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17: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图。读图,影响图中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2.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水盐度高 B.海水浮力变大
C.船排水体积 D.海水密度变小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下面左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某监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右图中监测站位于左图中的(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6.右图所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是( )
A.表层向深层递增 B.1000米以下变化较大
C.表层向深层递减 D.1000米以上相对稳定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9.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气温 C.海区封闭程度 D.陆地淡水注入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1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的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13.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海水密度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1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60°N海区比60°S海区水温高、盐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气候 B.大气状况、洋流
C.降水、海陆分布 D.洋流、入海径流
17.关于海水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城向两极海域升高
B.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
C.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特点比较接近
D.海水盐度、温度与蒸发量受海水密度影响
18.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盐度会影响海上航行
B.海水密度影响污染物扩散
C.可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
D.渔业生产与海水温度无关
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20.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某海域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一年中,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该海域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判断该海域是以下哪个海域( )
A.黄海 B.巴伦支海 C.阿拉伯海 D.南海
下图中的四条曲线为太平洋不同纬度海域(10°N、25°N、50°S、70°S)的盐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代表赤道附近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
A.a B.B C.C D.D
26.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是( )
A.最高地处副极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B.最低地处河流入海口处,有大量淡水注入
C.最高地处副热带,蒸发强烈,降水稀少 D.最低地处赤道,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27.关于图中曲线所在海域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500米开始,四条盐度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B.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低是因为入海径流量大
C.海水自表层到水深1500米处盐度逐渐降低 D.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30.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大
C.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小
D.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有关,与海水运动无关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表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3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海区盐度比较,正确的是( )
A.甲海区比乙海区盐度高 B.甲海区比丁海区盐度高
C.乙海区比丙海区盐度低 D.丙海区比丁海区盐度低
33.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密度与深度呈正比
B.温度高的海域海水密度相对较大
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D.“海中断崖”现象与海水密度垂直分布有关
二、综合题
34.【选做题1——海洋地理】下图为全球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的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5.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甲为“搁浅冰山照片”,图乙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_______。
36.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并成功坐底(主动安全搁浅),坐底深度10909米。万米水压强度,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同时踩在人的背上。下图中甲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乙图为红海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代表海水盐度分布的曲线是序号_____________。图中M点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请注明单位)。
(2)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海水深度与压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区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世界海水密度的因素,据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减低,海水吸收的热量减少,因此密度不断增大,A正确。故选A。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盐度、压力。
2.A
【详解】
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高,密度大,轮船吃水深度变浅,A正确、D错。海水浮力变大不是根本原因、跟船排水体积无关,BC 错,故选A。
3.D
4.C
3.
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该题选D。
4.
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D错误,所以该题选C。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5.A
6.C
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海水表层和垂直水温分布情况。突出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特别是图示信息的阅读理解,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5.
从右图中某监测站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来看,表层水温大于10℃小于20℃;左图中甲乙丙丁对应中只有甲点符合右图中海水表层水温数值,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
结合右图可知,海水温度随深度从表层向深层递减,A错误C正确;在1000米深度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迅速降低,1000米深度向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BD错误。故选:C。
1、大洋表层温度分布有如下特点∶(1)大洋表层温度从高纬度海域向低纬度海域逐新增加,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水温从 0℃增加到 28℃左右,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北半球由于受洋流及海底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多与纬线斜交,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等温线密集,东部比较稀疏。(2)寒暖流交界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海水温度变化特别大。(3)南北半球大洋表层水温不以赤道对称分布。北半球水温比南半球水温偏高,最高水温在 10 N 左右,与热赤道位置基本一致。由于三大大陆包围印度洋,并受暖流影响,因此印度洋为四大洋中水温最高的海域。
2、水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水温不均匀递减,海水在 600~1000 米内变化显著,1000 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3、 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水温的日变化,影响水温的日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季节、天气状况、凝和地理位置等。一天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 14~16 时。(2)水温的年变化。影响水温年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年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 8 月份。
7.B
8.B
9.D
7.
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①曲线表示海洋表层温度,C、D错;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②曲线表示密度;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降低,③曲线表示盐度,B正确,A错。故选B。
8.
从图中看,赤道附近虽然气温高,但降水丰富,稀释作用强,故盐度较低,密度较小,B正确。故选B。
9.
60°N海区陆地面积大,有大量河流淡水汇入,而60°S多为海洋,导致60°S附近海区盐度高于60°N ,盐度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是陆地淡水注入,D正确。降水量、气温、海区封闭程度对其影响较小,A、B、C错。故选D。
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降低。
10.B
11.C
10.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B正确。盐度和温度对浮力影响较小。水下滑坡引起海啸是形成落差,不是浮力变化。故选B。
11.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错误。故选C。
12.A
13.C
12.
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时,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选A。
13.
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洋流性质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
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14.C
15.A
14.
