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5份课件+4份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5份课件+4份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2:24:5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年份 投资总额/
亿元 国家预算
内资金/% 企业自筹
资金/% 其他/%
2001 174.48 20.83 4.29 74.88
2002 188.37 22.28 4.25 73.47
2003 221.49 8.45 64.00 27.55
2004 308.11 4.50 73.81 21.69
2005 458.19 1.70 78.93 19.37
我国环境保护 内容 作用
立法 先后修改和制定了《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基本法律 构建了一系列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先后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推进产业、能源转型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 为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与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立法 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体系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各个主要环节,逐步建立形成了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第一,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二,保护水源;
第三,修复土壤污染;
第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我国环境保护进展 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我国仍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共33张PPT)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形式 方向 原因 相同影响 不同影响
基于自然因素 无明确目的地 大气、海洋污染的转移等,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 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 临近或不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被扩大
人为原因导致 主要以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污染物为主 发达国家或地区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由于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从而导致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减少污染物的处理费用,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产业转移或以商品贸易的形式将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 逃避了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人为原因导致 主要以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污染物为主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并且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就业,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以及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环保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与境外不法分子相勾结,违法走私,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偷运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由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
置,特别是危险废弃物的堆放会直接污染当地的水源和土壤,导致当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这种污染的损害具有长期性,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读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解析:第1题,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结合图示可判断为①环节。故选A。第2题,图示⑤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为维持其作用应保护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故选C。
答案:1.A 2.C
下图示意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变化特征是(  )
A.1991—1996年持续增长
B.1997—2005年呈波动下降趋势
C.2005年之前年均碳排放量比2005年之后大
D.2005年之后碳排放量增长较2005年之前平稳
4.为减少山西省碳排放量,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GDP规模
C.变输煤为输电
D.关停所有煤炭企业
解析:第3题,1993—1994年碳排放量下降,A项错误;1997—2005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B项错误;2005年之前年均碳排放量比2005年之后小,C项错误;2005年之后碳排放量大致呈直线增长,2005年之前碳排放量波动较大,D项正确。第4题,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碳排放量,A项正确;降低GDP规模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煤炭发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变输煤为输电会造成山西省碳排放量增加,C项错误;关停所有煤炭企业不符合实际,且会阻碍经济发展,D项错误。
答案:3.D 4.A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止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5~6题。
5.“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解析:第5题,“碳交易”是规范排放量的好方法,碳排放量得到了控制,环境逐渐好转;排放量大的企业可以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量,调节经济效益。故选C。第6题,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B。
答案:5.C 6.B
7.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箭头从二氧化碳指向植物,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箭头从死亡遗体指向煤、石油,表示沉积作用;③和④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表示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和气象灾害增加。第(2)题,由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第(3)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等。
答案:(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气象灾害增加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能力提升]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下面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完成8~9题。
8.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B.随植被覆盖率升高而升高
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9.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解析:第8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高度,纵轴表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A项正确。不能体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植被覆盖率、降水量和土层深度的变化,B、C、D三项错误。第9题,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C项正确。光照、降水没有明显变化,A、B两项错误。高山地区是夏季放牧的牧场,D项错误。
答案:8.A 9.C
碳生产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下图为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三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省的能源利用率高
B.北京市的碳排放量最多
C.天津市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
D.北京市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11.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碳生产率反映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河北省的碳生产率最低可以反映出能源利用率低;图中仅反映了碳生产率的高低及变化,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计算出碳排放量;天津市的碳生产率在2009—2010年呈下降趋势,因此,并不是逐年增长;图中反映的11年时间里,北京的碳生产率增长最多,反映出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故选D。第11题,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碳生产率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排放量;控制人口规模与碳生产率无关,河北省接受京津转移的产业多是高耗能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入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碳生产率下降。故选C。
答案:10.D 11.C
12.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 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为碳排放较多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措施。
