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2.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 B.大台田 C.大鱼鳞坑 D.隔坡梯田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
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读图1和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五大湾区( )
A.各主要城市分工明确,均衡发展
B.主导产业均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
C.依托核心城市发达的交通和对外交往能力,带动区域发展
D.以天然港口为发展基础,始终以海运为主要对外联系方式
6.与旧金山湾区相比( )
A.东京湾区经济效率要更高 B.粤港澳湾区信息产业比重小
C.纽约湾区信息产业更发达 D.杭州湾区经济发展起步更早
7.粤港澳湾区中的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港口贸易 B.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C.重点发展汽车、造船等基础工业 D.提升创新型经济占经济结构比重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流域(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9.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脆弱,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被列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首。“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2020年,安置区移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双赢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务工经商
11.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对迁出区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生态自然恢复②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③扩大了耕地开垦面积④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2.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3.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下图为东亚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判断该国主要的水汽来源地的依据是图中的( )
A.降水与河流分布 B.经纬度范围 C.国界线 D.城市分布
16.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17.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使该国只有草原和荒漠,没有森林分布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 ②平原洼地地区 ③雨林气候地区 ④季风气候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 B.减少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 D.增加地下水盐分
20.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 B.轮作休耕 C.减少灌溉 D.换土更新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
22.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23.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值(R),将其分为土地扩张型(R>0)、人口增长型(R<0)、人地协调型(R=0)和人地收缩型(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四类。下图显示近20年间黑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类型的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2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是该省( )
A.南部地区 B.北部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5.与本省的其它城市相比,该省三个城市为人地收缩型,最可能是这三个城市( )
A.自然环境条件差 B.人口出生率最低 C.矿产资源近枯竭 D.城市化水平降低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并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27.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8.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桉树
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南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主要河流,处于云贵高原向杜中山地丘陡地区过渡的斜坡地带,下表示意南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坡度 侵蚀模数 侵蚀量
<5° 10.2 2372
5°-8° 12.5 1292
8°-15° 14.2 2931
15°-25° 15.6 3019
25°-35° 17.2 1088
>35° 20.9 303
29.南北盘江流域面积占比最大的坡度范围是( )A.<5° B.8°~15° C.15°~25° D.>35°
30.坡度>35°的地区土壤侵蚀蚀量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 B.面积小 C.植被覆盖率高 D.侵蚀作用弱
31.为有效减少南北盘江流域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顺坡垄作:②秸秆覆益③留茬耕作④间作和套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32.资源型城市
(1)含义:因____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___的城市。
(2)生命周期
兴起期 资源开发促进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 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____产业规模和____逐渐稳定
衰退期 资源枯竭或市场____,____缩减,城市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则可实现持续发展
33.转型思路: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____,培育新型____。
34.土地退化
(1)概念:土地出现____、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____化、土壤侵蚀,土壤____、土壤____等。
三、综合题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9月28日在新疆南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铁路建设工地上,和田至若羌(简称“和若”)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标志着南疆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闭环”。
材料二:沙漠中修路首先要解决风沙问题。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建设中总体方针“先防后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其中先防是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高1.5米的高立式沙障;第二道防线是0.8米高的中立式沙障;第三道防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芦苇方格。而“后治”即做好铁路建设防沙工程的植物防护。
材料三:图1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图2从左至右依次为沙障、芦苇方格、和若铁路上的“过沙桥”。
(1)据图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分布特点。试从地形、水源、聚落等方面简要分析原因。
(2)从材料二中的治沙措施中选一例说明它在治沙中的作用。
(3)说明设计“过沙桥”的作用。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利特盐湖位于突尼斯中部.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湖面长160公里.宽22公里,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几千年前,它曾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是早期由于造山运动而隆起形成。由于该地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而温度却高达50℃,因此虽称为湖,却由于阳光燥热,超速蒸发,水中的含盐量为世界之最,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盐湖。据资料记载,这里盐层厚度从1米到20米不等,最深的地方有30米。整条横跨盐湖的公路就修建在厚厚的盐层上。公路边有一个个盐场,是撒哈拉的奇特景致。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过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会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相反,则是“下蜃景”。在吉利特盐湖极易出现“蜃景”的虚无梦幻景象。下图为突尼斯区位图及吉利特盐湖实景图。
(1)分析吉利特盐湖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盐湖的原因。
(2)判断吉利特盐湖出现“蜃景”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3)有人建议减小对吉利特盐湖的开发强度,利用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这样做的有利影响。
方面①:社会经济
方面②:环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1.