据图由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可看出,表层海水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
据图由海水温度、密度及盐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可看出,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海水密度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赤道附近海水温度高,CD错误;赤道附近海水盐度较低,密度小,A正确,B错误。故选A。
地球上大洋表层海水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南北纬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而赤道附近虽然蒸发较大,但赤道附近降水多,使得盐度较低。
16.D
17.B
18.C
16.根据图示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60°N与60°S纬度位置、降水多少、大气状况等差异不大,排除ABC;60°N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地表径流注入,稀释了海区的盐度,且有暖流流经,海区水温相对较高,60°S缺少陆地,无地表径流注入,且有寒流流经,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导致两纬度海区水温和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入海径流,D正确。故选D。
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减小,A错。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故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B正确。海水盐度的变化与蒸发量的变化比较接近,C错。海水密度受海水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D错。故选B。
18.海水的盐度会对轮船的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海上航行的影响小(注意关键词“海上”航行),A错。海水密度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较小,海水的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较大(如风海流),B错。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C正确。海水温度与渔业生产关系密切,D错。故选C。
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在实际某海区盐度高低的分析中,要综合以上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19.A
20.C
19.
读图可知,2001年冬季,各海湾L值均大于2002年,因此海冰面积2001年大于2002年,A正确。10年间辽东湾L值年际变化最大(约150千米),因此辽东湾海冰面积年际变化最大,B错误。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L值相等,但渤海湾整体面积较莱州湾更大,因此渤海湾海冰面积应大于莱州湾,C错误。随时间变化各海湾L值有增有减,海冰面积也是有增有减,D错误。故选A。
20.
由图示信息可知,莱州湾为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较之于渤海湾、辽东湾的海河、辽河等河流汇入,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③正确;并且黄河含沙量较之于海河、辽河更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②正确。与太阳辐射、人类活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
莱州湾海冰多的原因: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并且黄河含沙量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
21.A
【详解】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水温一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深度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图中①曲线符合;故选A。
海水温度垂直分布规律: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①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②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③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22.D
23.B
24.A
22.
从图可以读出,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差异最小的季节在冬季。故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故选:D。
23.
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故B正确。故选:B
24.
该海域是黄海,从冬季最低气温为7℃来判断,巴伦支海早就结冰在0℃以下,阿拉伯海和南海在低纬度,冬季气温较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的有关知识。
25.B
26.C
27.D
25.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5°N地处副热带,盐度最高,故a线代表25°N盐度垂直变化,排除A项;50°S和70°S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c线代表50°S盐度垂直变化,d线代表70°S盐度垂直变化,排除C、D两项;赤道附近地区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但赤道地区盐度高于较高纬度地区,b线代表10°N盐度变化,B项正确。故选B。
26.
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是盐度最高,应位于副热带海区。其主要成因是受副高控制,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流入河流少,C对。A、B、D错。故本题选C。
27.
海水深度500米处,四条盐度曲线差距仍较大,A项错误;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低的原因是地处西风带,阴雨天多,蒸发较少,B项错误;不同纬度海水盐度垂直变化不同,C项错误;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D项正确。故本题选D。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28.B
29.A
30.B
28.
据图可知,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B对,ACD错。
29.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30.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D错误。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31.C
32.B
33.D
31.
1.结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图示三曲线特点可直接做出判断,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海水盐度变化曲线,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表示海水的平均密度,故C正确。
32.
结合图示信息,甲海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较低,乙海区处于副热带海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降水丰富,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丁海区由于纬度高,蒸发弱,且有大量淡水汇入,盐度最低低,所以乙海区比甲丙海区盐度高,排除AC错,丙比丁盐度高,排除D,甲和丁盐度都较低,丁有大量淡水汇入稀释,盐度比甲低,故B正确。
33.
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海水深度增加,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压强越大,海水密度就增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的,但不成正比,故A错,温度低的海域海水密度相对较大,故B错,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C错,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所以“海中断崖”现象与海水密度垂直分布有关,故D正确。
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4. 蒸发量 回归线 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4 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难度一般,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读图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海水表面蒸发量的变化曲线相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域。
(2)赤道附近虽海水水温高,但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稀释了海水盐度,所以海水盐度曲线呈波谷状。
(3)读图可知,60°S附近海水盐度约为34‰,与60°N附近海域相比,60°S附近海水盐度更高。其原因在于:60°S附近基本全是海洋,而60°N附近海区周边有大量河流水注入,河流水注入稀释了盐度。
35. 极地地区( 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
(1)纽芬兰岛附近受来自高纬度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出现大量的冰山,所以这些冰山来自极地地区,冰山融化导致附近海水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 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回升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36.(1)① 约1025kg/m3
(2)太阳辐射 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增大。(或海水压力与深度呈正相关)
(3)①红海地处副热带,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淡水汇入少;③海域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故盐度最高。
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密度和盐度的变化曲线的判断。。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是副热带海域最高,呈现双峰分布格局,故选①线。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向两极逐渐增大。故②线是密度。M点向左做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的交点,读取数值,约是1025kg/m3.
(2)本题主要考查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的主要因素。海水温度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域水温大致相同,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海水的压力随着密度变化越大,压力就越大。所以,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增大
(3)本题主要考查局部海域海水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其次还受到寒暧流的影响,河流径流注人量的影响;另外,海区的封闭度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海水盐度的高低。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 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因海区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南北纬30度附近)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 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向两极逐渐增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