解析:(1)由图可知,2013年至2017年我国的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增速明显,2016—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2)碳市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碳排放较多的企业本质上要减少碳的排放,增加碳的吸收,其可以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的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由材料可知,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因此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答案:(1)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增速明显,2016—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2)降低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PAGE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2.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解析:第1题,加入世贸组织中的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这一点被称为“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第2题,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标准或是国际标准,这些国家又存在“绿色壁垒”,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
答案:1.D 2.A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
①减少工业、农业污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是藻类过量繁殖导致的,而藻类过量繁殖实际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4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太大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答案:3.C 4.B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
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
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治理江苏省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
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5题,江苏省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东扩散,主要是生产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第6题,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
答案:5.D 6.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莱茵河一度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大。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流域各国成立了保护委员会,启动了莱茵河流域治理,经历了污水治理初始阶段、水质恢复阶段、生态修复阶段、提高补充阶段,注重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理,现在的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得较好的一条河流。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
(1)推测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简述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的措施。
解析:(1)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大,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莱茵河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结合沿河地区的人口、工农业可知污染物排放多;再看净化能力,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3)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治理污染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还要控制河流污染源,拆除不合理的设施,加强河岸的绿化等。
答案:(1)随着莱茵河沿岸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河道,废弃物任意排放,水土污染严重;河道污染和不适当的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快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2)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治理污水,恢复水质;进行生态修复,加强绿化,用草木绿化河岸;注重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对部分裁弯取直的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
[能力提升]
2019年11月,在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多处倾倒污染物的场地,污染物体量大,并散发着刺鼻气味。现场照片显示,污染物系黑色液体。该污染区域位于中卫城区西北方向16.5千米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排污的地点离黄河只有10千米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该事件的影响主要是(  )
A.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B.损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C.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9.处理该事件应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恢复当地植被
B.清除污染物
C.加强废弃物排放管理
D.将污染物排入黄河进行自然净化
解析:第8题,该污染区域位于沙漠边缘,人口稀少,该事件不会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也不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但会损害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易造成其环境质量下降。第9题,将污染物排入黄河,易导致水污染,影响下游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用。
答案:8.B 9.D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可小至几微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一般来说,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式各样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完全被降解,但也在逐渐变小,形成微塑料。2019年8月,美国研究团队在北极地区钻取的冰芯样本中发现大量微塑料。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自然地理过程中,最有可能将微塑料转移到北极地区积雪、冰川中的是(  )
①水循环 ②洋流 ③大气环流 ④生物循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为减少北极地区微塑料污染,人类可以采取的行动有(  )
A.杜绝使用塑料制品
B.推广使用塑料替代品
C.建立废塑料回收机制,并燃烧处理
D.减少向海洋倾倒塑料垃圾
解析:第10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及径流等环节,其中水汽输送环节有可能将微塑料带到北极上空,进而随着降雪降落到地面,而水汽输送又是由大气环流实现的,①③正确。洋流是海水的有规律流动,可能将微塑料送达北极地区的积雪、冰川中,②正确;生物循环是发生在地壳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不会将微塑料带到北极地区的积雪、冰川中,④错误。故选A。第11题,杜绝使用塑料制品,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不现实,A错误。推广使用塑料替代品,可使塑料垃圾减少,B正确。废旧塑料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C错误。向海洋倾倒塑料垃圾,影响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应禁止,D错误。
答案:10.A 11.B
12.下面三幅图中,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2)题,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第(3)题,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方面来分析。
答案:(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指向农村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PAGE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2.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
D.海洋污染
3.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解析:第1题,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A对。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B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C对。由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全球所有国家中,发达国家应负主要的责任,D错误。故选D。第2题,只有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选C。第3题,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A错。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B错。“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吸收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C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到2004年为14.8%,D错。故选C。