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所以选C。
2.
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B正确。原始黄土坡、大鱼鳞坑、隔坡梯田的土壤含水率都地域大台田,ACD错误。所以选B。
台田,是一种特殊耕作现象,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可以有效提高坡地地区的土地平整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3.D
4.B
3.
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故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包括土壤退化过程,②③④正确,故选D。
4.
读图可知,图中湿润系数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多少与植被覆盖率关系密切,我国植被密度也大概为东南密,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在沙漠中有水源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湿润稀疏也较低,B正确。湿润系数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交通线密度及湖泊密度关联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湿润系数是指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标。湿润系数是干燥度的倒数,通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的比值表示,即K=P/E(湿润系数K,降水量P,蒸发量E),P≥E,表明水分收入≥支出,属于湿润状况;P5.C
6.B
7.D
5.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五大湾区各主要城市发展并不均衡,A错误;杭州湾区和粤港澳湾区的主导产业仍然以附加值较低的临港制造业为主,B错误;五大湾区都超过了以港口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外联系方式趋向综合化和多样化,D错误;各大湾区核心城市都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各湾区经济贡献率都很高,极大带动了区域发展,C正确。故本题选C。
6.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旧金山湾区相比,东京湾区经济效率较低,A错误;粤港澳湾区经济以临港工业为主,而旧金山湾区以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主,所以粤港澳湾区信息产业比重小,B正确;旧金山湾区信息产业更发达,C错误;杭州湾区经济发展起步远远晚于旧金山湾区,D错误。故本题选B。
7.
在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应重在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目前广州、深圳应当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D正确;而不是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也不是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AC错;国际金融中心属于高级职能,不可能任何城市都要建立,B错。所以本题选D。
“湾区”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三大特征是拥海、抱湾、合群,其衍生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这是世界一流城市的显著特点。
8.A
9.A
8.
通过读图可以判断出该地降水集中于7、8、9月份且降水较多,说明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A正确;图中可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B错误;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增减不完全同步,比如3~5月份,降水量增多,径流量是有升有降,C错误;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小,D错误。故选A。
9.
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正确;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误;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错误。故选A。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3、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5、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0.C
11.D
1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人口密度、交通运输、务工经商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对生态移民不起决定作用,ABD错误;故选C。
11.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生态移民能够促进迁出区生态自然恢复,①正确;生态移民属于整体移民,对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②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减轻迁出区耕地的开发,减少了耕地开垦面积,③错误;人口迁出,可以减轻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压力,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生态移民的原因及其意义。生态移民是因为人口超出环境的承载力而实施的人口迁移,其意义对生态恢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深刻意义。
12.B
13.B
14.D
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2.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3.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14.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15.A
16.B
17.D
15.
右图中经纬度以及图中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和河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变化,进而判断水的来源地,A正确,水汽来源跟经纬度范围、国界线和城市分布无关,BCD错误,故选A。
16.
根据降水量分析,该国主要是干早,半干早区,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荒漠化,离冬季风能源地近,风力强、风沙灾害严重。所以主要防治措施是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B正确。这里纬度较高,一年一熟,调整农作物熟制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A错误。该地气候干早,水源少,不能广泛建设人工水域,C错误。该地降水少,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不适合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D错误。故选B。
17.
