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作文专题】记叙文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四:阅读语段,概括分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作文专题】记叙文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四:阅读语段,概括分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6: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考点四:阅读语段,概括分析
一、考点形式
1、第x段运用了何种方法或手法,有何作用?
2、第x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第x段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二、句段的作用
开头语段
中间语段
结尾语段
不同位置
作用不同。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一)开篇点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矛盾)
(二)总领全文
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猫》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三)引出下文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台阶》
2.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1、那是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件事。
2、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
(四)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2、 嘘!小声点,这事我只对你说,这是我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我有一个秘密》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
(《背影》朱自清)
2.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
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六)奠定感情基调
奠定了﹍﹍﹍ ﹍感情基调
(七)渲染气氛
1、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高尔基《海燕》)
渲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紧张气氛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开头句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出下文;
4、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5、奠定感情基调;
6、渲染气氛;
7、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二)结尾句段的作用
(一)照应题目或开头,首尾呼应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二)结尾句段的作用
(一)照应题目或开头,首尾呼应
(二)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的母亲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 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二)结尾句段的作用
(三)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1、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2、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二)结尾句段的作用
(四)含蓄委婉,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 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2、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二)结尾句段的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首尾呼应
结尾语段的作用
2、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3、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4、含蓄委婉,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一)承上启下(过渡)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侧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之死》
作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杨修被杀的深层原因,课文由此进入插叙;在内容上,则是总写杨修被杀的原因:恃才放旷。
三)中间句段的作用
(二)照应前文
1、“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2、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3、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三)中间句段的作用
(三)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芦花荡》
2、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护,改日来烧纸钱。”
《水浒传》
三)中间句段的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过渡)
2、照应前文
3、为下文作铺垫
4、插叙,交代补充文章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