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节醇 酚第1课时进阶检测(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2节醇 酚第1课时进阶检测(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4 17:10:39

文档简介

(
进阶检测
step by step
)第三章第2节 醇 酚
第1课时 醇-1
【随堂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醇与甲醚(CH3—O—CH3)互为碳架异构(  )
(2)分子中含有—OH的有机物是醇(  )
(3)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常作消毒剂(  )
(4)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
(5)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醇的这些物理性质都与羟基间或羟基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有关(  )
(6)乙醇中混有的少量水可用金属钠进行检验(  )
(7)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都属于消去反应(  )
(8)用浓硫酸、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乙烯,应迅速升温至170 ℃(  )
(9)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和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10)1-丙醇和2-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相同,发生催化氧化的产物不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属于醇类的是(  )
A.乙二醇和丙三醇 B.和
C.2-丙醇和1-丙醇 D.2-丁醇和2-丙醇
答案 C
解析 A项,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同,错误;B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但前者是酚,后者是醇,错误;C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官能团位置异构,正确;D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同系物,错误。
3.(2020·长春市第二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各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催化氧化的产物不是醛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分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错误;B分子中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丙酮,正确;D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错误。
4.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 D
解析 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可以看作是C4H10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被羟基代替的产物;C4H10的同分异构体各含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如下:H3H2CH2CH3、H3H(CH3)2,所以羟基取代这些氢原子共得到4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故选D。
5.(2020·河南淮阳高二期中)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现有机物的相应转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应
B.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
C.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
D.实验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答案 B
解析 A项,在铜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即铜的表面氧气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正确;B项,甲中为热水,起到加热乙醇的作用,使乙醇形成蒸气挥发,乙中水起到冷凝作用,使乙醛蒸气冷却,错误;C项,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为乙醇和乙醛,乙醛还可能被氧化为乙酸,所以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正确;D项,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进行,正确。
【基础再现】
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以跟有机物反应的是
①酸性KMnO4溶液 ②NaOH水溶液 ③KOH醇溶液 ④Na ⑤CuO ⑥HBr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答案 C
解析 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含有氯原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取代反应;不论是羟基还是氯原子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能与氧化铜发生催化氧化;醇与HX发生取代反应,C项符合,综上所述故选C。
2.下面是丁醇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其键线式、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异丁醇 叔丁醇
键线式
沸点/℃ 108 82.3
A.异丁醇的系统命名法是2-甲基-1-丙醇
B.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面积之比是1∶2∶1∶6
C.表中沸点数据可以说明烃基结构会明显影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D.异丁醇、叔丁醇在一定条件下经催化氧化可分别生成异丁醛、叔丁醛
答案 D
解析 A.异丁醇中羟基位于1号C,主链为1 丙醇,在2号C含有1个甲基,其名称为2 甲基 1 丙醇,故A正确;B.异丁醇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则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面积之比是1∶1∶2∶6,故B正确;C.叔丁醇沸点较低,异丁醇的沸点较高,可是二者官能团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碳原子数相同,只有烃基结构不同,沸点数据可以说明烃基结构会明显影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故C正确;D.叔丁醇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催化氧化,故D错误。
3.(2022·广西桂林·高二期末)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少量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制备漂白粉:
C.向中投入固体:
D.在铜催化下氧化:
答案A
解析 A.少量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生成氯化氢和单质硫:,A正确;B.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制备漂白粉:,B错误;C.向中投入固体:,C错误;D.在铜催化下氧化:,D错误。
4.(2021山东菏泽高二检测)芳樟醇常用于合成香精,香叶醇存在于香茅油、香叶油、香草油、玫瑰油等物质中,有玫瑰和橙花香气。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醇都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种醇都可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醛
D.两种醇都难溶于水
答案 C
解析 两种醇分子中均含有键,都能与溴水反应,A正确;两种醇的分子式(都是C10H18O)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因芳樟醇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C错误;两种醇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大,应难溶于水,D正确。
5.(2020·江西省南丰县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
(3)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字母)。
a.水 b.亚硫酸氢钠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答案 (1)CH3CH2OHCH2==CH2↑+H2O
(2)除去杂质CO2和SO2 (3)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 (4)观察D中颜色是否完全褪去 (5)b (6)避免溴大量挥发 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析 (1)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2)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C的作用为除去杂质CO2和SO2。
(3)乙醇在140 ℃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导致生成乙烯的量减少。
(4)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如果观察到D中颜色完全褪去就说明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
(5)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亚硫酸氢钠、碘化钠能被溴氧化,但碘化钠被氧化为碘单质与1,2-二溴乙烷混溶而无法分离,故选b。
(6)溴有毒且易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能力提升】
1.(2021·江苏徐州·高二期中)从某中草药提取的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
B.既能与溶液反应,又能与溶液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氢氧化钠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的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B
