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分类 概念 特点
金属矿产资源 指经冶炼可以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矿产资源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钒、钼、铌、铍和锂等;部分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高;但许多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质量欠佳;中小型矿床所占比重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重小;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
非金属矿产资源 指除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外,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工业提取非金属化学元素、化合物或可直接利用的岩石与矿物 磷矿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世界磷矿储量丰富,其中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储量约占世界的80%,摩洛哥是目前磷矿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有90余种,产地有5 000多处
能源矿产资源 指埋藏在地下、山内或暴露于地表,开采后可直接或经加工提炼后作为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矿物。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石油是具有天然产状的一种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石油的储量有限,空间分布不均衡;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50%,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探明储量最大。我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比重偏小。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但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并且各地区煤炭种类和质量差异较大。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低,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省区 甲 乙 丙 丁
新疆 ★★★ ★★★★ ★ ★★★★
陕西 ★★★★ ★★★ ★★ ★★★
四川 ★★ ★ ★★★★ ★★★★
湖南 ★ ★★ ★★★★ ★
项目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居民人均用水量
中国 0.4 50% 91 m3 280 L/天
发达国家 0.8 80% 9~18 m3 130 L/天
思考方向 答题语言
自然因素 蒸发 气温高,蒸发量较大
降水 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地表
径流 山地比重大,地势起伏大,不易蓄水;国土面积狭小,河流短小,储水空间有限;喀斯特地貌区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
地下
径流 土层薄、坡度大、下渗少,持水、保水性差
人类因素 人口 人口数量大,水资源需求总量大
人口增长快,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水资源量减少
农业 耕地面积大;水土配合欠佳;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大水漫灌等
工业 高耗水重工业比重大,污水处理不足,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其他 水资源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保护水资源的宣传不够,节水意识不强,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思考方向 答题语言
自然原因
气候 气温高,利于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降水少,水体自净能力差
地形 地形较封闭,不利于与外界水体交换
水文 一般径流量越小,流速越慢,流域水质越差
生物 流域内植被较少,植被拦截净化作用较差
人为原因 经济 农业发展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业污染严重;高污染的重工业比重大,工业污染严重
社会 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环保意识较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中国 15.3 113 44.2 48.3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矿产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100 257 27 24
中国 23.3 18 32.1 14.3
储消比 中国 21.6 4.1 12.5 19.1
矿产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30.5 62.2 1 135 14.5(共32张PPT)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表现 资源影响人类活动 举例 人类活动影响资源(措施)
数量 资源总量、资源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等 自然资源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如: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 ①要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
质
量 自然资源在成分、含量、性质等方面的优劣程度 早期,资源质量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源质量对人类活动的约束作用逐渐弱化,人类对资源质量的影响不断增强 ①农耕文明早期,土地质量优良的平原地区成为世界最早的农耕区。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区人们通过施用熟石灰、补充有机肥等方式改善了土壤质量,并因地制宜发展了立体农业。②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土地资源质量下降 ②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③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④要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空间分布 分布是否均衡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造成各地生产方式上的差异。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①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②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 ⑤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开源 修建水库,储存雨季降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
化;跨流域调水等
节流 ①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工业: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③其他:意识先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控制人口增长;净化污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提高水质,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适当提高水价等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地区),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2.⑤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③地下水丰富
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1题,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错误。第2题,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故该地不是重点缺水地区。
答案:1.C 2.B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读图,完成3~4题。
3.浙江省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接近国际公认警戒线的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大 ②水资源污染严重
③降水总量少 ④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水资源短缺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C.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解析:第3题,浙江省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低。第4题,水资源短缺要求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量。
答案:3.A 4.C
读世界某矿产资源产量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矿产资源为( )
A.煤炭 B.石油
C.铁矿 D.铜矿
6.下列有关该矿产资源国际贸易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量位居世界前四的国家都是主要出口国
B.日本距我国近,主要从我国进口该矿产品
C.德国主要通过亚欧大陆桥从我国进口该矿产品
D.澳大利亚因该矿产品生产量大且品质好而受到世界主要消费国的青睐
解析:第5题,煤炭产量中国占第一,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智利的铜矿石生产位居世界前列,用排除法可以判断该矿产资源为铁矿石,且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都是铁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铁矿出口国,故C正确,A、B、D错。第6题,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世界铁矿石主要出口国,我国铁矿虽居世界第四位,但因消费量大而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进口国,故A、B、C错,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丰富,生产量大且品质好,故D正确。
答案:5.C 6.D
7.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和“中国、美国与世界水资源数量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中国、美国与世界水资源数量比较表
水资源数量 世界 中国 美国
总量/(×108 m3) 470 000 27 000 29 700
人均量/(m3·人-1) 9 400 2 500 14 000
(1)从总量看,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 700亿立方米,仅比美国少,但人均占有量却不及美国的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水资源问题严重的是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我国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正在实施________工程。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从总量看,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第(2)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比美国少2 700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却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这是因为我国人口总量大约是美国人口总量的5倍。第(3)题,从图中的水资源的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故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第(4)题,目前水资源问题严重的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我国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答案:(1)丰富 少
(2)五分之一 我国人口大约是美国人口的5倍
(3)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 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4)西北 华北 南水北调
[能力提升]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只有2.53%是淡水。下图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各大洲淡水资源、人口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完成8~9题。
8.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9.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亚洲淡水总量占世界淡水资源的36%,是各大洲中最多的;大洋洲淡水总量占世界淡水总量的5%,是各大洲中最少的。B正确,A、C、D错误。第9题,读图可知,亚洲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6%,人均水资源最少,A正确,B、C、D错误。
答案:8.B 9.A
下表为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读表,完成10~11题。
