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17: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植被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江苏南京的银杏谷,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下图为银杏谷和银杏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银杏林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叶缩小为针状 ②叶片宽阔 ③藤本、附生植物丰富 ④春季发叶 ⑤多革质叶片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④⑤
2.从北京到江苏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3.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5.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非地带变化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榕树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7.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8.下列月份中,榕树被吹倒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模式图中沿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土壤
10.图中甲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四季常绿 B.乙——叶宽而薄 C.丙——呈旗帜状 D.丁——叶呈针状
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4.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15.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 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
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 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植被主要是苔原,如地衣和苔藓类,仅有的树木是小极地柳和矮桦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该群岛多数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的因素是( )
A.风力 B.光照 C.土壤 D.水源
17.该群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是( )
A.人类破坏 B.风浪侵蚀 C.气温低,且冻土排水差 D.动物啃食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9.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图为我国不同省区的两位网友聊天截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导致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21.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洋洋家乡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呈革质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D.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23.下列植被类型中,群落垂直结构最为复杂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4.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某“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 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某“驴友”拍摄的流石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26.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
A.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C.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香樟树属于( )
A.混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8.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夏季暴雨 C.日温差大 D.冬季低温
2020年10月15日,第一届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开幕。林芝县生物多样性极高,彩林大部分分布在色季拉山一带,由于不同的植被颜色不同,从而造就了彩林风光。下图示意中国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林芝县成为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原因是( )
A.受夏季风的影响大,水热条件好 B.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C.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 D.雅鲁藏布江沿岸,水源充足
30.林芝县彩林景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纬度低,热量丰富 B.地势起伏大,水热组合差异大
C.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D.地热能丰富,热量条件好
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甲 D.④、乙
32.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33.右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综合题
34.图示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喀什)地区的自然带为____。
(2)马可·波罗沿A→B→C线路东行,依次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地球的____纬度地区最明显。
(3)简述马可·波罗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5.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植被叶片退化为____,是为了适应____环境。
(2)②植被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3)③、④两类植被叶片的显著区别是
植被类型 ③ ④
叶片特点 ____ ____
(4)我国茶树分布区往往多____(填图中代号)植被景观。
36.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南北狭长,景观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项目。
(1)从南部康县到北部敦煌自然景观迥异,说明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名称。
(2)沿河西走廊向西植被越来越稀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说明河西走廊风能资源丰富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简述河西走廊开发风能资源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1.
根据材料“每当秋风吹起,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叶片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树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植被。树叶缩小为针状为荒漠植被特点,①错;叶片宽阔,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②对;藤本、附生植物丰富,为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③错;春季发叶,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④对;多革质叶片,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⑤错。②④对,故选B。
2.
从材料可知,北京、江苏、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对。影响银杏树叶变黄主要是温度因素,和地形、降水和光照没有必然关系,A、B和C错。故选D。
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东非高原虽处赤道地区,但由于其地势高,该区多为热带草原,A错;
亚洲大陆东岸虽有回归线穿过,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该区多为森林,B错;
地中海周围由于夏季炎热干燥,多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对;
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影响,有大面积的荒漠,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4.A
5.B
4.
读图分析,甲为大漠胡杨,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A正确;B为兴安林海,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B错误;丙为海南椰树,分布在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C错误;丁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黄山,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D错误。故选A。
5.
结合上题分析,从丙到丁到乙,随纬度升高,热量减少,植被从热带季雨林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寒温带针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B。
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
6.B
7.D
8.C
6.
福建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题中提到榕树广泛种植,因此榕树应属于常绿阔叶林,B正确。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树种,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树种,针叶林为亚寒带气候典型树种。故选B。
7.
榕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冠较大;材料中提到,每年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说明榕树根系浅。故选D。
8.
榕树被吹倒的月份应是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的日期,可知8月份福州受台风影响频繁且风力较大,此时榕树最容易被吹倒。故选C。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且在夏季降雨量大,风力较大,容易对建筑物和植被造成破坏。
9.A
10.B
9.
读图分析,模式图中沿丙方向自然景观由雨林向阔叶林、针叶林和冰原苔原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条件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影响。故选A。
10.
结合上题分析,丙方向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变化,乙方向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变化;甲位于低纬地区,位于雨林和荒漠之间,因此最可能的自然带是热带稀树草原带。故选B。
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
11.A
12.C
11.
读图可以看出芦苇扎根生长在水中,因此能指示水湿环境,A正确;胡杨显示的是西北干旱环境,B错误;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扎根在岩石缝里,不能指示水湿环境,C错误;椰林,海南景点,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海滨,不能指示水湿环境,D错误。故选A。
12.
芦苇不是四季常绿的,秋季需收获,秋冬过后,枯败的芦苇容易腐烂于水中,不及时收割清理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胡杨是干旱环境生长的,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不具叶宽而薄,应是根深,B错误;迎客松位于高山之上,受风影响,具旗帜状,C正确;叶呈针状是针叶树的特点,不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椰林的特点,D错误。故选C。
芦苇的生态作用:
芦苇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芦苇能吸收水中的磷,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芦苇的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13.D
14.C
15.D
13.
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D正确;叶片肥大,会加剧水分蒸腾,不利于植物保持水分,②错误; 从景观图可看出,由于水分较少,植株并不高大,④错误。故选D。
14.
