B。
18.
夏季,海水温度适宜,可以到海滨浴场游泳,冬季水温太低,不适宜游泳,A正确;到钱塘江观大潮,与水温无关,与水量大有关,B错误;海轮顺洋流航行,与洋流方向有关,与水温无关,C错误;开发风能与海水温度无关,D错误。故选A。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19.B
【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地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可推测为当地夏季,夏季该地盛行离岸的西南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由海岸向外海流动,深层冷海水上升补偿,导致水温偏低,B正确;淡水注入会降低海水盐度,不会大范围影响海水温度,A错误;该区附近受陆地影响差异不大,C错误;天气是复杂多变,是短时间影响,D错误。故选B。
20.D
21.C
22.A
20.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
21.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
22.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
23.B
24.B
25.D
23.
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①曲线符合;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③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与水温呈负相关,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②曲线符合。B正确。故选B。
24.
由图可知,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①③②,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正确。故选B。
25.
海水盐度的高低除了纬度因素还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陆地河流汇入海洋,海水盐度较低。60°S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D正确。故选D。
副热带海区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烈,海水盐度较赤道附近高。
26.A
27.B
28.D
26.图中四地相比而言,①海域所处纬度高,海水温度较低,海冰结冰期较长,海冰面积大,海冰资源最为丰富,故选A。
27.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同时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淡水的需求量大,水资源矛盾突出,开发渤海海冰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B正确;开采海冰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AC错;相比而言,海冰资源丰富且不易枯竭,但相对B选项而言,D选项不属于开发渤海海冰资源最好的理由(如果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不缺乏,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开采海冰资源),排除D。故选B。
28.海冰的开采是获取“漂浮”在海面上类似于淡水的海冰资源,对海水的污染影响不大,A错;渤海周边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时渤海并非封闭,与外界海洋存在着海水交换,因此海冰的开采并不会导致其海水盐度升高,B错;海冰的开采不会导致海洋灾害的加剧(反之,该区域冬季盛行偏北风,海冰的开采可减少浮冰对沿岸地区的影响,可能会减少海洋灾害的影响),C错;海冰的大规模开采,海上作业会干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由此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D正确,故选D。
29.A
30.C
29.
读图可知,河口地区盐度低于2.8%,向东盐度逐渐升至3.4%以上,因此图示区域的海水盐度是自河口向外是递增的,即也是自西向东递增的,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图示河口为长江的入海口,长江的径流量比较大,注入海洋的淡水量比较大,稀释了河口附近的海水盐度,河口附近的海水的盐度较低,距离河口较远的区域受河流注入的淡水影响渐小,海水的含盐度逐渐升高,由此可知,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径流,C符合题意;图示海域的轮廓、降水、蒸发与周边地区并没有明显差别,不是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
31.B
32.A
31.
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可知,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相比于夏季而言,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ACD错,故选B。
32.
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增强,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底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在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底层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于表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故选A。
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抓住材料信息“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同时注意图中上层水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将该变化规律与黄海海域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33.条件: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域封闭、海面平静;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威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本题以波罗的海为区域背景,主要考查海冰形成的条件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难度一般,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即可。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海冰要形成,需要考虑气温、海水性质及海水的流动情况。根据波罗的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波罗的海有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域封闭、海面平静,利于海水结冰;纬度较高,气温低,封冻期长。根据材料信息,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环斑海豹主要生活在海冰覆盖的海域,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冰融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同时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导致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34.(1)甲类型:大陆架,乙类型:大陆坡。乙特点:水较深,坡度大。
(2)特点:甲海城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均比乙海域低。或,甲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差比乙海城小。成因:甲海域比乙海域远离(日本)暖流(或,乙海域比甲海域靠近日本暖流),受此影响,甲海域海水温度较低。或,甲海域靠近大陆沿岸冷水流,或,受太阳辐射和海水深度影响,甲海域水浅,太阳辐射可以到达较深海水深度,上下海水温差小。
(3)与甲海域相比特点: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比甲海城高。或,乙海域海水盐度表层大于底层,甲海域反之(底层大于表层)。乙海域自身特点: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成因:表层海水蒸发,或表层海水温度。
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1)从图的等深线可以看出,甲地的深度小于200米,等深线稀疏,坡度缓,为大陆架,乙的深度在400米以下,水较深,坡度大,为大陆坡。
(2)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甲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较低,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原因是海水浅,太阳辐射可以到达较深海水深度,沿岸有暖流流过,上下海水温差小。
(3)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乙的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高于甲,乙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蒸发,表层海水盐度高与底层。
35.(1)海水水量小,四周多条河流注入,稀释作用强;海区闭塞,外部盐度高的海水不宜进入;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2)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沙嘴阻挡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扩散条件差。
(3)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4)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硬化,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
本题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原因、水循环等知识,旨在考 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读图甲可知,亚速海有大量淡水河流注人,稀释了海水的盐度;该地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外界相连,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慢,不易得到大洋的盐分补充;由图中纬度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因此亚速海盐度较低。
(2)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 败的气味,应为臭味的主要来源。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散发出的腐败气味多。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水温升高更快,更有利于产生臭味气体;沙嘴阻挡了锡瓦什湾内外 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扩散条件差,使臭味浓度大。
(3)顿河注入亚速海,亚速海通过海峡与黑海相连,黑海通 过海峡与地中海相连,地中海又通过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因此顿 河属于外流河,所以顿河既参与海陆间循环,也参与陆地内循环。
(4)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中原有的绿地被破坏,道路、房屋 等城市设施的建设使地面硬化而积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城 市水体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同时,城市地面水体汇聚速 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多;地面硬化,地下水不易蒸发,且城市化导 致建设用地增多,植被减少,所以城市的蒸发量减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