图中年降水量大致从南向北递減,等降水量线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从南向北由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同一景观东西延伸,不同景观南北更替,D正确。內陆国是指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周围邻国陆地领所包围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內流河就是内陆国,A错误。图中中、东部城市较多,主要沿河流分布,该国地形以高原为主,B错误。该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纬度较高,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1月平均气温低,在0°C以下,与温带地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亚欧大陆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C错误。故选:D。
蒙古国中国以北、俄罗斯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人口非常少,约294万。蒙古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18.D
19.A
20.D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和解决的措施等知识。
18.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丘陵缓坡地带排水条件好,不易盐碱化。平原洼地地区,排水不畅,易积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易盐碱化。雨林气候地区,降水丰富,不需要灌溉和日光温室。季风气候地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需要温室灌溉,故D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19.日光温室长年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阻挡了雨水的进入,减弱了雨水的淋洗,使盐碱化加剧,故A正确。温室会阻挡水汽蒸发,增加土壤的水分,故B、C错,不会增加地下水盐分、盐碱化是盐分在土壤表层析出,故D错。
20.缓解土地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改变灌溉技术或采用淋洗淡盐的方式,而日光温室用地少,局地换土是最直接、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故D正确,增施化肥会使土壤板结,温室不适合轮作休耕也不可能减少灌溉,故A、B、C错。
1、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2、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21.A
22.C
23.D
21.
根据题意知,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危害严重,说明该地植被覆盖率低,草场退化导致荒漠化问题,A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问题可能性很小,B错误;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森林破坏可能性小,C错误;土地盐碱化主要与不合理的灌溉有关,该区域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A。
22.
据乙图可知,太阳能板遮挡的地方,草类茂盛,结合该地区干旱多风沙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分,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使植被更好地生长 ,C正确;太阳能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但这不是太阳能电池板对植被的作用,A错误;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不利于改善板下光照条件,还会减少板下的土壤获得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土壤温度,BD错误。故选C。
23.
光伏产业园引入牧羊产业,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增加植被覆盖率,A错误;光伏产业园区内发展牧羊业,降低植被高度,不利于减弱风沙活动,不能提高附近水电站的水电发电量,B错误;该地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减缓沙丘移动,C错误;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发电的产业,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往往具有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但这些地区太阳能丰富,太阳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牧草生长,有利于恢复植被,从而达到逐步恢复生态的作用,同时引入牧羊业,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4.A
25.C
24.
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时,即R>0,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读图可知,黑龙江南部地区多为土地扩张型,即R>0,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低,A正确。北部地区,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土地扩张型均无南部地区明显。故选A。
25.
人地收缩型即人口和用地规模均缩减,可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接近枯竭,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加之环境污染较重,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C正确。自然环境条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地区人口数量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迁移率均有关系,人口出生率最低,其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B错。地区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三个城市为人地收缩型,即是三个城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并不能代表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D错。故选C。
资源型城市要注意其转型和发展,其转型发展的措施一般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关闭或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等。
26.C
27.C
28.C
26.
结合材料可知蚂蚁森林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这是针对全球变暖问题;该公益活动会在某个地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实体树,因此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C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不是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该公益活动无法针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ABD错。故选C。
27.
森林的作用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森林的分布不同,其主要作用也不尽相同,内蒙古、甘肃一带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其主要功能,ABD错误。故选C。
28.
内蒙古、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早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柠条等耐旱植物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C项正确。橡胶树、椰子树是热带植物,澳大利亚,桉树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云南,ABD错误。故选C。
森林的主要功能以及破坏后的影响总结如下图:
29.A
30.B
31.D
29.
由材料可知,侵蚀量除以侵蚀模数即为该坡度范围的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坡度<5°的地区面积占比最大,故A正确,BCD错。
30.
侵蚀量除以侵蚀模数即为该坡度范围的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坡度>35°的地区面积最小,因此土壤侵蚀量最小,故B正确。南北盘江流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故A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强度,但该坡度范围侵蚀模数最大,土壤侵蚀作用最强,说明该坡度范围植被覆盖率并不高,故CD错。
31.