解析 A.由结构简式知 分子式为,A正确;B.羟基为醇羟基、不属于酚,不能与溶液反应, B错误;C.分子内所含的两个羧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氢氧化钠反应,C正确;D.分子内所含的两个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的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2.实验室可用硫酸酸化的Na2Cr2O7溶液氧化正丁醇制备正丁醛(反应温度90~95 ℃),实验装置和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a、b的水银球中有错误的一处是b
B.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d口进、c口出
C.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可用分液的方法
D.用蒸馏法除去产品中的正丁醇,可控制温度为117.2 ℃
答案 C
解析 A.温度计a测定的是反应液的温度,应将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A错误;B.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B错误;C.由于正丁醛微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C正确;D.若控制温度为117.2 ℃,则正丁醛必将同时被蒸出,D错误。
3.(2021·江苏连云港·)在MoO3作用下,HOCH2CH2OH发生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B.MoO3改变反应途径,提高了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
C.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
D.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乙醛和丙烯
答案 C
解析 A.在物质、、中Mo形成6个共价键,在中Mo形成4个共价键,故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发生了改变,A错误;B.由图可知:MoO3对反应其催化作用,能够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C正确;D.根据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醇羟基被氧化为醛基,连接两个醇羟基的碳原子之间碳碳键断裂分别生成醛,或者相邻的两个醇羟基生成水分子同时还生成碳碳双键,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甲醛、乙醛和丙烯,D错误;
4.(2021河北张家口高二检测)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代号)。
(2)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则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填字母代号)。
(4)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1)C和E
(2)2+O2 2+2H2O
(3)C (4)
解析 (1)A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为取代反应,A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E,也属于取代反应。五种物质中只有C、E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C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
(2)A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2+O2
2+2H2O。
(3)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表明羰基是平面结构。ABDE中均含有亚甲基,是空间四面体结构,只有C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是平面结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
(4)C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5.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有机物A经下列反应制得:
(1)α-松油醇完全燃烧时,消耗α-松油醇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A物质不能发生的反应或不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转化为卤代烃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发生取代反应
(3)β-松油醇分子中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与羧酸反应转化为酯的反应条件是 。
(4)写出生成γ-松油醇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答案 (1)1∶14 (2)ac (3)7 浓硫酸、加热
(4)+H218O 消去反应
解析 (1)由题知α-松油醇的化学式为C10H1818O,其中含10个C、18个H、1个O,则1 mol α-松油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2)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含有醇羟基,能与HX发生取代反应,转化为卤代烃,b不符合题意;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含有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3)β-松油醇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条件下可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4)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γ-松油醇,化学方程式为
+H218O。(
进阶检测
step by step
)第三章第2节 醇 酚
第1课时 醇-1
【随堂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醇与甲醚(CH3—O—CH3)互为碳架异构(  )
(2)分子中含有—OH的有机物是醇(  )
(3)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常作消毒剂(  )
(4)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
(5)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醇的这些物理性质都与羟基间或羟基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有关(  )
(6)乙醇中混有的少量水可用金属钠进行检验(  )
(7)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都属于消去反应(  )
(8)用浓硫酸、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乙烯,应迅速升温至170 ℃(  )
(9)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和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10)1-丙醇和2-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相同,发生催化氧化的产物不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属于醇类的是(  )
A.乙二醇和丙三醇 B.和
C.2-丙醇和1-丙醇 D.2-丁醇和2-丙醇
答案 C
解析 A项,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同,错误;B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但前者是酚,后者是醇,错误;C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官能团位置异构,正确;D项,两种有机物属于同系物,错误。
3.(2020·长春市第二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各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催化氧化的产物不是醛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分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错误;B分子中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丙酮,正确;D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错误。
4.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 D
解析 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可以看作是C4H10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被羟基代替的产物;C4H10的同分异构体各含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如下:H3H2CH2CH3、H3H(CH3)2,所以羟基取代这些氢原子共得到4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故选D。
5.(2020·河南淮阳高二期中)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现有机物的相应转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应
B.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
C.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
D.实验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答案 B
解析 A项,在铜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即铜的表面氧气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正确;B项,甲中为热水,起到加热乙醇的作用,使乙醇形成蒸气挥发,乙中水起到冷凝作用,使乙醛蒸气冷却,错误;C项,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为乙醇和乙醛,乙醛还可能被氧化为乙酸,所以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正确;D项,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进行,正确。
【基础再现】
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以跟有机物反应的是
①酸性KMnO4溶液 ②NaOH水溶液 ③KOH醇溶液 ④Na ⑤CuO ⑥HBr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答案 C
解析 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含有氯原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取代反应;不论是羟基还是氯原子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能与氧化铜发生催化氧化;醇与HX发生取代反应,C项符合,综上所述故选C。
