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年 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一)平均分第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按例1内容学生准备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课型课时 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 案 导 案 群备修改 二次修改
课前三分钟
自学指导 学生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启智探究 1.(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1)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2)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 交流,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交流。学生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给学生强调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反馈矫正 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 出示课件。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拓展运用 (1)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多让学生说,教师引导,让孩子自主探索
作业布置 练习分自己的学具或玩具 小盒学生布置练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的分;几个几个的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