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故选C。
15.
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而干旱地区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因此最可能是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从而影响到灌丛沙堆的高度,D正确;区域气候、地貌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灌丛生长、发育及退化阶段中,风力、沙源变化较小,A、B错误;短期内动物数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故选D。
灌丛沙丘一般出现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绿洲边缘地带,灌丛沙丘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指示了当地环境水分条件的变化。
16.A
17.C
16.
由题意知该岛多数植物矮小且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该岛纬度高,气候寒冷;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可抗风、保温及减少植物蒸腾,A正确。与光照、土壤、水源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7.
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苔原植物生长在冻土层上,而冻土垂直排水能力很差,植物的根淹在水中,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C正确。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破坏、动物啃食活动较少,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AD错误。风浪是影响植物矮小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错误。故选C。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18.A
19.D
18.
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冷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故选D。
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0.C
21.A
20.
鹏鹏家乡冬季树叶都落光了,表明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而洋洋家乡树林四季常绿,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是南北方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造成两地的植被差异,C正确;两人所在家乡的地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也是通过影响水热条件而影响植被,A错误;海陆位置、河流主要影响植被的水分条件,不影响是否落叶,B、D错误。故选C。
21.
由上题可知,洋洋家乡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植被特征为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呈革质、有光泽,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为落叶阔叶林的特征,B错误;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描述的是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C错误;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其主要分布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A。
主要植被类型的景观特征:
主要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对应气候
森 林 热带雨林 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全年呈深绿色,群落结构复杂。 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叶片常绿坚硬,多毛、刺,以适应夏季干热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阔叶,春萌夏绿秋落冬无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针状叶片,以抗寒抗旱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草 原 热带草原 散布旱生乔木(稀树草原)。草木湿季葱绿、干季枯黄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草原 夏绿冬枯 温带大陆性气候
荒 漠 热带荒漠 植被稀疏,地表多裸露。 植物多具肉质茎叶,多毛、刺;根系发达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22.A
23.A
24.C
22.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明显,如热带雨林地区,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所以选A。
23.
热带雨林分布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A正确,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较简单,B错误,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更简单,CD错误,所以选A。
24.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正确,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是狭窄的,D错误,所以选C。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25.C
26.A
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5.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遍地碎石”的堆积物,C正确。流石滩的碎石石块较大,,不可能是风力搬运来的,A错误;冰川融水形成的堆积物和流水搬运形成的堆积物具有分选性,图中碎石堆积杂乱无章,BD错误。故选C。
26.
由图可知,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该地“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多大风”的环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A正确;由材料荒凉的“石海”可知,此地植被稀少,降水较少,CD错误;该地没有沙漠分布,B错误。故选A。
27.B
28.D
27.
根据材料信息“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可知,香樟树的原生北缘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8.
限制植物生长北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黄河流域冬季气温偏低,会导致香樟树冬季难以存活,D正确;土壤、夏季暴雨、气温日较差不是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香樟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优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栽培较多。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
29.A
30.B
29.
影响森林覆盖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水热条件,林芝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入,水热条件较好,故选A项。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影响的是生物种类而不是数量,B项错误;林芝县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较高,所以气温高不对,C项错误;林芝县森林生长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D项错误。故本题选A。
30.
彩林是指不同植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变现出的不同颜色的景观,所以形成条件是在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植被,随海拔升高,不同植被在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下显现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出现不同的植被颜色,单有热量或者水分是不够的,AC错误;地热跟彩林和热量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B。
林芝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南季风可以深入,带来丰富的降水。当地海拔高差大,因此水热组合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31.B
32.B
33.A
31.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从丁到甲依次是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非洲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据此相似的是②、丁,B正确,ACD错。故选B。
32.
③为热带荒漠带,③所处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这是因为沿岸受到从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B正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太阳辐射都是影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寒流影响,ACD错误。故选B。
33.
图中非洲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排除BCD。故选A。
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为纬度地带性,其基础因素是热量,在非洲 大陆体现明显;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为经度地带性,其基础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及苔原带,这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34.(1)温带荒漠带
(2)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
(3)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喀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2)
读图可知,沿A→B→C线路向东是由内陆向东部沿海,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自然景观呈现出由荒漠向草原向森林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3)
从C→E→D,纬度逐渐变低,热量条件逐渐改善,自然景观从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5.(1) 鳞片状、刺状或无叶 干旱
(2)温带半湿润、半干旱
(3)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叶片多呈革质,质地较硬
(4)④
本题以植被景观图为材料,涉及植被的识别及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①为荒漠景观。荒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植被叶片多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
(2)
②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为温带草原景观。温带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3)
银杏树属于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云南樟属于常绿阔叶林,树冠浑圆,叶片多呈革质,质地较硬。
(4)
我国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四幅图中,④云南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6.(1)康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敦煌: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由于距海越来越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植被越来越少。
(3)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该地区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河西走廊地形平坦,两侧有山脉分布,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4)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差异性表现、风能资源的开发和意义等知识点。
【详解】
(1)图中南部康县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其自然带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敦煌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属于干旱地区,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沿河西走廊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植被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风力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植被条件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区域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4)河西走廊由于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经济落后,开发风能资源,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环境问题突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的开发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