答案:1.D 2.C 3.C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积极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促使维护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要求是(  )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5.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众应该做的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6.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高质高能,技术先进
C.包装轻便,易于携带
D.省时省力,净化环境
解析:第4题,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A正确。清洁生产过程需要在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各环节都注意保护环境,防治污染,B、C、D错误。第5题,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不是低碳消费,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错误。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B错误。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可以减少氯氟烃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C正确。注射器为医疗用品,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应使用一次性的,D错误。第6题,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A正确。在高质高能、技术先进和省时省力方面,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优势,B、D错误。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的包装并不一定会轻便,C错误。
答案:4.A 5.C 6.A
7.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违规征地、粗暴开发等乱象屡禁不止,秦岭北麓地区生态保护形势日趋严峻。自2018年7月起,陕西省开展了整治秦岭违章建筑的专项行动。
列举秦岭的生态功能,并分析拆除违章建筑对秦岭生态环境功能的有利影响。
解析:秦岭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拆除违章建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有利于生态修复,保护植被。减少硬化地面,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促进水循环。拆除违章建筑减少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地面积,植被得到恢复,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生态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利影响:有利于生态修复;减少硬化地面,促进水循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野生动物;恢复土地面积,提高环境承载力。(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赋分)
[能力提升]
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 ℃。据此,完成8~9题。
8.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9.“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解析:第8题,该行动属于“节能减排”行动,可减少能源的使用,可以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酸雨危害;①③⑤正确。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臭氧层。故选C项。第9题,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倡导节能减排,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故选A项。
答案:8.C 9.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
A.购物时使用廉价的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1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人定胜天的观点
C.绿色发展的观点
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解析:第10题,使用塑料袋易造成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第11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相关观点符合绿色发展的观点。
答案:10.A 11.C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3)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属于我国黄土高原,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以及疏密可知,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区,海拔多在1 000~2 000 m之间;同时,等高线弯曲错落分明,说明该地区地表较为破碎,沟壑纵横。第(2)题,该区域处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总量较少但降水集中,且降水的变率大,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地形千沟万壑,土壤因流水侵蚀严重导致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低(地形、水文、土壤),因生态脆弱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这句话在答案中不必体现,因为要求分析“自然原因”),又加剧了流水对表土的侵蚀(植被),综上所述,所以该地被称为“穷山恶水”。第(3)题,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生物措施方面: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工程措施方面:主要通过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在坡面上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防止泥沙流入河中。同时,还应该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地区的燃料问题,减少农村地区为获取生活能源从而对植被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脆弱的地区,可以实施生态移民。
答案:(1)海拔高度在1 000~2 000米之间,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等高线错落、弯曲,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
(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平整土地、打坝淤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态移民;兴修水库等。
PAGE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cs.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cs.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1.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划分的是(  )
A.资源管理保护区
B.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C.生物物种保护区
D.自然遗迹保护区
解析: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答案:A
2.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解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生物,D正确。
答案:D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4.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第3题,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A项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B错。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已经意义不大,C错。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D错。第4题,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到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A项符合题意。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度有所降低,B错。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盐度低,C、D错。
答案:3.A 4.A
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春季风力较大。下图为翡翠岛自然保护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目前,该地区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
A.西北内陆 B.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C.深海区 D.河流
6.图示地区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受(  )
A.冬、春季节偏东风的影响
B.涨潮海水的影响
C.夏、秋季节偏西风的影响
D.落潮海水的影响
解析:第5题,由该地区涨潮和落潮流速的差异可知,涨潮带向海岸的泥沙不会全部被冲走,有一部分沉积下来,它们是沙丘的主要补充沙源。故选B。第6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沙丘东侧较缓,西侧较陡,则沙丘东侧为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结合四个选项及材料可判断冬、春季节强劲的偏东风是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海水涨潮和落潮对沙丘形态的形成影响很小。故选A。
答案:5.B 6.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
