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共690首诗。
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间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谥曰章。善于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今存《徐孝穆集》6卷、《玉台新咏》10卷。
乐府:
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文学地位极高,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
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乐府诗艺术特色:
①叙事性强:叙事曲折淋漓,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
②艺术手段丰富:赋、比、兴能继承,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
③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和押韵灵活自由。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如“歌”“行”“吟”“曲”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行》《白头吟》《西洲曲》),被称为“乐府歌行体”。
偏义复词:
两个词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做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偏义复词应该是古代的一种语言习惯,有凑足音节的作用。
①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往来无白丁”中的“往来”,侧重于来;
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侧重于远;
③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其中,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④《鸿门宴》中的“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入。
如果没有补衬的词,读读看,很不顺口:往(来)无白丁,忘路之远(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复词:
便可告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
父兄:愿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长。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一词多义——相
(1)(xiāng),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
及时相遣归
久久莫相忘
嬉戏莫相忘
还必相迎取
誓不相隔卿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好自相扶将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
(2)相(xiāng),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3)xiàng 名词,相貌;宰相,丞相。
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相见常日稀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
(4)xiàng 动词,观察;辅助,帮助。
悔相道之不察兮。 乐桓子相赵文子。
一词多义——相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一词多义——见
动词,见面
副词,被
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见谅”“小子无知,幸勿见怪”“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可见这个故事真实可考。
小序中的“庐江府”在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与怀宁县。这两县在汉代都隶属庐江郡。焦仲卿为潜山县焦家畈(fàn)人,刘兰芝为怀宁县刘家山人,两家仅一河之隔。如今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潜山市车轴寺高速出口旁)建有孔雀东南飞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诗前小序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诗有何作用?
(1)五里短亭十里长亭,是中国古代人的话别之地。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借孔雀起兴,引出全诗故事,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3)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暗示全篇的作用。
(4)在结构上,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
如何理解结尾“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梁祝》中的“化蝶”。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控诉。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加深了悲剧意蕴,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探究:
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不满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人物 视角 语言 评价
刘兰芝 焦母眼中
刘焦仲卿眼中
刘兰芝眼中
焦仲卿 焦母眼中
焦仲卿眼中
焦母 刘兰芝眼中
焦仲卿眼中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幸复得此妇”“女行无偏斜”
“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昼夜勤作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何乃太区区”
“儿已薄禄相”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逼迫有阿母”
没有礼节,举动随意,不尊重婆婆
美好,没有过错
知书识礼,勤劳,顺从,没有过错
魅力无限的能干人才;
受妇人蛊惑的糊涂蛋。
前途平平的平庸男子
刻薄刁钻,暴躁无情
绝对的权威
认知偏差
《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yuě yī 打嗝儿)、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yí鼻涕);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里。”
《女诚·曲从》:“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
理想儿媳的传统标准
偏差1
【译文1】:父母公婆如果有什么事情唤,先要用“唯”答应,之后再恭敬地回答。在他们面前进退拐弯态度都要庄重,升降堂阶和出入门户都要俯身而行。在父母公婆面前不能打饱嗝、打喷嚏、咳嗽、打呵欠、伸懒腰,不敢东倒西歪左靠右倚,不斜视,不吐唾沫、擤鼻涕。在父母公婆面前即便感到冷也不会随意添加衣物,身上发痒也不敢抓挠。
【译文2】:婆婆吩咐的这件事情合乎道理,固然应当从命。如果婆婆吩咐的这件事情不合情理,妇人明明知道不对,也应当顺着婆婆的意思去做,不要和婆婆争论是非曲直。
《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yuě yī 打嗝儿)、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yí鼻涕);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里。”
《女诚·曲从》:“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
理想儿媳的传统标准
退步式的反抗,倔强与刚毅。
完全顺从,唯唯诺诺;无是非观,丧失独立人格。
VS
偏差1
焦母眼中的焦仲卿,与焦仲卿的实际情况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
偏差2
明确:
不一致,焦仲卿只是庐江府小吏,就是太守府里的奉小小办事员,可是在焦母眼中却成了“仕宦于台阁”,即在大的官府里做官的人。焦家可能是寡母当家的破落大户,光耀门仕楣的重任压在焦仲卿身上。“仕宦于台阁”大概是焦母的美好期望,正因为这种期望过于强烈,不自觉中就把它当作了现实,所以产生了认知偏差。
焦母对焦仲卿的期许,与焦仲卿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君这种矛盾与偏差,会不会导致刘兰芝被休弃?
