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4讲 教材基础实验(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4讲 教材基础实验(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4 19: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14讲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
网络建构
1. 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类实验与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将斐林试剂加入果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  )
(2)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不再显示紫色。 (  )
(3)用新鲜的羊血细胞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
[解析] (1)斐林试剂是蓝色的,因此将斐林试剂加入果糖溶液中,溶液不可能呈现无色。
(2)蛋白质变性后,肽键并没有被破坏,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仍显示紫色。
(3)羊成熟的红细胞有颜色,且无细胞核,不适合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
×
基础速查拾遗
(4)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取菠菜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  )
(5)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越来越深。 (  )
(6)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  )
[解析] (4)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可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5)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由于细胞不断失水,因此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越来越深。
(6)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


基础速查拾遗
(7)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观察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
(8)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
[解析] (7)该实验中细胞已解离死亡,不能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
(8)应先对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后固定,再制片。
×
×
基础速查拾遗
2.下列关于模拟调查类实验与验证和探究设计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
(3)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  )
基础速查拾遗
[解析] (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物质运输效率。
(2)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3)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发生水解,只能检测淀粉。
×
×
×
(4)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  )
(5)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而每个小桶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数量无须相等。 (  )
(6)将酵母菌培养液滴满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  )
(7)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  )
基础速查拾遗
[解析] (4)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5)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无须相等,而每个小桶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6)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养液。
(7)预实验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的,而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
×
×
实验名称 观察 方式 观察 对象 细胞的 状态 染色剂 常用实
验材料
观察 叶绿体 原 色 观 察 叶绿体 ①      无 菠菜叶或
藓类的叶
紫色大 液泡 ②    观察植物 细胞质壁 分离与复原 紫色洋葱
③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1.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
活细胞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活细胞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 观察 方式 观察 对象 细胞的 状态 染色剂 常用实
验材料
观察DNA、 RNA在细 胞中的分布 染 色 观 察 DNA、 RNA 死细胞 ④         人口腔上
皮细胞或
⑤   
    
   
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 活细胞 ⑥     人口腔
上皮细胞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
实验名称 观察 方式 观察 对象 细胞的 状态 染色剂 常用实
验材料
观察根尖分 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染 色 观 察 染色体 ⑦    ⑧    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 染色体数目 变化 染色体 死细胞 ⑨         洋葱根尖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死细胞
龙胆紫染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2. 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有颜色
漂洗

3. 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紫色大液泡

取材部位 实验名称 取材原因
叶 鳞 片 叶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外表皮细胞含
     
观察DNA和RNA在 细胞中的分布 内表皮细胞
近于   色
管状 叶 叶绿体中色素 的提取与分离 色素含量多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分裂能力强
染色体
取材部位 实验名称 取材原因
根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 细胞的有丝分裂  材料易得,且分生区细胞
        ,     数目少,易于观察
低温诱导植物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  材料易得,且低温下根尖也能分裂生长,诱导染色体变异率较高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被高渗溶液处理后的紫色洋葱细胞失水,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B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符合题意;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
C
1. 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
B.被高渗溶液处理后的紫色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温水处理后的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D.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D
2. 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95%酒精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取黑藻小叶→制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C.观察有丝分裂:剪取根尖→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D.观察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0.3 g/mL蔗糖溶液→观察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脂肪的鉴定,其步骤为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制片→观察,A错误;
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的步骤是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观察有丝分裂:剪取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C错误。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B
3. 洋葱是实验中常用的生物材料,下列与洋葱有关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提取和分离绿叶色素实验中,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C.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显红黄色
D.用光学显微镜持续观察某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可见染色体移向两极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A错误;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但是外界溶液要带颜色,方便观察,B正确;
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C错误;
用光学显微镜持续观察某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D错误。
【归纳提升】 (1)显微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的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成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2)观察减数分裂用蝗虫精母细胞固定装片,不需要制片。
(3)观察线粒体、叶绿体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一定要用活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用活细胞或死细胞;其余的观察类实验用死细胞。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考点二 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1. 列表比较六种物质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斐林试剂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或红色)
实验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材料 备注
淀粉 的鉴定 碘液 蓝色  脱色的叶片 无
还原糖 的鉴定 ①   ②      苹果或梨的匀浆等  试剂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脂肪的 鉴定 苏丹Ⅲ (或苏丹 Ⅳ)染液 ③     花生种子  组织样液用肉眼观察;切片法需用高倍镜观察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双缩脲试剂
紫色
实验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材料 备注
蛋白质 的鉴定 ④     ⑤     豆浆、稀蛋清等  先加A液,摇匀后加B液,B液不能过量
模拟尿 糖的检测 葡萄糖 试纸 有色  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 无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无水乙醇
层析液
研磨得更充分
蓝绿色
实验名称 试剂 颜色 生物材料 备注
叶绿体中 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  提取液:⑥       分离液: ⑦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叶绿素a呈⑧    ;叶绿素b呈黄绿色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⑨       ;加入碳酸钙是为了⑩ 
   