(1)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可以判断出,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结合保护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保护区内人地关系紧张;保护区地跨五国,管理难度大。第(2)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世界上面积最大等,都是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答案:(1)草原退化,物种减少,偷猎、盗猎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2)区域面积大,物种多样;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
[能力提升]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种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B.地势崎岖,排水不畅
C.补给水源充足,河流众多
D.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9.下列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B.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C.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
D.加强对湿地的管理,禁止放牧
解析:第8题,湿地的形成从补给、地形、蒸发、下渗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河流蜿蜒,流向区外;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故B错误。第9题,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因此不能禁止放牧,D错。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天鹅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故选D。
答案:8.B 9.D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环境
解析:第10题,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下渗、蒸发和径流。湿地经常积水,地下水位高,①错误;气温低使蒸发量少,②正确;冻土使水不易下渗,③正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使地表容易积水,④正确。故选D。第11题,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世界最大的芦苇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根据材料,扎龙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故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
答案:10.D 11.C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如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解析:第(1)题,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影响极小有关。第(2)题,可可西里成为藏羚羊栖息天堂的原因从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天敌较少;政策保护;藏羚羊适应能力强等因素分析。第(3)题,冰川和湖泊具有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PAGE(共36张PPT)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内部结构 功能
核心区 以保护种源为主,严禁一切干扰;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
缓冲区 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观测、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
实验区 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可建立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作用 内容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类型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也为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了准则
贮备
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庇护所,并为物种的生存和自然进化提供场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物种个体、种群和群落,保证了物种正常发育与进化,还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而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巨大。森林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缓地表径流及雨水下渗速度;森林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进而为维护生态安全具体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共47张PPT)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影响 表现
海平面上升 地球温度升高直接造成极地冰川和山岳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此外,温度升高的海水发生热膨胀,使海洋体积增加,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异常 温室效应加剧会加快海洋和地表水的蒸发速度,使世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一方面,世界上缺水地区的降水量和地表径流将进一步减少,旱灾加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洪涝灾害加剧。此外,全球变暖还会使局部地区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异常高温或低温、强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温度升高使中、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冻害减少,农业种植面积扩大,作物布局与熟制发生变化。在热带半干旱地区,若降水量不变,温度升高将加大土壤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水分缺失,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在中纬度地区,因气温升高、水分亏缺,粮食生产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异常将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扩大,危害加重,还可能伴随可种植作物多样性的减少
影响人类
健康 极端天气增多容易导致人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气候变暖还将扩大可携带病菌生物的生存范围,从而使流行病传播范围扩大,增加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患病风险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威胁国家安全 全球变暖可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多方面影响,且影响巨大,给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减灾防灾等带来严峻的挑战,进而威胁国家安全
碳减排 概念 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
核心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
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
主要手段 第一,理念更新、保护现有碳库;第二,政策指引;第三,技术支持;第四,国际合作
碳减排国际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联合国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实质性减排的阶段。人类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一个国际法律框架,用来限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干扰
碳减排国际合作 《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标志着碳减排国际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四个方面:①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碳减排的基本格局;②《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题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③《巴黎协定》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将从宏观的机制谈判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谈判转移;④《巴黎协定》标志着多元治理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亮点,城市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的表现突出
意义 从长远来看,碳减排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这是建立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合作通过公约及法律框架约束合作国家积极兑现碳减排的承诺,是碳减排行动的必然途径(共38张PPT)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
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偏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
湖滨、海滨 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
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干旱区 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植物 土壤盐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
种植前 种1年后 净减少 种植前 种1年后 净增加
柽柳 2.67 2.41 0.26 0.35 0.39 0.04
白刺 3.1 2.81 0.29 0.34 0.37 0.03
蔓荆 2.0 1.65 0.35 0.36 0.42 0.06
罗布麻 1.5 1.35 0.15 0.36 0.41 0.05
碱蓬 2.55 2.1 0.45 0.35 0.40 0.05
沙枣 1.28 1.07 0.21 0.36 0.43 0.07
枸杞 1.05 0.9 0.15 0.37 0.45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