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21: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五单元
【单元要求】
1.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2.感受语言之美,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紫藤萝
课文导入
这些是什么花?
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同学们,如果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体悟,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活的一些感悟。面对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女作家宗璞从中感悟到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她所特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儒雅的气质,以及柔中带刚的恪守,均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活背景。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代表作: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
写作背景:文革十年浩劫中,其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受到批斗,作者的家庭遭遇了深重的磨难 ,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抓住主要的文段,感受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学习状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学习难点:描写紫藤萝顺序的把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检查
诵读课文
要求:跟着音频朗读,标好段落顺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长短、轻重的变化,读出美感。
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文
1.掌握下面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瀑布(pù) 迸溅(bèng) 挑逗( tiǎo) 伫立(zhù) 凝望(níng) 繁密 笼罩 枯槐(kū) 遗憾(hàn)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qió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迸溅:向外溅出。 挑逗:逗引,招惹。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禁,忍住。
仙露琼浆: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的美酒。
自主学习
二、字词积累
三、整体感知
1.找出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变化的词语。
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⑸“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赏花之前焦虑悲痛
赏花
⑺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⑻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⑼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宁静、喜悦
遗憾、悲痛
振奋、自信
忆花
悟花
2. 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花(1-7) 花(8-9) 花(10-11)
3.作者在赏花的前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的词句填空。
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 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遇到了盛开的紫藤萝瀑布, 。在立足观赏之后,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获得了 。作者又想到十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悟到 ,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精神得到振奋, 。
自主学习
三、整体感知



焦虑和悲痛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
停住脚步
伫立凝望
加快脚步
(1—7)
(8—9)
(10—11)
赏花
忆花
悟花
繁花似锦,宁静喜悦
回忆往事,遗憾悲痛
感悟生命,振奋自信
行踪词
感情变化
情节
写作顺序
第二环节 赏析紫藤萝
1.精读2至6自然段,在文中进行批注学习:作者是怎样从色彩、形状、姿态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和什么顺序来写眼前的紫藤萝花的。
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⑸“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颜色
形态
姿态
写景顺序:由花瀑写到花穗,再写到花朵——整体到局部;由上写到下;由外形写到内涵
繁花似锦
2. 根据提示,揣摩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⑴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⑶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虫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课文结构图示:
内容
情感
停住了脚步
赏花
忆花
悟花
加快了脚步
惊喜
悲伤
振奋
悲痛
首尾呼应
第一课时课后巩固讲评
1.字词听写。
Pù bù( ) bèng jiàn ( ) tiǎo dòu ( ) zhù lì ( ) níng wàng( ) fán mì ( ) lǒng zhào( ) kū huái( ) yí hàn( ) rěn jùn bù jīn ( )xiān lù qióng jiāng( )
瀑布 迸溅 挑逗
伫立 凝望 繁密
笼罩 枯槐 遗憾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喜满扶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高耸的钢架。
B.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C.小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D.经历了在沙漠里苦苦挣扎的四天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C
C与“笑了起来”重复
3.下列句子中修改后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制定”改为“决议”)
B.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水平。(“培养”后加入”和提高”)
C.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删去“通过”或“使”)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删去“和宣传媒体”,删去“不再”的“不”)
A
A“影响”后加入“程度”
4.阅读课文“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有不少精彩句子,请在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点评。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把花盛开比作笑容,更显出花的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运用通感修辞,将无形的“香气”化作可见的“紫色”,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巧妙地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地。
(2)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心情有什么变化?
看花前,作者心上压着“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看花后,作者沉浸在这繁茂的花朵的光辉中,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焦虑和悲痛 - 宁静喜悦)
(3)文末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结尾一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在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表明了作者在紫藤萝花上获得了启示和前进的动力。
(4)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主旨句的理解。
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只看当下,要看长远一点,应该积极面对,振奋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目标中。例如我一次考试失败了,也不能总是郁闷,要积累经验,为下次的成功而努力。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第二课时
1.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理解文章主旨。
2. 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3. 揣摩、品味优美语句、词语,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感受紫藤萝的描写,理解表达的“理”“志”。
学习难点:在品味相关词语中感受紫藤萝的美。
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 比较阅读
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写紫藤萝花的文字与第二部分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文字,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与十多年后的紫藤萝有什么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助读材料
第七段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指的是作者宗璞的弟弟当时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本文写于1982年5月(1982年10月小弟病逝)。
第八段的“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指的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
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⑸“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⑻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⑻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眼前的紫藤萝:
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
过去的紫藤萝:
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比较阅读
比较的作用:
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赏花到忆花,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做准备、铺垫。
第二环节 学习托物言志
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花儿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此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感悟到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托 物 言 志
《陋室铭》:
《爱莲说》:
《紫藤罗》:
陋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富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联系所学的课文《陋室铭》和《爱莲说》,巩固托物言志的写法。
藤萝
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第三环节 感受语言之美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不少于2句):
示例: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赏析:把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紫藤萝生长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喜爱赞美之情。
⑴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人的特征,表现花儿争先恐后开放的美好情景,同时借以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
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这里强调花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⑵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与船舱,生动形象并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花比作帆,比作笑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生机勃勃、美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不少于2个)。
示例: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赏析:“挑逗”是逗引、招惹之意,是贬词褒用,将花拟人化,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不部位的深浅,显得靓丽可爱,玲珑挺透,极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⑴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挨”、“接”、“推”、“挤”等动词的运用,使无生命的花人格化,如生机勃勃、活泼好动的儿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生机勃勃、竞相开放的情态,富有情趣。
⑵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伶仃”是孤独,没有依靠之意,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稀落,暗含作者对紫藤萝命运的同情。
3.从句子蕴含的道理赏析(一句以上)。
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蕴含哲理,它告诉我们人亦如花,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⑵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朵花是一个流动瀑布中的一份子,正是一朵朵花的绚丽、灿烂,才组成华瀑的热烈、辉煌。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我们个体生命奋发和进取,才能创造社会的勃勃生机。
第四环节 比较与拓展
1.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
2.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
轻视→ →欣赏、赞美→ 。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把草面比作绿色的波浪,把木槿花的娇嫩紫色比作蝉翼,又用“歪着头”“调皮”把木槿花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木槿花生机勃勃,顽皮可爱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喜爱之情。
惊喜
期待
4.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
5.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6.比较阅读:用此文与课文进行比较,主要是同中求异。
略,同中求异。
提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它告诉了我们生命道理?
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总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挑战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紫滕萝瀑布及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感情。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花一样,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投身到人生的长河中去,让自己生命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课后布置
1.整理本课笔记,力求完整;
2.修改第二课时导学案,完成迁移阅读。
3.完成《一棵小桃树》第一课时预习。
都要拍照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