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92.17
金属矿产 3.95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 100
10.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11.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铝土矿 D.非金属矿产
解析:第10题,根据表格数值判断,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D对。表格中只有各资源所占的百分比,不能表示分布状况、开采条件和质量,A、B、C错。第11题,表中数据显示,该地能源矿产资源占92.17%,是最突出的优势资源,A对。其他矿产占比较小,不是优势资源,B、C、D错。
答案:10.D 11.A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
材料二 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3)水土协调度小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解析:第(1)题,图中省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其中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耕地资源是北多南少;根据水土协调度的含义,南、北方都不协调。第(2)题,图中的福建水土协调度最高,达4.0左右,主要原因是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同时山地丘陵地形使其耕地比重较小,则单位面积的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较多。第(3)题,水土协调度小,会使农业减产。措施从开源和节流去分析,如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1)水资源南多北少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水土配合不协调
(2)福建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
(3)影响:使农业减产。
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
PAGE(共32张PPT)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倡导公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农业节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及重复利用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提高节水意识(生活节水)
含义
概念
①
违背自然
水资源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人地关系
有限性
②
示例个
利用种类增多
我国的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利用范围扩大
概况
利用效率提高
特征
自然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
数量
影
非可再生资源
质量
影响
整体性
③
示例
④
矿产资源
⑤
⑦
类活动
35
40°
45°
15°
10°
埃塞
俄
比亚
5°
35
40°
45
广
州
气温/℃
降水量/mm
珠
个
23°
40
500
常平
线
400
2
西
珠江
沙头角
7
300
口
蛇
新界
10
200
0
拱北
100
0
0
。横琴岛
群
岛
-10
900
1357911/月
南
海
。8
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
过度砍伐和开垦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人类消费量剧增,水资
源有限性和分布不均
水资源短缺
人类活动
人口急剧增长,非
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耕地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
资源问题
漠化等
数量有限,消费量增
矿产资源枯竭
长很快
超载率/%
≤-50(高度盈余区)
l川-50~-10(一般盈余区)
三-10~15(基本盈余区)
怒
15~50(较严重超载区)
>50(极严重超载区)
无数据
南海诸岛
68W
66W
玻利
维亚
智
阿
24°S
南回片线
根
利
廷
25S
盐湖
118°
120°
122°
葫芦岛
40°
秦皇国
一
40
岗
38°
烟合
o城市一牛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
国
缅
越
图例
20°
矿区
国界
:f
老挝
矿区
南
海洋
泰
国
150
河流
東埔寨
00
1050
10°
15o
y
60°
哥德堡
55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1.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时期——土地资源
C.工业化后期——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市场和交通的地位则迅速上升。因此D正确。
答案:D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开发利用所有的自然资源
C.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的错误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解析:人类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激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和人类的“浅见”有关,存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
答案:C
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4.工业社会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解析:第3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的数量需求较多,随着技术进步,如灌溉技术的提高和良种的培育等,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后工业化阶段,科技飞速发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区位条件的限制。因此①为空间资源。②在工业社会阶段利用最多,在后工业化阶段利用减少,因而为矿产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因此③为智力资源。第4题,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科技等的需求增大,导致曲线①迅速上升。
答案:3.D 4.C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矿,①错误;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②正确;西北干旱、多风沙、降水少、光照强;西南湿润、纬度低、降水多、光照弱,③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④正确。第6题,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①正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②正确;水资源可以不断循环,但不是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③错误;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合理利用或开发新的替代资源,④错误。
答案:5.D 6.A
7.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Ⅰ、Ⅱ、Ⅲ三个社会经济发展时期。
第Ⅰ时期__________;第Ⅱ时期________;第Ⅲ时期__________。
(2)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生产、生活对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依赖性很__________,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________和______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
(3)在工业社会时期,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的储存状况,以及________的便利程度。
(4)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________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在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答案:(1)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后期
(2)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大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4)后天性
[能力提升]
酒泉桥湾变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上的特高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核心工程。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最可能是( )
A.核电 B.火电
C.水电 D.风电
9.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
B.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
C.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
解析:第8题,酒泉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可排除水电,C错误;我国核电站分布多靠近东部能源市场,因此不可能是核电,A错误;由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知,该通道输送的是清洁能源,可排除火电,B错误。酒泉位于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能发电,D正确。第9题,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资源输出地的收入,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故选D。
答案:8.D 9.D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下图),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读图,完成10~11题。
10.屋顶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节约土地
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D.清洁无污染
11.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
解析:第10题,该题需要注意该光伏发电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主要优势是可以节约土地,B正确;光照充足以及清洁无污染没有突出“屋顶”这一关键条件,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屋顶光伏发电是在贫困地区推行,其资金和技术力量并不雄厚,C错误。故选B。第11题,由于该扶贫项目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因此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四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最丰富,光伏发电效能最高,D正确;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相对而言太阳能较少,A、B、C错误。故选D。
答案:10.B 11.D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历十年脱胎换骨的巨变,曾经被谓之为郊区的光谷,现已转变为“世界光谷”——集产、学、研、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功能核心区。现在的光谷已占据武汉GDP的一半份额,具备了承担武汉未来经济引擎的重任,区域地位显而易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素质人群的推动之下,光谷区域价值快速增长,从“中国光谷”到“世界光谷”,光谷已迈向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之路,光谷CBD锋芒尽显。
(1)简要分析武汉光谷形成的区位条件。
(2)甲、乙两地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比较两地钢铁工业建立和发展的不同区位条件。
(3)乙地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武汉光谷具有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政策优惠、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等优势。第(2)题,甲地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乙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第(3)题,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交通和科技、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优越;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的优惠)等。
(2)甲地拥有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输,降低了生产成本;乙地的工业区是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靠近铁矿产地。
(3)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强交通建设;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