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秘密。
“反复”一词供选择的解释:( )
A.颠过来倒过去、翻悔。
B.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2.关于《熊先生和熊》这个故事的主题,描述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
A.关于智慧与勇敢 B.关于爱和同情
C.关于保护动物 D.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3.[句子理解]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这句话说明了整个世界的联系变得十分紧密,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方便,使得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过去的生活什么都缺,极不便利。
C.“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D.“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很厉害,拥有超自然的能力。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隐(yǐng)若现 归巢(cháo) B.悄(qiāo)无声息 潜(qián)水
C.系(xì)铃铛 半明半昧(mèi) D.家雀(qiǎo)儿 屏(píng)幕
5.审题训练。(习作《小小“动物园”》)
申清题目:这篇习作属于( )的文章。
A.抒情 B.写人 C.写景 D.写物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2.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溪水边,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走到果园边,我好像闻到了_____。
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
4.20世纪是一个___的世纪。这个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5.博学之,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笃行之。
7.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世纪 ( )的发现 ( )的神仙
( )的历史 ( )的愿望 ( )的幻想
三、语言表达
8.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流”字赋予了本无感情的事物以甜美、欢快的情绪。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溪边静静地绽放着美丽的野花,生长着青青的野草。月光照着小溪、花草,给它们镀上了银光。溪水流动着,月光也随着流动。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写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___________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0.仔细品读文中加点的词“反复”“终于”,我体会到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而付出了_____________,说明研究成果_____________。
11.填一填。
夜航的飞机能像蝙蝠一样在夜里飞行,是因为飞机上的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的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从嘴里发出的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12.试着针对文段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针对内容:_____________
针对写法: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 直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 显露)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3.用“√”在选文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14.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5.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类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研制出许多新的机械和新技术,请你列举出两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小练笔。
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简单写一写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考查词语解释。
需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语境。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句中“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秘密。”中的“反复”意思是多次,一遍一遍的意思。
2.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的主题进行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本题考查的是《熊先生和熊》熊先生是脾气古怪的老头,他独自一人住在山顶上一所昏暗的大房子里,因为“脾气暴躁得像头熊”,村里的人都叫他“熊先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熊先生在小镇的集市上遇到了一头真正的熊。这头熊被人用铁链拴着,用棍子戳着,被迫为人们表演跳舞。当所有人都为这只会“跳舞”的熊鼓掌欢呼的时候,只有熊先生从熊那呆滞的目光中看到了熊的悲伤,于是,他制定了一个计划,决心救出这头可怜的熊。所以本题中并没有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是A项。
3.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题D选项有误,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指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在想像中去超越自然,寄托美好的愿望。并不是指古时候的人很厉害,拥有超自然的能力。
4.D
【详解】
A若隐若现(yǐn)
B悄无声息(qiǎo)
C系铃铛(jì)
5.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习作题目确定作文题材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习作要求及所给材料,结合习作的主题进行选择。
根据习作《小小“动物园”》的习作要求及习作指导可知,本次习作要求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将家里成员想象成一种小动物,写一写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6.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声音 气势 潺潺的溪流声 果子的甜香味 雷达 鸟 飞机 呼风唤雨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审问之 明辨之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和课文理解。
1.本题出自《观潮》,本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话从声音和气势两个方面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本题出自《走月亮》,文章写一对母女月下漫步,边走边描绘所见之物。作者和妈妈走到溪水边,能听到潺潺的溪流声;走到果园边,能闻到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3.本题出自《蝙蝠和雷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冷光灯是人们从萤火虫得到的启示;锯子是人们从锯齿草得到的启示。
4.本题出自《呼风唤雨的世纪》,写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本题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5.本题出自《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7. 漫长 重要 奇怪 悠久 美好 神奇
【详解】
本题考查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的”前面的内容是用来形容后面的内容,起到修饰的作用。根据所要修饰的内容的特点去选择形容词。
“世纪”可以用“动荡、崭新、黑暗”等词形容。
“发现”可以用“重要、偶然、伟大”等词形容。
“神仙”可以用“奇怪、慈眉善目、别具一格”等词形容。
“历史”可以用“悠久、屈辱、尘封”等词形容。
“愿望”可以用“美好、简单、共同”等词形容。
“幻想”可以用“神奇、奇妙、美妙”等词形容。
8.潺潺的小河,流着绿草和鲜花的香味,流着阳光。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再就是注意仿写的语句、语意要做到通顺连贯解答此题,考生在重视句式相同的同时,尤其注意仿写句的语意,要与整句风格相融合,不能太生硬。
例句中,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流着山草的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采用了想象的手法,仿写是注意使用。
示例:微微的清风,飘着青草和花的香,飘着牧童的笛声。
9. 设问 是谁来播种耕耘呢?当然是勤劳的农民。 比喻 星星就像明亮的宝石一般,在空中闪闪发光。
【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需要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正确判断所模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把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入。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清楚即可。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中连续提出两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选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仿写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拥有13亿人口,是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大国。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中将蝙蝠比作没头苍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蝙蝠乱飞的样子。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仿写如: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10. 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来之不易
11. 雷达的天线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 雷达的荧光屏
12. 为什么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呢? 文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意思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终于”的意思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个两个词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说明了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与“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可知雷达中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巴;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12.
本题考查提问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学会提问,提问的方式往往有三种: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②根据文章写法提问;③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本题针对内容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呢?
针对写法可提出问题:文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3.反射 显示
14.它一边飞,一边从里发出一种超声波……编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16.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7.人类模仿企鹅贴雪面滑行发明了越野汽车,模仿萤火虫发光不生热的本领发明了人工冷光。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反射:人和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是一切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直射: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显示:明显地表现。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它一边飞,一边从里发出一种超声波……编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它一边飞,一边从里发出一种超声波……编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可知,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意思是多次重复。说明了科学家具有严谨的探究精神。同时也说明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7.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拓展能力。
示例:根据鸟、蜻蜓、蚊子、蜜蜂等,发明了飞行器,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飞机设计师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18.台灯与蜡烛
有一个人得家里有一盏漂亮的台灯,小主人还给它做了一些装饰品放在上面,就像给台灯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小主人很喜欢它,天天帮它把表面上的灰尘擦得干干净净。
有一天,小主人去上学。台灯心里就想小主人天天用我,我就是小主人的得力助手,谁也比不上我。不禁有些骄傲起来。它突然看见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有一支蜡烛,它全身落满了灰。台灯昂着头对蜡烛说:“旁边的那个蜡烛,你自己看看你土里土气的,全身都落满灰。你再看看我多干净,多漂亮,小主人天天给我擦身上的灰尘,你永远也比不上我!”旁边的蜡烛说:“台灯兄弟,你的确比我漂亮,我们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不应该这么骄傲!”
正说着话,停电了。台灯想:不好!没有电我怎么为小主人照亮呀!这时小主人拿起角落里的蜡烛点燃了。蜡烛燃烧起来,直到生命结束。小主人跟蜡烛说:“你的精神真伟大,还是你最好呀!”台灯听了后想:我以后不能用我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
是啊!每个人都有长处,更有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详解】
话题作文,写一篇你知道的童话故事。叙述一下你听过的、读过的童话故事即可。写清人物、故事情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