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17: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一、选择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义项。
1.有作其芒(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2.地履其黄( )
A.鞋子 B.踩、踏 C.执行
3.与国无疆( )
A.边界 B.疆土 C.极限(万寿无疆)
4.阅读选择题
狼老老实实地跟随着羊群,一点坏事也没干。牧羊人开始一直把他当作敌人一样小心防范,提心吊胆,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狼却一声不吭地跟着走,丝毫没有想抢羊的迹象。后来牧羊人不再提防狼,反而认为这是一头老实的护羊犬。一次,牧羊人因事须进城一趟,便把羊留下交给狼守护。
问:狼吃羊了没有?( )
A.吃了 B.没吃
5.理解“中国少年”,选择最准确的一项:( )
A.“中国少年”是指中国的少年儿童。
B.“中国少年”是指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C.“中国少年”是指年轻的中国。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掉“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夏天的骊山清泉汩汩,翠树掩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时节。(把“夏天”与“骊山”对调)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鳞爪飞扬 波光粼粼 B.地履其黄 天翻地覆
C.奇花初胎 苔藓植物 D.美哉 三年五载
二、填空题
8.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少年中国说》是_____朝末年_________所写的散文,写于_________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9.读拼音,写词语:
qián lóng dì lǚ shì yàn biān jiāng chū tāi
( ) ( ) ( ) ( ) ( )
三、语言表达
10.语言表达
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实现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中国主要靠什么?
_____
11.表达快乐岛。
新闻素材:
2011年6月4日北京市7万余名高考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的消息,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等情节严重的考生,将被取消各科高考成绩,禁考1年。
请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表。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选自《少年中国说》)
12.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岳武穆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_________。
13.理解句意,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现了岳飞对功名的无比渴望,对征战的无比轻视。( )
(3)“哀时客”是指为时局而哀伤的政客。( )
(4)“少年中国之少年”是指勇于担当,立志建设少年中国的一代民族新人。( )
14.根据意思写句子。
抛弃“哀时客”这一名号,把自己的名号改变成“少年中国之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由结尾的一句,我能体会到( )
A.作者不再因为时局而哀伤,而是树立理想,增强斗志,努力成为建设“少年中国”的“少年”。
B.从更改名字开始,努力改变自我。
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目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6.本文的作者是______。
17.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
(1)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 A.领土 B.鞋子 C.踩、踏
18.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D.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19.选文第②自然段写了很多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1.
考查汉字字义。
有作其芒: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芒:光芒。
2.
考查汉字字义。
地履其黄: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
3.
考查汉字字义。
与国无疆:像国土一样没有极限。疆:极限(万寿无疆)
4.A
【详解】
本段文字选自《伊索寓言》里《狼与牧羊人》的故事,解答本题需要对原来故事有一定掌握,文中当牧羊人走以后,“于是,狼乘此机会,咬死了大部分的羊。牧羊人回来,看见羊群被咬死了,十分后悔,并说道:‘我真活该,我为什么把羊群托付给狼呢?’”所以答案为A,狼吃了羊。
5.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理解“中国少年",选择最准确的一项“中国少年”是指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6.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
本题中修改不正确的是C项,本句话中语义矛盾,去掉“由于”二字,或去掉“导致”二字即可。
7.A
【详解】
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
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鳞爪”的“鳞”的读音为lín,“波光粼粼”的“粼”读音为lín。
B.“地履其黄”的“履”读音为lǚ,“天翻地覆”的“覆”读音为fù 。
C.“奇花初胎”的“胎”读音为tāi ,“苔藓植物”的“苔”读音为tái 。
D.“美哉”的“哉”读音为zāi,“三年五载”的“载”读音为zǎi,表示年,读 zài表示装载。
8. 清 梁启超 戊戌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要注意对文章的文学常识的积累。在本题中,《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写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9. 潜龙 地履 试验 边疆 初胎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潜、履、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潜龙;地履;试验;边疆;初胎。
10.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应是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而逐渐走向新生独立自主和自强的新生国家。靠少年们奋发图强。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中,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
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朝气蓬勃,繁荣富强的国家,是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而逐渐走向新生独立自主和自强的新生国家。而实现少年中国靠着是少年们的奋然而起,积极进取。
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作者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
此题答案不唯一,能够写出作者对独立自主和自强的新生国家的期待,以及对中国少年给予的厚望即可。
11.诚信为立人之本。没有诚信,即使考上大学也成不了栋梁。

12. 梁启超 岳飞
13. √ × √ √
14.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15.A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和分析,在本题中,本段选文的作者是梁启超,岳武穆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2)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这两句话是岳飞《满江红》词中的名句,现在多用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3)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4)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抛弃“哀时客”这一名号,把自己的名号改变成“少年中国之少年”意思是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由原文结尾的一句“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我能体会到作者不再因为时局而哀伤,而是树立理想,增强斗志,努力成为建设“少年中国”的“少年”。
16.梁启超
17. A C
18.(1)——C
(2)——D
(3)——A
(4)——B
19.因为这些喻体都有着新生的活力,进取的志向和不可抵挡的强盛之力。突出了少年中国的特征和发展前途。
16.
此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17.
此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1)“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的意思是: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的意思是:头顶着苍茫的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18.
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译文: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面!
19.
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红目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可知,短文用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