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单选题
1.2021年7月,河南省中西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应急指挥中心为了对灾情进行监测、评估,为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确定救灾方案。最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021年10月11日,超大型台风“圆规”给闽南海域带来了强风降水天气,下图是10月13日15:53FY-4A气象卫星监测图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制作合成上图,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IS和RS B.GIS和GNSS C.RS和GNSS D.数字地球
3.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二号正式投入使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能为城市生态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分析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5.利用该技术手段可直接( )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区陆续开通“健康码”。“健康码”主要依托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日常手机操作采集流动人员出行以及消费,或者其他活动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大数据分析流动人员的出行轨迹。通过分析出行轨迹来推断出哪些人有可能曾经跟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接触过,并给出相应的健康码标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提供追溯。确定流动人口地理位置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与分析流动人口出行轨迹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分别是( )
A.GPS和GIS B.GIS和RS C.GPS和RS D.GIS和GPS
7.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数据为8848.86米。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其中高程测量主要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2021年7月26日,受台风“烟花”影响,浙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题。能实时监测台风“烟花”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BDS D.5G通信
9.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2日上午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GIS B.GPS、GIS C.RS、RS D.GPS、RS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空气湿度小②气温较高③人口密集④风力较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取的是( )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D.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
12.新冠疫情期间,为了防疫需要及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天津市实行“健康码”制度,健康码的制作借助于( )
A.利用获取经过各测点时人体体温信息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个人途经的位置、停留情况
C.全球定位系统获取个人的实时位置、接触状况 D.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每个人之间接触的监控
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蓄水后会形成堰塞湖。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区域易形成堰塞湖的季节和地点可能是( )
A.春季a处 B.秋季b处 C.夏季c处 D.冬季d处
14.在堰塞湖形成后,获取该地区堰塞湖变化信息最快捷的技术手段是( )
A.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虚拟现实技术 D.遥感技术
15.下图为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我国东部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关于该图制作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C.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
16.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
17.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丙②—乙③—甲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甲③—乙 D.①—乙②—甲③—丙
台风“达维”于2017年11月4日凌晨登陆越南中部,带来的狂风暴雨诱发了洪涝灾害,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失踪。下图为“达维”的遥感图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获取台风“达维”图像信息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19.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受台风“巴蓬”的影响,甲海域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1.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VR技术
二、综合题
22.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0—0.7微米波断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和____。
(2)小麦在____到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什么____。
(4)简要说说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应用领域:____、____。
23.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2年6月25日闽江及其支流洪水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12年7月23日长江上游大洪水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12年8月4~6日,受台风“苏拉”影响,湖北暴雨洪灾 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
2012年8月8日,台风“达维”侵袭辽宁 渤海、黄海辽东半岛、辽东湾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其中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简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具体作用。
(3)指出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及其具有的基本功能。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盛大召开,中国冰雪运动也快速发展,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冰雪旅游将成为又一大旅游热门项目。
(1)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推介冰雪旅游资源?
(2)简述为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可采取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暴雨引起的洪涝灾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主要功能是监测,拍摄遥感图象,A正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符合题意,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查询,不符合题意,C错误。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A
3.D
2.
要制作“气象卫星监测图像”首先要由卫星遥感拍摄到卫星云图,然后再由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制作出这幅监测图像。RS代表遥感、GIS代表地理信息系统、GNSS一般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故选A。
3.
台风期间,船只应该进港避风,不能出海,①错误;台风过境会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因此应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将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②③④正确。故选D。
关于台风的防御措施: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以及照明所需的手电筒、蜡烛等物。避免断电停水后的外出购买,台风期间,不稳定因素太多不要外出。确保万事俱备,安然度过台风困难期。台风的风力强劲,会造成街道广告牌、树木以及电线等掉落在地面,为避免意外,切勿靠近不稳定的环境,如随时可能坍塌的岩石或者高压电线,更不要用肢体触摸。台风活动期间,要注意收听媒体报道、广播或浏览相关网站,知道台风的最新动向,出海船只应回港避风。不要去台风附近的地方旅游或者去附近海滩游泳,台风期间,气候变换,小孩和老人及身体有恙者尽量呆在室内,不要外出。
4.C
5.B
4.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只有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功能,C正确;北斗导航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定位功能,没有决策分析功能,AD错误;遥感是获取实时地面信息的系统,B错误。故选C。
5.
高分二号属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可通过对地探测直接获取矿床露头信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卫星定位系统可获取矿床露头位置,ACD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6.A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不能用来确定流动人口的地理位置,BC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的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流动人口出行轨迹;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获取位置信息,可以用来确定流动人口地理位置,所以确定流动人口地理位置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与分析流动人口出行轨迹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分别是GPS和GIS,A正确,D错误。故选A。
7.A
【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地理信息技术具备测量高度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三维定位(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能测量出珠峰高度,A正确。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主要功能是及时获取信息,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表达。不具备测量功能,C错误。数字地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不具备测量功能,D错误。故选A。
8.A
【详解】
通过气象卫星远距离获知台风的实时气象云图,监测台风“烟花”的位置,借助的是遥感技术,A正确。GI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预测等,B错。BDS主要用于点状地理信息位置的获取和导航,难以对大范围的台风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C错。与5G通信关系不大,D错。故选A。
9.B
【详解】
RS主要用于获取遥感影像,GIS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台风的监测定位是依靠GPS,对可能经过区域概率分析依靠的是GI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A
11.B
10.
