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检测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检测题(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4 19: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秦至清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奖励耕战 D.重文轻武
3.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戌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为此,王安石实行(  )
A.募役法 B.方旧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4.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这一现象表明(  )
A.辽、金臣服于朱朝 B.民族交融不断深化
C.辽、金实现大一统 D.民族政权矛盾尖锐
5.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一个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民族交融 B.政权对峙 C.军阀割据 D.战乱不息
6.将下列反映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绘画的序号与相关朝代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b ②—a ③—c
B.①—a ②—b ③—c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7.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 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邺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8.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这反映了(  )
A.宋朝文化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人口数量增加 D.疆域面积扩大
10.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  )
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 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 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11.“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12.图中的历史人物“遂辟雄图,混一中外;德威所指,无远弗届;建号立制,垂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败;英明克断,用无祗悔”。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统一蒙古草原 ③创立行省制 ④废除丞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了(  )
A.元的建立结束了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B.行省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C.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D.元朝的大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
14.关于元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B.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C.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小的
D.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15.《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诸侯国 B.郡县 C.行中书省 D.三司
16.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对外交通范围广大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17.一位法国学者说过:(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越窑青瓷 ③交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18.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度提高
C.礼义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19.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从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20.如图,当时明州港“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盈足)”,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政府重视贸易管理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二、材料解析题(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请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制作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
任务二 研学旅行﹣﹣领略古都风采
任务三 文学鉴赏﹣﹣感悟璀璨文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乏》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曹雪芹《红楼梦》
任务四 历史解释﹣﹣体验科技发达
(1)上面朝代中,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王朝是   ;偏安江南一隅的王朝是   ;少数民族结束分裂局面,建立政权的王朝是   。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把下面的景点与所在的城市对应(只填序号即可)
①岳飞墓②阿倍仲麻吕纪念牌③故宫④清明上河园
西安:   开封:   
北京:   杭州:   
(3)根据上面的材料,梳理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4)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最典型的代表.图一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图二图三哪一发明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四大发明中的哪一应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2.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图1 曲辕犁 图2 占城稻 图3 交子
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图2作物的特点。并概述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装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民族交往对唐朝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
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哪几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
(3)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D3.D4.B5.A6.A7.B8.B9.B10.D
11.D12.B13.A14.C15.C16.A17.A18.A19.B20.C
21.(1)隋朝;南宋;元朝
(2)②;④;③;①
(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毕昇;指南针;火药
22.(1)工具:曲辕犁。特点:成熟早,抗旱力强。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2)开元盛世|对民族交融(或婚姻)、社会生活的影响|从商品流通和店铺设立两方面记述。
(3)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新农作物的引进;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