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少年闰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B.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C.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D.“少年闰土”选自《故乡》,作者是鲁迅。
2.“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A.十五岁 B.二十岁 C.十六岁 D.十八岁
3.选词填空。
注重 郑重 隆重
在乡下,有些大户人家到现在还保留着祭祀祖先的习俗,同一家族的按宗谱轮流,几年才轮到一回,所以都很( )。同时,他们都很( )排场,叫的人很多,事情往往办得很( )。
4.择优录取
端详:
A.仔细地看 B.详情 C.端庄安详①他拿着照片,仔细地端详。 ________②想知道真相,请听我细说端详。 ________③他文明有礼,举止端详。 ________
5.下列句中“素”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颜色单纯,不艳丽:②本来的,质朴的;③平素,向来:④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1)我素不知道大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2)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3)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
(4)她这件衣服真素净。(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二、填空题
6.在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________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________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________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7.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三、语言表达
8.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这句话中的“素不知道”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如许”可以换成“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印……”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0.以上片段节选自______的小说______。
11.理解选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素:__________________单: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许——( )稀奇——( )
1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指文中闰土给“我”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新鲜事。
15.“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含意是( )
A.院子是四方的,所以在院子里往上看,天空是四角的。
B.“我”和“我”的朋友在高墙大院看天空,看到的天空是四方的。
C.“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在高门深院内,视野非常狭窄。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6.按课文原文将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17.“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是对闰土的( )描写。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时动作的有力与迅捷。
18.这段话在全文所起的特殊作用有:( )(多选)
A.描绘情境,对少年的出场起烘托作用。
B.营造气氛,设下悬念。
C.生动勾画人物,给读者以形象优美的感受。
D.埋下伏笔,照应后文。
19.这段话先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然后引出了画面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写了他__________的事。
20.作者以一幅特殊的场景开篇,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表现作者故乡环境的美好。
B.通过渲染海边环境的美好,为的是引出少年突出主体,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C.表达了作者内心悲伤的感情。
D.突出记忆中故乡的美好,凸显物是人非的悲惨结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考查标点符号。
D项少年闰土是课文名,用书名号。
2.B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郑重 注重 隆重
【详解】
略
4.ABC
【详解】
端详:a.仔细地看 b.详情 c.端庄安详,回答这道提示,要根据具体的题意来回答,则样就很容易回答这道题了。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
5.A
【详解】
本题考查多义字字义的辨析,要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作答。判断选择正确字义的方法:
①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字的几个字义。
②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
③将选择的字义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语义是否通顺,表达得是否准确。
④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根据上述方法,结合句意及语境选分析可知:
(1)“我素不知道大下有这许多新鲜事”这句话中“素”解释为平素,向来,句子的意思是我向来不知道大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2)“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句话中“素”解释为本来的,质朴的,句子的意思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本来的特点。
(3)“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这句话中“素”解释为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句子的意思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基本成分。
(4)“她这件衣服真素净”这句话中“素”解释为颜色单纯,不艳丽,句子的意思是她这件衣服颜色单纯,不艳丽。
6. 因为 而且 所以
【详解】
连接词是连接单字、片语或子句的字或字群,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英语词类中,连接词可说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点评】
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的掌握
7. : ; ,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 : ; ,
8. 爸爸说他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略
9. 向来不知道 这样
【详解】
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能力。阅读句子,理解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情感,替换的词语要准确,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向来不知道 这样。
10. 鲁迅 《故乡》
11. 向来,从来 只
12. 如此 新奇
13.孤陋寡闻
14. 西瓜被猹等小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15.C
10.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1.
本题考查字义。素:(1)白色;本色:~服。(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菜。~食。(3)本来的;原始的:~质。~材。(4)质朴;不华丽:朴~。~净。(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因~。元~。(6)副词。一向;向来;从来:~不相识。~有交往。(7)古称洁白的生绢:尺~。在这里指的是向来,从来。
结合句意,可知是“向来,从来”的意思。
单:不复杂;独一;只,仅;奇数的;薄,弱;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覆盖用的布;记载事物用的纸片;和尚称禅堂的坐床。结合句意,可知是:只,只是。
12.
本题考查近义词。如许:意思是如此,这样,这般。近义词:这样、如此。
稀奇:意思是稀少奇特。近义词:别致、希罕、瑰异、古怪、罕见、奇妙、新奇、奇异。
13.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孤陋寡闻:意思是见闻很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西瓜被猹等小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2)少年闰土主要内容:“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5.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都是些公子、少爷,整天生活在高墙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不满和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故答案选C。
16.深蓝 金黄 碧绿
17. 外貌 捏 刺
18.ABCD
19. 由远到近或由上到下 天空 圆月 沙地 西瓜 闰土 月下刺猹
20.B
16.
考查默写填空。
出自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
部分原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7.
考查人物描写。
由“十一二岁,项带银圈”可知描写了闰土的外貌,故为外貌描写。而由原文“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可知动词“捏”“刺”的使用,写出了闰土刺猹的迅疾有力。
18.
考查句段的作用。
前面的环境描写,对少年的出场起烘托作用。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刺猹场景的描写,可以充分突出少年闰土聪明、健康、勇敢的鲜活形象。给读者以形象优美的感受。同时可以如此细致的描写儿时的友人也显示出作者与闰土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向往。为后文两人依依惜别埋下伏笔。故为ABCD。
19.
考查写作顺序。
从原文原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以及闰土刺猹地描写,可以理解为从上到下的顺序。
由广阔的背景描写,再到闰土刺猹细节描写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由远及近。
根据文段“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可概括出景物有天空、圆月、沙地、西瓜等景物。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引出画面主人公,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闰土,写了他月下刺猹的事情。
20.
考查文段作用。
这篇文章是作者回忆闰土这个人物的,同时先进行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作者同过描绘了一幅“蓝"“绿”“黄”交相辉映的彩图,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