注意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主要原因应该和气象因素相关。空气湿度小,空气干燥,有利于火灾的发生。风力较大有利于火灾的蔓延,①④正确;该时间为11月份,气温不高,②错。人口密集不属于气象因素,且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多山地,人口密度不是很大,③错。故选A。
11.
火灾发生的原因无法用GIS来进行分析,A错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并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以分析火灾蔓延方向,B正确。可以预测森林火灾风险等级的高低,但无法准确预测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C错误。火灾发生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D错误。故选B。
本题组第1小题要抓住题干关键词“气象等级较高”。第2题需要对GIS技术及其运用加以理解。 GIS技术即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预测、规划等。
12.B
【详解】
获得用户行程信息、停留状况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查询功能,B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资源勘查和环境监测,不能测体温,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但不能获取接触状况,C错误;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不能实现对每个人之间接触的监控,D错误。故选B。
13.C
14.D
13.
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蓄水后会形成堰塞湖,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季节主要是降水相对比较集中的季节,我国是季风气候为主,夏秋季节降水相对集中,另外较为狭窄的河谷比较容易被堵截,加上滑坡的条件是两岸坡度较大,根据季节排除AD,根据位置,堰塞湖的位置应该是要具备蓄水条件的地方,C处处于较为宽阔的河谷地带,蓄水条件较好,两端坡度陡峭容易被堵塞,故选C。
14.
堰塞湖的变化信息主要包括水位的上涨情况和面积的大小,使用遥感影像技术最为快捷,地理信息系统是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做定位的,虚拟现实技术现在的主要应用是数字化地球上的某些地理事物。故选D。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5.B
【详解】
遥感技术不能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A错误。事故的统计、储存,及事故发生时,确定最近的警力(车) ,选择最优的路径到达出事地点等工作只有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B正确。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事故的位置,但不能预测交通流量,C错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完善的数字地球技术,不能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D错误。故选B。
16.A
【详解】
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
17.B
本题主要考查遥感图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
由材料可知,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中甲为浅色,反射率最高,对应③,乙颜色介于甲与丙之间,对应①,②反射率最低,对应颜色最深的丙,故选B。
18.A
19.B
18.
能够获取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只有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获取台风大范围图像信息的只有遥感,A正确,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都不是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B、D错误。故选A。
19.
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水系分布、植被等因素有关。因此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水系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②③正确。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土壤类型和地质构造无关,因此不需叠加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地质构造分布图,①④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技术有:
1、遥感
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
2、GPS
GPS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和任何天气,在地球表面接收信号,实时或通过后处理得到GPS接收机的精确3D绝对或相对位置、准确时间和速度,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
3、GIS
GIS技术从简单计算机制图、空间数据库管理、GIS模型到空间推理,GIS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地理信息技术范畴。
20.A
21.B
20.
判断近地面风向,需考虑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读材料可知,此时甲海域位于台风“巴蓬”中心的东侧,由于台风为低压系统,台风中心气压最低,此时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向西指向台风中心,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所以此时甲海域的风向是东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1.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统计计算,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评估台风带来的经济损失,B正确;遥感技术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不能进行分析评估,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提供定位和导航功能,也不能进行分析评估,C错误;VR技术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也不能进行灾害损失的分析评估,D错误。故选B。
VR技术,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沉浸一交互一构想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虚拟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虚拟现实广泛应用于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仿真、应急推演、游戏、地理、教育、水文地质、维修、培训实训、船舶制造、汽车仿真、轨道交通、能源领域、生物力学、康复训练和数字地球等。
22.(1) 雪地 湿地
(2) 0.7微米 0.9微米
(3)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波谱曲线可以辨别地物
(4) 资源普查 环境灾害监测
本题以地物的波谱为材料,考查RS技术根据波谱进行识别地物的原理,考查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1)
由图的曲线可知,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最低的是湿地。
(2)
由图可知,小麦在0.7-0.9微米波段内,发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最容易和其他地物区分。
(3)
由图可知,同一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波谱特征也不同,根据这两点,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
(4)
根据上题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如火灾、泥石流的范监测;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
23.(1)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GIS。功能:具有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四个案例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有利于精准定位,防灾减灾);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因此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其中遥感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以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
(3)
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是分析不同强度的洪水发生槪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它包括洪水的危险性分析(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和损失评估。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涉及上述三方面诸多的自然、地理、社会因子并附上相应的权重进行空间叠加,是进行洪涝灾客风险分析与区划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由于防汛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复杂性,不少方面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GIS技术在这进程中能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24.(1)冰雪旅游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建设冰雪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智慧冰雪旅游景区;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推介冰雪旅游资源及活动。
(2)加强冰雪旅游项目宣传,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将冰雪资源、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拓展冰雪旅游项目;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以冰雪旅游文化项目与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冰雪旅游服务质量与地区接待能力。
以北京冬奥会为背景情境,考查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和促进作用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结合了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等,冰雪旅游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利用数字科技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冰雪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智慧冰雪旅游景区;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云转播平台、VR技术、智能语音服务等等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推介冰雪旅游资源及活动。
(2)
由材料“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盛大召开,中国冰雪运动也快速发展,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冰雪旅游将成为又一大旅游热门项目。”可知,通过北京冬奥会的宣传,提升了民众参与的热情,因此今后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可以加强冰雪旅游项目宣传,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将冰雪资源、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拓展冰雪旅游项目;我国的冰雪地区多分布在东北、西部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多少数民族分布地区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以冰雪旅游文化项目与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在边远山区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宾馆、进山交通线、以及其他接待设施,提高冰雪旅游服务质量与地区接待能力,吸引游客,稳住客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