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07: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欣赏情节安排之妙。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前后照应之处,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3.感受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责任感、奉献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多种形式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播放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片段,引出原著作者刘慈欣。(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二、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一)观察题目,自主质疑
驱动问题:题目是《带上她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带上她的眼睛?她是谁?谁带上眼睛?带上她的眼睛干什么?眼睛为什么能带?“眼睛”是什么?
(二)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方 法:浏览 任 务:提取主要信息,回答预设问题。
概括内容:“我”带上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地心)女领航员的“眼睛”去草原度假,完成了她(最后一次感受世界)的心愿的事。在任务完成后,她永远留在了(地心深处)。
小结:扩充课题概括内容的方法。
三、带上“跳读”的眼睛,探构思
(一)梳理情节,提炼词语。
驱动问题:
1.说说我们在旅行中做了哪些事?
2.找出体现“我”在旅行后生活状态变化的词语。
3.“我”之前的状态是怎样的?
4.小姑娘之前的经历什么?
任 务:跳读9-24自然段,跳读25、30、47自然段,
方 法:有意识跳过无关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观察板书,探究结构。
学生观察板书,明确双线结构:
小结:“我”的经历见闻转变(明线)。 “她”的故事回述(暗线)。
四、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驱动问题:前后文是孤立的吗?有没有前后照应的语句?
方 法:精读 任 务:找出悬念和伏笔,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前段对后段情节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师示例,学生结合导学单找出其他伏笔和照应。
小结:作者巧设悬念,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巧妙构思,让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五、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Ppt出示:复旦大学严峰教授评价刘慈欣“关注人类的困境和人类的极限”。
科幻小说要素:科学、幻想——人性的探索
驱动问题:面临绝境的小姑娘是怎样的状态?
方 法:品读(文中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 任 务:揣摩人物内心,品析人物形象。
(一)Ppt出示片段1
小结1:感叹词开头,感叹号结尾。学生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喜悦满足和对生命和自然的珍爱。
(二)Ppt出示片段2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小结2:“将来……也许……但愿”——乐观、勇敢、坚守职责,勇于奉献。
对比填空:我的世界是(开放)的,我的内心确是(封闭)的;
她的世界是(封闭)的,她的内心确是(开放)的。
六、总结提升
思考探究:“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因地理位置而距离不变。热爱生活的心灵相通。
如其说是“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不如说她带着“我”的心灵在旅行。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坚持梦想。
【板书设计】
23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小姑娘 “我”
领航 孤独
失事 寂寞
坚守 灰色
闻花 绿芽
探溪 诗意
赏月 怀念
哼歌 安慰