偏差3
明确:
会。焦仲卿认为自己“薄禄相”,可见他对自己的前途期望不高,胸无大志。这与焦母的期望相去甚远。可焦母自然认为儿子是很有才干的,认为他之所以这样糊涂,明显是受么了妻子刘兰芝的蛊惑。在焦母看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答焦仲卿一味沉溺于爱情中,必然影响前途。因此,焦仲卿对妻子的认同与维护,反而成了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之一。
链接资料:关于封建礼法
《大戴礼记 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到了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常见的几种结论
①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②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③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④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善良,刚强,忠实于爱情。她勇于与封建家长制作斗争,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出最后的反抗。
焦仲卿:软弱,但忠于爱情和反抗封建礼教。他对母亲存有幻想和顾恋,但他最终能够冲破家长制的束缚,以自缢于庭树,表现出叛逆的精神。
焦母:横暴专行,冷酷无情。为了遣回兰芝,不惜对儿子软硬兼施,以达到维护家长权威的目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她和兰芝的哥哥一手造成的。
刘兄:专横跋扈、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他与焦母一起成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陆游与唐婉是一对恩爱夫妻。不料陆母逼迫陆游休弃唐婉。在陆游的百般劝说、哀求而无效的情势下,二人终于被迫分开,唐婉改嫁赵士程,彼此音讯全无。后在一次春游中与唐婉偶然相遇于绍兴城南沈园。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上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怅然久之”,在沈园的墙上题写了哀婉动人的《 钗头凤》词。唐婉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唐婉由于伤心过度,不久就郁闷愁怨而死。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明确:
没人可以帮助她们。从表面上看,是焦母、刘兄逼死了焦刘夫妻,但从根本上看,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害死了这对有情人。封建礼教蛮横地剥夺了臣、子、妻等下位者独立自主的权利,对妇女的禁锢和迫害尤其严重。封建家长用制度、伦理所赋予的权力,把自己的观念任意强加给自己的亲人,而他们的权力却又缺少监督和制衡。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贤惠的刘兰芝们可以找谁主持公道?谁有权力来监督、制衡焦母、刘兄们?
明确:
焦仲卿至少可以在三个时间点作出努力。首先,在两人结婚之初,焦仲卿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刘兰芝。当刘兰芝的倔强与刚毅开始与焦母的专制发生矛盾时,应尽早居中调停,不让矛盾升级。其次,在刘兰芝被遣归之初,不要只顾当府衙里的事情,要积极想对策。比如在母亲面前据理力争,到岳母、舅兄面前表明心意。最后,如果事情真的无可挽回了,在刘兰芝再嫁前,焦仲卿也不应该说“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样讥讽的话。这样的话无疑是压垮刘兰芝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惜,焦仲卿并没有这样做。他的懦弱、优柔、不够清醒,也是导致两人爱情悲剧的原因。
假设时间倒流到刘兰芝刚嫁到焦家时,如果你是焦仲卿,你认为能做些什么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情节 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同
异 《孔雀东南飞》
《氓》
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都具有代表性
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
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
女主人公都勤劳、美丽、自尊
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
都有民歌特色
刘兰芝多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
用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
语言更为口语化、句式灵活,对话生对话生动
女主人公刚烈、清醒、决绝
第一人称叙事,抒情性强
通篇四言句式,语言更为典雅
十二时辰表
十 二 时 夜 半 鸡 鸣 平 旦 日 出 食 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昃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时 辰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现代 时间 23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1 11 ↓ 13 13 ↓ 15 15 ↓ 17 17 ↓ 19 19 ↓ 21 21
↓
23
zè太阳偏西
bū本义:申时
临近中午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夜 五更 现今时间
黄昏 甲夜 一更 19-21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
夜半 丙夜 三更 23-1
鸡鸣 丁夜 四更 1-3
平旦 戊夜 五更 3-5
奄奄黄昏后 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 夜里9点到1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