秸秆覆盖和留茬耕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流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固定和拦蓄泥土,从而减轻土壤侵蚀,间作和套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可减轻土壤侵蚀,故②③④正确,顺坡垄作会加剧侵蚀,故①错,本题选D,ABC错。
土地在水和风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冲刷或吹失的现象称为土地侵蚀。其中水造成的侵蚀称水蚀,风造成的侵蚀称风蚀。 危害: 1、破坏农田,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加剧土地干旱和沙化; 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淤塞湖泊、水库,影响开发利用。
32.(1) 大规模开采 主导产业
(2) 开采和加工 城市规模 转移 产业规模
33.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34.(1)质量下降
(2) 石漠 盐碱化 肥力下降
35.(1)沿山麓地区或绿洲分布;呈环状分布。原因:塔里木盆地周围山麓多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农业发达;人口多、城镇多,运量大;公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修建铁路。
(2)建设高、中立式沙障:有利于减少风速;发挥阻沙作用,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铁路的掩埋;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或芦苇方格固沙: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拦截水分增加土壤养分,有利于固沙植被生长。)
(3)有利于风沙流经过,减少风沙沉积;减少风沙对铁路的掩埋。
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和风沙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布局、沙漠化的防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
读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分布图,结合塔克拉玛干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聚落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周围山地地形崎岖,因此该地区人们会选择地形相对平坦、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形成聚落。在山麓地区或绿洲地区多冲积扇,这些地区符合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从而使得人口、城市分布较密集;并且地形平坦,公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也便于铁路的修建。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分布特点为沿山麓地区或绿洲呈环状分布。
(2)
由材料“其中先防是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高1.5米的高立式沙障;第二道防线是0.8米高的中立式沙障;第三道防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芦苇方格”,结合西北地区风沙强度大的特点可知:建设高、中立式沙障,沙障高度大可以有效减小风速,发挥沙障作用,从而使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已建成铁路的掩埋;后期也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若选择芦苇方格固沙,其作用是:芦苇干草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使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减少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其次地表覆盖有利于拦截水分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固沙植被生长。
(3)
读过沙桥图片可知过沙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降低风沙的危害,因此过沙桥减少了桥面与风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风沙流经过,最大程度地避免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沉积,从而减少风沙对铁路的掩埋。
36.(1)靠近撒哈拉沙漠,附近沙漠分布广;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本身盐度高;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势高,河流汇入少。
(2)下蜃景。理由:吉利特盐湖为沙漠盐湖,夏季气温高,下层空气上升快,导致下层空气密度低,上层空气密度高,形成下蜃景。
(3)方面①: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方面②:保护盐湖资源;减小对盐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盐湖区的生态平衡。
本题以世界最大的沙漠盐湖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
分析题干“吉利特盐湖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盐湖”可知,解答本题应从湖泊的地理位置及湖水的性质等方面来思考。“吉利特盐湖位于突尼斯中部,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说明吉利特盐湖靠近撒哈拉沙漠,附近沙漠分布广。湖水性质主要受湖泊成因、当地气候、是否有河流汇入等因素影响。材料可 “几千年前,它曾是地中海的一部分”,说明吉利特盐湖本身盐度高;“由于该地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而温度却高达50℃,因此虽称为湖,却由于阳光燥热,超速蒸发”,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使得湖水含盐度进一步提升;“是早期由于造山运动而隆起形成”,说明该湖地势较高,很少有河流汇入,淡水稀释作用很弱。因此吉利特盐湖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盐湖。
(2)
分析材料可知,该地在夏季酷暑时节,盐湖几乎完全干涸,湖床裸露,因此下层空气上升快,导致下层空气密度低,上层空气密度高,结合材料可知吉利特盐湖出现“蜃景”是下蜃景。
(3)
社会经济:利用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在对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人,从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环境: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有利影响。利用湖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助于在不扩大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减少对盐湖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利于保护盐湖资源;减少对盐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维持盐湖区的生态平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