防止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
2. 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试剂 实验名称 作用
酒 精 50%的酒精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①     
70%的酒精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②        
③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与盐酸混合,使组织细胞分离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④        ;与盐酸混合,使组织细胞分离
⑤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溶解并提取色素
3. 酒精与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洗去浮色
固定形态,防止腐烂
洗去卡诺氏液
95%的酒精
无水乙醇
试剂 实验名称 作用
盐 酸 8%的盐酸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⑥      
      ;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⑦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与酒精混合,使组织细胞分离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15%的盐酸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A
1. 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无 马铃薯匀浆
B RNA 甲基绿 绿色 不需要 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需要 豆浆
D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不需要 苹果或梨匀浆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马铃薯匀浆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A正确;
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B错误;
鉴定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苹果或梨匀浆含有丰富的还原糖,且自身是白色的,可以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原料,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反应,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A
2. 酒精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实验中酒精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可用于解离
B.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为色素提取剂
C.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洗去浮色
D.在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实验中,一般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为防腐剂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按照1∶1混合后可用于解离,A正确;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作为色素提取剂,B错误;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一般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
在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实验中,一般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作为防腐剂,D错误。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归纳提升】 有关颜色反应实验中的“颜色”
颜色 原理
红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③RNA+吡罗红染液→红色
④染色体+醋酸洋红液→红色
黄 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颜色 原理
绿 ①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②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③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酸性条件)
蓝 淀粉+碘液→蓝色
紫 ①染色体+龙胆紫溶液→紫色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考点三 模拟调查类实验
1. 列表比较三个模拟调查类实验
标志重捕法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样方法
研究性 课题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计算方法
种群密度 的调查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①     =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②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取样器取样法
目测估计法
研究性 课题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计算方法
调查人群中 的遗传病 发病率 汇总法  发病率=×100%
遗传方式 家系 分析法 —
土壤中 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 的调查 土壤小动物 ③    记名计算法、
④      
2. 模拟调查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随机性
3. 辨析四种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调查方法 适用范围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样方法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虫卵
抽样检测法 (显微计数法)  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
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D
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单子叶植物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湿地边的挺水植物芦苇属于种群,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否则调查结果不准确,B错误;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C错误;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果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D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D
2. 下列调查活动和实验中,表述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染色体类型
B.调查种群密度时,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最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调查方法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取重复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染色体类型,A错误;
调查种群密度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统计方法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重复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
考点四 验证和探究设计类实验
1.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2. 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分析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  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液面的高度、温度等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pH   酶的活性(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  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氧的有无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酒精的产生(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葡萄糖溶液的量、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的导管的大小等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琼脂块体积的大小  物质运输的效率  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等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量  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
 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时间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中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
3. 常见实验结果的检测指标
考点互动探究
主干整合
(1)净光合速率: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淀粉积累量。
(2)呼吸速率:O2吸收量、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3)原子转移途径:放射性。
(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程度。
(5)细胞是否死亡: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能否被台盼蓝溶液染色。
(6)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7)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8)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D
1.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中,选材及检测指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材 检测指标