2.下面是丁醇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其键线式、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异丁醇 叔丁醇
键线式
沸点/℃ 108 82.3
A.异丁醇的系统命名法是2-甲基-1-丙醇
B.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面积之比是1∶2∶1∶6
C.表中沸点数据可以说明烃基结构会明显影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D.异丁醇、叔丁醇在一定条件下经催化氧化可分别生成异丁醛、叔丁醛
答案 D
解析 A.异丁醇中羟基位于1号C,主链为1 丙醇,在2号C含有1个甲基,其名称为2 甲基 1 丙醇,故A正确;B.异丁醇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则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面积之比是1∶1∶2∶6,故B正确;C.叔丁醇沸点较低,异丁醇的沸点较高,可是二者官能团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碳原子数相同,只有烃基结构不同,沸点数据可以说明烃基结构会明显影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故C正确;D.叔丁醇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催化氧化,故D错误。
3.(2022·广西桂林·高二期末)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少量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制备漂白粉:
C.向中投入固体:
D.在铜催化下氧化:
答案A
解析 A.少量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生成氯化氢和单质硫:,A正确;B.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制备漂白粉:,B错误;C.向中投入固体:,C错误;D.在铜催化下氧化:,D错误。
4.(2021山东菏泽高二检测)芳樟醇常用于合成香精,香叶醇存在于香茅油、香叶油、香草油、玫瑰油等物质中,有玫瑰和橙花香气。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醇都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种醇都可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醛
D.两种醇都难溶于水
答案 C
解析 两种醇分子中均含有键,都能与溴水反应,A正确;两种醇的分子式(都是C10H18O)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因芳樟醇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C错误;两种醇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大,应难溶于水,D正确。
5.(2020·江西省南丰县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
(3)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字母)。
a.水 b.亚硫酸氢钠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答案 (1)CH3CH2OHCH2==CH2↑+H2O
(2)除去杂质CO2和SO2 (3)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 (4)观察D中颜色是否完全褪去 (5)b (6)避免溴大量挥发 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析 (1)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2)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C的作用为除去杂质CO2和SO2。
(3)乙醇在140 ℃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导致生成乙烯的量减少。
(4)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如果观察到D中颜色完全褪去就说明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
(5)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亚硫酸氢钠、碘化钠能被溴氧化,但碘化钠被氧化为碘单质与1,2-二溴乙烷混溶而无法分离,故选b。
(6)溴有毒且易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能力提升】
1.(2021·江苏徐州·高二期中)从某中草药提取的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
B.既能与溶液反应,又能与溶液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氢氧化钠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的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B
解析 A.由结构简式知 分子式为,A正确;B.羟基为醇羟基、不属于酚,不能与溶液反应, B错误;C.分子内所含的两个羧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氢氧化钠反应,C正确;D.分子内所含的两个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的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2.实验室可用硫酸酸化的Na2Cr2O7溶液氧化正丁醇制备正丁醛(反应温度90~95 ℃),实验装置和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a、b的水银球中有错误的一处是b
B.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d口进、c口出
C.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可用分液的方法
D.用蒸馏法除去产品中的正丁醇,可控制温度为117.2 ℃
答案 C
解析 A.温度计a测定的是反应液的温度,应将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A错误;B.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B错误;C.由于正丁醛微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C正确;D.若控制温度为117.2 ℃,则正丁醛必将同时被蒸出,D错误。
3.(2021·江苏连云港·)在MoO3作用下,HOCH2CH2OH发生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B.MoO3改变反应途径,提高了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
C.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
D.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乙醛和丙烯
答案 C
解析 A.在物质、、中Mo形成6个共价键,在中Mo形成4个共价键,故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发生了改变,A错误;B.由图可知:MoO3对反应其催化作用,能够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C正确;D.根据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醇羟基被氧化为醛基,连接两个醇羟基的碳原子之间碳碳键断裂分别生成醛,或者相邻的两个醇羟基生成水分子同时还生成碳碳双键,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甲醛、乙醛和丙烯,D错误;
4.(2021河北张家口高二检测)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代号)。
(2)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则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填字母代号)。
(4)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1)C和E
(2)2+O2 2+2H2O
(3)C (4)
解析 (1)A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为取代反应,A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E,也属于取代反应。五种物质中只有C、E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C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
(2)A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2+O2
2+2H2O。
(3)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表明羰基是平面结构。ABDE中均含有亚甲基,是空间四面体结构,只有C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是平面结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
(4)C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5.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有机物A经下列反应制得:
(1)α-松油醇完全燃烧时,消耗α-松油醇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A物质不能发生的反应或不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转化为卤代烃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发生取代反应
(3)β-松油醇分子中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与羧酸反应转化为酯的反应条件是 。
(4)写出生成γ-松油醇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答案 (1)1∶14 (2)ac (3)7 浓硫酸、加热
(4)+H218O 消去反应
解析 (1)由题知α-松油醇的化学式为C10H1818O,其中含10个C、18个H、1个O,则1 mol α-松油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2)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含有醇羟基,能与HX发生取代反应,转化为卤代烃,b不符合题意;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含有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3)β-松油醇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条件下可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4)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γ-松油醇,化学方程式为
+H21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