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目
录
1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
第二单元 揭开信息处理工具的神秘面纱
3
第三单元 做计算机导购员
4
第四单元 设计数码相册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获取并鉴别信息
2
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3
聚焦信息社会责任
4
保护信息安全
5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获取并鉴别信息
2
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3
聚焦信息社会责任
4
保护信息安全
5
感受多样化的信息
探究信息的基本特征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我们看到的文字、图像(场景)和听到的声音等所承载的内容都是信息,信息需要借助某种载体表现出来。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载体:
通常,我们使用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来表达信息,他们被称为信息的载体。
A
B
1、说一说,从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是“信息”吗?
2、想一想,小明在地铁上的移动电视里看到“明天晴转多云”的天气预报信息, 该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相同的信息是否一定要依附于同样的载体?请举例说明。
议一议:
A
B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3-6,归纳总结教材中列出的信息基本特征有哪些,并列出相应实例。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信息的基本特征:
时效性
共享性
真伪性
普遍性
依附性
价值性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1、“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
2、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在家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3、初生的婴儿和初一的学生同时拥有同一本信息技术课本。
5、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4、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6、手机QQ收到来历不明的号码发送的中奖信息。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共享性)
(时效性)
(真伪性)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1、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2、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好说明信息具有(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3、(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传递性 D.依附性
C
C
B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4、学校通过广播报道校运会赛事信息,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
A.动画 B.声音 C.视频 D.图形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B
D
B
第一单元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 XXX
下节课见!!!
CLASS OVER
电话:XXXXXXXXXX活动一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通过日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难点:信息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概念性的知识了解的不多,本节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的概念,初步形成信息技术的理论意义建构。本节课的难点是信息技术的特征,教材中有多项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也设计了不少生活的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无处不在,为理解信息技术,端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有帮助。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看图说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PPT展示图片:风景照、列车时刻表、新闻联播
导入语:同学们描述的内容就是图片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小小三张图片就能传达出如此多的信息,可见信息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丰富多彩的信息。
新课讲授
信息的概念
活动一 请学生列举学习生活中的信息
目的:(1)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引出信息的概念:我们看到的文字、图像(场景)和听到的声音等所承载的内容都是信息。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载体形式: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
活动二 说说做做
思考回答:(1)说一说,从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是“信息”吗?
(2)小明在地铁上的移动电视里看到“明天晴转多云”的天气预报信息,该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课堂讨论:相同的信息是否一定要依附于同样的载体?请举例说明。
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渡语:刚刚我们讨论了“相同的信息是否一定要依附于同样的载体?请举例说明。”这一问题,大家的回答都很棒。这个问题再一次论证了信息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这就反映出信息的一个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信息的基本特征的学习。
活动三 信息归纳小能手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3-6,归纳总结教材中列出的信息基本特征有哪些,并列出相应实例。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评价总结。
目的:(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
学生间相互交流自行解读,教师再加以评价总结,学生更容易对新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与有意义建构。
活动四 你问我答
利用点名器随机抽取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说一个信息的基本特征,另一位同学举出相应事例。两人一组,抽取四组。
目的:(1)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2)检验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是否掌握。
3、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事例反应的信息特征是什么。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依附性)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在家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共享性)
初生的婴儿和初一的学生同时拥有同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价值性)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时效性)
手机QQ收到来历不明的号码发送的中奖信息。(真伪性)
选选填填
①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②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好说明信息具有( C )。
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③(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传递性 D.依附性
4、课堂总结
教师寄语: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