A  探究酶具有高效性  蛋白质、蛋白酶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观察颜色变化
B  探究酶的最适pH  淀粉、新鲜的唾液  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C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  气泡产生速率
D  探究酶具有专一性  蔗糖、淀粉、淀粉酶  用斐林试剂检测观察砖红色沉淀产生情况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蛋白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即使蛋白质分解完,加入双缩脲试剂也会变为紫色,A错误;
酸性条件下淀粉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淀粉、新鲜的唾液探究酶的最适pH,B错误;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
淀粉酶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蔗糖,通过检测是否生成还原糖可探究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考法提炼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错误;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无氧气是自变量,B错误;
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是自变量,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C正确;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是自变量,D错误。
C
2. 下列对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
1. [2021·全国乙卷]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理真题明高考
A
理真题明高考
[解析] 本题考查课本实验。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A错误;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正确;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中央大液泡,便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故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D正确。
理真题明高考
2. [2021·河北卷] 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B.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
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
D.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B
理真题明高考
[解析]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先混合再使用,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硫酸铜的作用是提供铜离子,它们的作用不同,A正确;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难被甲基绿着色,B错误;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C正确;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指土壤动物物种数目的多少,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
理真题明高考
3. [2020·全国卷Ⅰ] 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
A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理真题明高考
[解析]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材料,A错误;
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可用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正确;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C正确;
人口腔上皮细胞无色、易获取,适宜作为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D正确。
理真题明高考
4. [2020·全国卷Ⅱ]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解析]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A正确;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B错误;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C正确;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观察荧光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D正确。
B
1.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和丁分别为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和花青素
B.秋冬季节银杏树叶片中色素丙和丁明显减少
C.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D.四种色素中,甲和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解析] 根据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距离,可以判断甲是叶绿素b,乙是叶绿素a,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A错误;
秋冬季节由于温度较低,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升高,叶片呈现黄色,B错误;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分解,C错误;
甲和乙分别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正确。
2. 以下涉及酵母菌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一组为空白对照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只能利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在线粒体内产生丙酮酸、二氧化碳、水
A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解析]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A正确;
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组别均为实验组,B错误;
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可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者肉汤培养液培养酵母菌,C错误;
产生丙酮酸的反应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3. 某兴趣小组设置了4种不同的培养条件来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规律,培养条件及结果图所示。结合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组只要继续按时更换培养基,则酵母菌种群就会按照指数增长
B.更换培养液的时间缩短,可以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
C.c组摇床可以让营养物质与酵母菌的接触更充分,因此达到K值时间较d组短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A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解析] 曲线a组即使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但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空间也是有限的,故酵母菌种群数量不是以指数形式增长的,A错误;
更换培养液的时间缩短,酵母菌的营养物质更充足一些,可以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B正确;
c组摇床可以让营养物质与酵母菌的接触更充分,因此达到K值时间较d组短,C正确;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D正确。
4. 大豆品种C(主茎型)、大豆品种D(分枝型)的基因型不同。某课题小组用不同浓度的IAA和乙烯利分别对以上两品种大豆的下胚轴进行处理,以研究二者对大豆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备用习题
不定根处理 浓度(μmol/L) IAA 乙烯利 品种C(1组) 品种D(2组) 品种C(3组) 品种D(4组)
0(蒸馏水处理) 12 13 12 13
10 21 14 10.5 8.8
50 32 30.8 17.3 8.5
100 28.5 18.5 15 6.3
200 - - 12 4.5
300 11.8 11.3 6.3 1.3
说明:“-”表示没有测量数据
(1)用IAA溶液对大豆下胚轴进行处理时,常用的方法是    、    。
沾蘸法
[解析] (1)用IAA溶液对大豆下胚轴插条进行处理,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沾蘸法、浸泡法,前者需要的激素浓度较高,处理的时间短,而后者需要的浓度较低、处理的时间长。
备用习题
浸泡法
(2)用浓度为50 μmol/L的IAA处理时,对大豆不定根的形成表现为    作用;
用浓度为300 μmol/L的乙烯利处理时,对大豆不定根的形成表现为    作用。
促进
[解析] (2)结合数据可知,用浓度为50 μmol/L的IAA处理时,对大豆不定根的形成表现为促进作用;用浓度为300 μmol/L的乙烯利处理时,相关数据低于对照组,因此该浓度的乙烯利对大豆不定根的形成表现为抑制作用。
备用习题
抑制
(3)用蒸馏水处理时,没有给予“外源激素”,大豆下胚轴也能生出一些不定根,其原因是                         。
植物内部有激素,也能促进生根,所以能生出一些不定根
[解析] (3)用蒸馏水处理大豆下胚轴,尽管没有给予外源性激素,但大豆下胚轴自身也能产生植物激素,进而使不定根生长出来,所以大豆下胚轴也能生出一些不定根。
备用习题
(4)通过对第1组和第2组实验数据的(纵向、横向)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②                           。
IAA对两个品种大豆不定根的形成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
[解析] (4)表格中第1组和2组的实验结果表明;①(纵向)IAA对两个品种的大豆不定根的形成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即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两重性;(横向)②且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下,品种D形成的不定根数量比品种C少。
备用习题
在相同的IAA浓度下,品种C形成的不定根都比品种D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